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民 韩雯
消化性溃疡(peotic ulcer,PU)是消化系统多发病与常见病,目前一般认为其发病与致溃疡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反流的胆汁等)与防御因子(黏膜屏障、黏膜修复功能等)失衡有关。PU在发生过程中可能有精神、环境、遗传、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参与,除恶性溃疡外主要采取药物治疗。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建立,认为PU是心身疾病之一[1],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对PU的治疗及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并对实施有效健康教育措施进行探讨。
1.1 抗酸药常用药物有含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镁及碳酸钙等弱碱性成分制剂;该类药物可迅速中和胃酸,提高胃液pH值,能迅速缓解溃疡疼痛。含铝抗酸剂可在溃疡黏膜表面形成凝胶进而保护胃黏膜免受各种攻击因子的损伤促进溃疡愈合[2];但单用对促进溃疡愈合疗效并不确切。相对于氢氧化铝而言含镁制剂中和胃酸作用强而持久,但起效慢,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氧化镁易致高镁血症;碳酸镁不被吸收并有轻度致腹泻作用更适用于伴有便秘的消化性溃疡患者。
1.2 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竞争结合胃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进而抑制食物、组胺及促胃液素引起的胃酸分泌。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莎替丁等。
1.3 质子泵抑制剂(PPI)质子泵(H+-K+-ATP酶)是各种途径泌酸的共同的最终的环节,质子泵抑制剂的主要机理是阻断胃壁细胞内质子泵驱动细胞内氢离子与小管内钾离子交换,从而阻止胃酸分泌的通道。其特点为作用快、持续时间长、抑酸效果好。奥美拉唑是该类药物的第一代产品。能抑制胃酸分泌,在胃内一定程度上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增长[3],增强胃、十二指肠黏膜保护屏障。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兰索拉唑为第二代PPI,其结构特点是侧链中导入氟元素的取代苯并咪唑化合物。其生物利用度较奥美拉唑提高了30%以上,而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性比奥美拉唑提高了4倍[4]。雷贝拉唑是一种抗分泌作用的可逆性的质子泵抑制剂,具有较高的PKa值,在体外其抗分泌活性比奥美拉唑强2~10倍[5],口服可在体内快速活化,与质子泵结合发挥抑酸作用。莱米诺拉唑是一种兼具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作用的PPI,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其可提高胃凝胶层粘蛋白的生物合成,刺激胃粘膜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抑制胃粘膜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胃液分泌。其促进胃溃疡愈合作用包括抗分泌活性和粘膜保护作用[6],还可阻止非甾体抗炎药物对溃疡愈合的不利作用。
1.4 黏膜保护剂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加强胃粘膜保护作用,促进粘膜的修复,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环节之一[1]。与此同时以增加碳酸氢盐的分泌、改善黏膜血流或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进而增强黏膜保护力的胃粘膜保护剂也得到不断发展,如各种剂型的胶态铋、硫糖铝、铝碳酸镁、和前列腺衍生物等。常用药物有硫糖铝、铋剂和前列腺素衍生物。硫糖铝是硫酸蔗糖和氢氧化铝的复合物,保护胃黏膜作用明显而无抗酸作用。铋剂常用药物有胶体铋和枸橼酸铋等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阻止Hp粘附于胃黏膜上皮和抑制Hp尿素酶、磷脂酶、蛋白酶活性发挥抗Hp作用于抗生素合用有协同作用。前列腺素衍生物可增加黏膜血流量和碳酸氢盐分泌,对抗胃酸侵蚀增加胶质状粘液层厚度,但副作用较多且价格昂贵,主要作为二线用药,对于防治NSAIDS所致溃疡有一定价值。
1.5 根除HP治疗自从胃窦活检标本成功分离和培养幽门螺杆菌Hp以来,证明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对该菌的深入研究已引起了消化性溃疡病因和治疗学上划时代的改变[7],Hp为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在体外试验中,Hp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都非常敏感。但实际上使用单一的抗生素很难在体内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清除Hp感染是根治消化性溃疡的关键步骤,对防止PU复发和癌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推荐以PPI或铋剂基础上加两种抗生素根除Hp的三联治疗方案可使Hp根除率达80%~90%。但是以铋剂为中心副作用较多,疗程和症状控制也较缓慢。近年来因抗生素的滥用而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使Hp的根除率有所下降。在根除Hp感染过程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7.3%,甲硝唑为49.7%,而阿莫西林及呋喃唑酮仅为1.2%[8],因此,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是治愈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关键。
采用行之有效健康教育模式,使患者由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预防疾病,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积极配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2.1 疾病指导 向患者详细介绍该病的常见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疾病控制与变化等。使患者充分认识该病的特点,自觉防范不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2 用药指导 使患者和家属明白具体药物的服用时间与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明晰并正确对待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2.3 消毒隔离 关于Hp确切的传播途径尚不清楚,目前认为粪-口传播是主要途径[7]。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防止Hp污染其他用具;患者一旦确诊有Hp感染,其餐具、用具、被服要与家人分开使用。
2.4 饮食指导 PU是一种慢性疾病,有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的特点[1]。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而且对溃疡的修复有帮助作用。乙醇会使胃黏膜屏障受损,尼古丁可加剧乙醇对胃黏膜损伤,应指导患者戒烟酒。指导患者定时定量进餐并少量多餐,禁食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甜食和易产气食物,鼓励患者多吃一些粗粮、杂粮、高纤维类食物。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5 心理健康教育 PU是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波动可使胃、十二指肠粘膜缺血、缺氧,粘液分泌减少,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导致粘膜屏障破坏和H+反弥散增强,诱发加重溃疡。指导患者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自我放松,改变以前不良的思维方式,提高患者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6.
[2]杨宝峰.药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22.
[3]王建英.蒙脱石散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2例疗效观察.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1):1519-1520.
[4]邹菁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重庆医学,2012,41(22):2296-2297.
[5]王少玲,林文.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85-186.
[6]毛煌,佘佳红,等.苯并咪唑类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6,1(15):17-21.
[7]谢川,吕农华.幽门螺杆菌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2):843-845.
[8]张林,王江滨.幽门螺杆菌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05,25(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