林 超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广东 汕头 515041)
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林 超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广东 汕头 51504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结果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而且白天与夜间发作频率上基本相同。结论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诊断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能较早的发现糖尿病性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糖尿病;冠心病;心肌缺血
糖尿病性冠心病(Diabetic 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解剖学研究表明,50%~81%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解剖学意义上的冠心病[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10年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2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体力劳动减少、饮食结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的存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正在急剧上升。CDS2011大会报告指出,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近10年翻了近两倍,达9.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4%。当然糖尿病性冠心病发病率也呈不断增高趋势。
糖尿病性冠心病由于临床症状的不典型性,心肌缺血经常呈无症状性,临床治疗上容易被忽视;动态心电图对不同阶段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1 一般资料
均来自我院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住院或门诊就诊的20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8例,糖尿病病程均在10年以上,年龄56~75岁,平均(63±5.8)岁。糖尿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排除原发性心脏病。
1.2 方法及诊断标准
采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 限公司生产的ECGLAB型24h全信息记录仪,美国DMS公司的CardioScan-12分析软件,对20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4h连续记录,所有入选者详细记录24h活动情况,包括睡眠情况及有无胸闷、胸痛等症状,将动态心电图报告对照患者的记录日志进行分析。诊断标准:排除体位、服药(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干扰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对ST段的影响;QRS时限<0.10秒,以ST段J点后0.08s为检测点,以P-Q(P-R)段中点为参考点,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1min,2次间隔5min以上(1999年,ACC/AHA建议修改后标准)。对照患者的生活日记,如心肌缺血时伴有心绞痛或相关症状者,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反之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1 入选糖尿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的有112例,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48例,共检出心肌缺血1224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004阵次,占缺血阵次的82%;伴有胸闷、心悸、心慌等症状的心肌缺血220阵次,占缺血阵次的18%。,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阵次明显高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
2.2 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分布情况:在早上7:00到夜间22:00发作的心肌缺血有663阵次,占全部缺血阵次的54.2%,在夜间22:00到早上7:00发作的心肌缺血有561阵次,占全部缺血阵次的45.8%。白天与夜间发作频率上基本相同。
糖尿病性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与糖尿病的代谢紊乱有直接的关系。糖尿病不仅会影响糖类的代谢,还可以影响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从而导致血糖升高、三酰甘油水平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这些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长期的血糖升高而引起的各种代谢紊乱和血液动力学障碍,能直接损害血管、神经等组织,血管受损导致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增殖、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一系列的反应更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2]。
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经常表现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本文研究结果也表明,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阵次明显多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而且白天与夜间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基本相等,与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有关,主要原因为:①糖尿病患者疼痛阈值高:心肌缺血所引起的疼痛低于阈值时,机体无疼痛感。糖尿病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试验评估时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ST段压低的时间较非糖尿病患者提前了2min左右,而且患者感知心绞痛时间延迟了86s;心肌缺血持续时间方面,糖尿病患者也相应的延长[3]。②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有资料证实,糖尿病并发SMI者,心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有形态学的异常,嗜银性增强,密度改变,神经纤维减少、断裂,使疼痛的传入冲动受阻[4],导致心肌缺血时患者疼痛消失或感知延迟。③β2内啡肽升高:β2内啡肽是一种强烈镇痛物质。荟萃分析表明,β2内啡肽与无症状心肌缺血明显相关,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糖尿病患者的血浆β2内啡肽水平明显增高[5]。
2型糖尿病并发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20%~40%,从而导致了约1/3的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无疼痛感或疼痛轻微,仅有恶心、胸部轻度不适感或心律失常等不典型的症状,或表现为心衰或休克等危重的症状,易于漏诊和误诊[6]。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达35.5%,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17.6%[7]。因此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对冠心病的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检查,且费用较高,无法普及推广。本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心电图能无创而且及时地发现糖尿病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减少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误诊率,对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诊断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对糖尿病性冠心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Goraya TY,Leibson CL,Palumbo PJ,et al.Coronary atheroselerosis in diabetes mellitus:a population-based autopsy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02,40(5):946-953.
[2] 淑杰,周芸,王曦之,等.老年冠心病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3):213-215.
[3] 沈卫峰,宁光.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基础和临床[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180.
[4] 陈国伟,郑宗锷(美).现代心脏病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922-925.
[5] Ueeyler N,Rogausch JP,Toyka KV,et al.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J].Diabetes Care,2003,26(5):1553-1579.
[6] 王姮,杨永年.糖尿病现代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55.
[7] Tsai JC,Chang DM,Chung FM.The association of sile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Chines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Rev Diabet Stud,2004,1(1):18-28.
R587.2
B
1671-8194(2013)15-0109-02
广东省汕头市科技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