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凤,于海川,李秋凤,高玉红,芦春莲
(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隆化县农牧局,河北 隆化 068150)
隆化县地处河北省北部,耕地面积5.76万hm2,林地面积29.33万hm2。草场26.3万hm2,人工草场0.66万hm2,森林覆盖率53.4%。全县辖25个乡镇,总人口42.33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隆化县以其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优惠的产业政策,使肉牛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河北省肉牛养殖大县。
到2011年底,全县万头牛乡镇达到17个,千头牛村达到了130个,5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1.65万户,饲养量100头以上的肉牛场462个,其中1 000头以上的规模场20个;10头以上能繁母牛户2 300户,全县基础母牛存栏达到13.5万头,肉牛存栏24万头,年出栏肉牛20万头,牛肉产量3.8万t,养牛业产值达10.4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2.6%,人均养牛纯收入达到2 73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6%,肉牛产业已经成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
自200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举全县之力,发展养牛产业"的工作思路,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养牛产业发展的决议》、《关于进一步推进养牛产业化进程的决定》、《关于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建设养牛小区发展养牛的实施意见》、《关于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等文件,并将养牛生产列入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制和一把手负责制,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的养牛表彰大会,拿出10万元对在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营造出了全县抓养牛,全民发展养牛的良好氛围。
通过信用投资、项目引资、财政投入、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大肉牛投入,自2001年以来县财政扶持养牛产业资金从每年10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年投入500万元,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 050万元,带动全县各方面投入养牛资金15亿元。相继出台了《养牛贴息贷款管理办法》、《能繁母牛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常年养殖能繁母牛存栏在10头以上、全部参加防疫和人工冷配改良的养殖户所饲养的能繁母牛所产良种犊牛,每头产犊母牛奖励200元。
在布局上,西川郭家屯等10个乡镇地处深山区以母牛繁殖为主,东川章吉营等7个乡镇交通较发达以母牛繁殖和架子牛育肥相结合,北川张三营等8个乡镇地处浅山区主要以育肥为主,基本形成了深山区母牛繁育、浅山区肉牛育肥、城郊屠宰深加工的商品肉牛产业发展格局。在品种上,主要以西门塔尔、夏洛来为主,还有部分安格斯、草原红牛和和牛等。
1.4.1 培育屠宰加工龙头企业 成功引进了雨润集团投资3.2亿元建设10万头肉牛深加工项目,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已经完成。福泽食品公司投产运营,年加工肉牛1万头。
1.4.2 发展肉牛育肥龙头企业 子泽畜牧繁育有限公司2008年6月开始供港澳活牛,供港澳量17 500头,并于2011年2月取得自主出口权。北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建了“肉牛育肥及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形成“肉牛育肥——牛粪无害化处理——生物有机肥——生态种植”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依靠优质肉牛、生物有机肥、有机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1.4.3 抓好市场龙头 对张三营大牲畜交易市场进行了改制,通过招标进行了承包经营,使经营更加灵活,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增加,市场运营更加规范有序,年可成交大牲畜10万余头。该市场已被农业部命名为定点市场,也是华北地区唯一的定点大牲畜交易市场,对带动隆化乃至周边地区的肉牛发展起着很大作用。
1.5.1 肉牛改良体系 全县建肉牛改良站(点)230个,黄改技术队伍150人,实现了县、乡有标准化改良站,村有改良点。在抓好西门塔尔、夏洛来、皮埃蒙特等良种肉牛改良的同时,引进了日本和牛、安格斯和草原红纯种母牛进行改良,年改良黄牛3.5万头以上,肉牛良种率达到90%以上。
1.5.2 肉牛疾病防控体系 建立了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疫病控制中心,完成了25个乡镇基层动检分站建设,配备了90名专职防疫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以牛“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为重点的疫病免疫注射率达到了100%,保证了养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1.5.3 饲草饲料体系 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每年种植饲用玉米0.53万hm2、人工草地建设0.13万hm2,青贮窖累计达到62万m3,生产青贮饲料20万t,氨化、微贮饲料2万t,秸秆科学处理利用率达80%,养牛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隆化县群众对于养牛的积极性高,虽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养牛资金的投入力度,包括贴息贷款、能繁母牛补贴、防疫、黄改、养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但仍然不能满足肉牛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发展。①是由于养牛启动资金大,有些农户想养牛却养不起;②是缺少周转资金,部分养牛户急需扩大养牛规模,却出现了“有钱盖牛舍,无钱买牛”的现象;如偏坡营乡新建规模养牛场15个,由于缺少购牛资金,有60%以上的新建牛场不能满负荷生产;③是基础设施落后,标准化生产程度偏低。
隆化县经过几年的发展,肉牛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肉牛养殖新技术如全混合日粮(TMR)技术、阶段饲养技术等使用的较少;主要品种仍以西门塔尔、夏洛来为主的普通肉牛品种多,高档品种少,只注重个体大、体重大、增重速度快,而忽略了牛肉的档次,还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与市场需求形成反差,养牛总体效益不高。
隆化有山地面积47.9万hm2,可利用天然草地26.3万hm2,年产干草6.7亿kg,年产可饲农作物秸秆饲料2.8亿kg,基础母牛存栏13.5万头,由于母牛舍饲成本过高,大部分采取放牧饲养,形成了新的林牧矛盾。如何根据秸秆资源和山场载畜量的要求,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草场资源,深山区轮牧,浅山区舍饲,真正达到草畜平衡,是保障肉牛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隆化县屠宰加工能力一直较弱,育肥牛主要靠其他县市的屠宰场收购,产业链短,效益低。近年虽然引进江苏雨润集团肉牛加工项目,还未投产,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肉牛产业的发展。
能繁母牛存栏增幅低,个别群众受到当前利益的驱动,急攻近利,育肥、屠宰基础母牛的行为呈上升趋势,对养牛产业构成威胁。
牛粪尿的主要利用方式是以直接还田为主,由于牛粪直接还田受季节影响,因此专业肉牛村和一些大型肉牛场粪污污染严重,缺少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
按照“突出能繁母牛生产,夯实产业基础;稳定育肥肉牛规模,提高商品率;创建肉牛品牌,提升产品档次”的思路,继续巩固深山区母牛繁殖、浅山区肉牛育肥示范带建设,实现肉牛产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继续落实贴息贷款、能繁母牛奖励制度。还要集中县财力,积极扶持和鼓励农民饲养母牛,突出发展存栏10~30头的规模母牛繁育户。同时,建立母牛保护制度,加大对母牛生产的奖励力度。
按照肉牛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标准,扶持和引导规模肉牛场进行标准化生产。在养牛重点乡镇依托现有的规模养牛场,鼓励农民由一家一户的分散饲养逐步向小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按照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的标准,推进肉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强对农民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培训工作,推动标准入户入场。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行"订单生产",实行优质优价,树立品牌意识,实行名牌战略。
紧紧围绕肉牛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鼓励企业、实体组织牵头领办农合组织,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强化肉牛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
在隆化县要重点扶持1~2个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肉牛产业集团,形成集繁育、育肥、屠宰、分割、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经营,打造本土品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要从根本上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必须努力提高养牛科技水平,普及科学养牛知识,推广先进养牛技术。积极发展阶段饲养、TMR全混日粮饲养技术,提高疫病防治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养殖环节的技术指导服务,推广各项健康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