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
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多采用联合疗法,而联合疗法中,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较为广泛,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联合疗法中特别是含有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法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依从性好。但不同方案其成本存在差异。本文观察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成本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3年3月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上述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均经电子胃镜检查提示为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上述患者均行幽门螺杆菌检查,检查结果提示为阳性。同时排除试验区1个月使用过对胃酸分泌有影响的药物、抗菌药物等患者、心肺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患者、腹部手术史患者、对试验药物有禁忌或者过敏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平均为(41.6±6.7)岁;上述患者中胃溃疡患者共2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共23例,复合性溃疡患者共6例。对照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平均为(40.8±7.2)岁;上述患者中胃溃疡患者共2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共23例,复合性溃疡患者共5例。上述两种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为主的方案治疗,雷贝拉唑10 mg、克拉霉素0.25 mg、替硝唑1.0 g,2次/d,治疗7 d后睡前服用雷贝拉唑,10 mg/次,再连续服用7 d。对照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为主的方案治疗,兰索拉唑30 mg、克拉霉素0.25 mg、替硝唑1.0 g,2次/d,7 d后睡前服用兰索拉唑20 mg,再连续服用7 d。
1.3 疗效评定 治疗后患者溃疡和周围炎症反应消失,评定为痊愈;溃疡消失,但溃疡周围仍然有炎症存在,疗效评定为显效;溃疡面积较治疗前缩小>50%,疗效评定为有效;溃疡面积较治疗前减少<50%,疗效评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疗效评定结果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31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痊愈32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成本确定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所进行检查相同,住院等费用相同,治疗方案中除了所用质子泵药物不同外,其他均相同。所以两组的成本可认为是雷贝拉唑或者兰索拉唑的成本。观察组雷贝拉唑(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盒7粒,每粒10 mg,每盒价格为35元)成本=14×5=70元。对照组兰索拉唑(汕头经济特区鲍滨制药厂,每盒7粒,每粒30 mg,每盒63元)的成本=14×9=126元。
2.3 成本效果分析 观察组成本效果=70/0.96=72.9;观察组成本效果=126/0.98=128.5。观察组和对照组每获得一个效果单位,观察组的成本低于对照组。
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均为质子泵抑制剂,均能够较好的抑制胃酸分泌,均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1,2]。本文中,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为主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均获得较好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均超过95%。在药物治疗疾病中,药物经济学逐渐被引入临床疾病的治疗中,通过药物经济学分析,可以看出药物在近似疗效时的成本,这样有利于节省患者的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利于改善看病贵的问题[3]。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虽然有近似疗效,但观察组的成本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中以雷贝拉唑为主的治疗方案所需成本较低,而对照组以兰索拉唑为主的治疗方案所需成本较高。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均获得较好疗效,但雷贝拉唑的成本低于兰索拉唑,值得借鉴。
[1] 谭玲,周澎涛,傅得兴.雷贝拉唑的药理与临床.中国新药杂志,2000,9(6):373-374.
[2] 林学壬,徐立.雷贝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对比.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1):1054
[3] 顾海,李洪超.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应用的相关问题探讨.中国药房,2004,15(1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