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生就业心理倾向研究

2013-01-23 06:42:34杨婷婷仁青拉姆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西藏毕业生心理

陈 静 杨婷婷 仁青拉姆

(1.西藏藏医学院教务处,新疆 拉萨 850000;2.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 102249;3.西藏藏医学院藏药系,西藏 拉萨 850000)

1 引言

1999 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高校“扩招”的决策,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转变。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规模逐年扩大,西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也越发严峻。而西藏大学生热爱西藏,留恋西藏,愿意扎根西藏的情结是外地大学生不能比拟的。在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和就业工作的新任务下,研究西藏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倾向,既是适应当前西藏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民族大学生就业的需要,更对寻找解决其就业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最富有朝气、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是科教兴藏、人才强区战略的主力军。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转变,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面临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考验。2011年,西藏1.66万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应届毕业生基本实现全就业[1]。观念难以转变是目前西藏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新的就业形势下,转变就业观念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对解决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西藏大学生就业历史沿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内地高校逐渐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西藏自治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直到2006年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即专科毕业生不再计划分配,本科毕业生计划分配。2007年起,除部队生源外,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不再计划分配,均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目前,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在西藏已经实行了6年。告别计划分配制度,西藏大学生、高校和政府都在逐步适应中找寻自己的定位[2]。

3 西藏大学生就业心理倾向

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推广,西藏高校毕业生面临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普遍存在两种想法:一种是抱着陈旧观念不放,希望政府包分配,“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依旧是首选,对走向市场没有信心,带有忧虑;一种是对市场的自主择业充满信心,认为只有走向市场,才能发现更多适合自己的机会,规划自己的未来。

3.1 思想因循守旧,留恋计划分配,不敢面对现实。据调查,毕业班甚至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两种想法:一种是希望政府包分配,对走向市场带有忧虑;一种是对市场自主择业充满信心,认为只有走向市场,才能发现更多适合自己的机会。有前一种想法即对踏入社会求职充满恐惧的心理的学生,他们不敢面对社会,对求职畏首畏尾,心理上仍留恋计划分配时期的直接就业。

3.2 盲目乐观,不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后,或认为自己已经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放任自流;或认为自己已经是天之骄子,找到工作甚至找到好工作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再努力学习。这种心理上的惰性直接造成学习积极性减弱,不注重大学期间实际能力培养和锻炼,在面对就业压力和竞争时毫无竞争力可言。

3.3 眼高手低,不能正确自我定位。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实践中缺乏理论知识的后盾,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不能正确定位,好高骛远。

3.4 就业信心不足,缺乏竞争勇气。很多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基础功底、社会阅历经验、实际动手技能、人际关系能力、语言交流表达能力等方面离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高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毕业生表现出信心不足,勇气不足。

4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劣势

4.1 就业优势。西藏大学生热爱西藏,留恋西藏,是建设西藏的重要力量,愿意扎根西藏的情结更是外地大学生不能比拟的。西藏高校毕业生“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高校的培养使他们在政治素质和工作技能上能够很好的为西藏所用。

4.2 就业劣势。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分配体制的影响,加上师资力量有限,西藏的高校专业设置有很多不对口,学生综合素质比不上内地。

5 西藏大学生就业心理自我提升

5.1 转变因循守旧、依赖政府分配的观念。西藏大学生应转变思想,彻底改变直接就业或一部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彻底放弃包分配的幻想,面对现实,增强自主择业意识,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必须习惯投简历、面试、被淘汰或被接收的过程,要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而不是坐以待毙。树立工作是等不来的,必须靠自己争取的观念。

5.2 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注重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加强在学习、创新、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特别要注意职业技能和社会经验的锻炼和积累,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自身修养。要增强危机和竞争意识,使自己在充满竞争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5.3 认清自身优势。西藏大学生在就业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外地大学生不能比拟的,因为他们多出生在西藏,了解地方文化,精通藏语,有浓厚的乡土情结,愿意一辈子在西藏工作,是“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人才。

5.4 合理自我定位。毕业生在择业面前应全面、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面对社会需求,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择业需求与自身能力是否匹配,充分了解自己要充实的职业性质、特征和发展前景。克服就业过程中盲目从中和攀比心理,要摆正心态。在工作单位和工作地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自身的优势特点,同时也要兼顾为祖国、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自愿到艰苦地区或基层单位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为西藏富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6 结语

西藏大学生就业是关乎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指标。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关系到我区社会局势稳定的大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责任,也是高校的责任,要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作为民族地区,要紧跟时代脉搏,根据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的推进毕业生就业。高校应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和工作技能突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西藏所用。

[1]德吉,拉巴次仁.西藏去年1.66万大学生就业[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2 - 01 - 01/032823733367.shtml,2012 -01 -01.

[2]储叶来,胡星.西藏:最后一个告别大学生毕业分配的地区[EB/OL].http://www.jyb.cn/jy/jysx/t20070420_79187.htm,2007-04-20.

猜你喜欢
西藏毕业生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9岁的高中毕业生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西藏:存在与虚无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