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徐林馨
颈椎病变患者多有颈椎稳定性差、头颈活动受限或脊髓不同程度受压等特点[1]。颈椎手术既往多采用经口或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但传统的气管插管操作均可能加重或发生脊髓的进一步损伤。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近年来采用光棒引导经口气管插管全麻行颈椎手术3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2~73岁,体重45~86 kg,ASA分级I~II级,均行光棒引导经口气管内插管。其中颈椎骨折导致完全或不完全高位截瘫11例,颈椎间盘脱出8例,颈椎病并发肢体麻木、颈部活动受限13例。手术采取后入路17例,前入路15例。手术时间75~155 min。
1.2 麻醉准备 术前30 min地西泮10 mg、东莨菪碱0.3 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率等指标。预先将光棒表面和气管导管外壁均匀涂抹利多卡因软膏,将光棒插入气管导管中,其远端与气管导管的前斜口平齐,前端弯曲70°~90°角呈“J”形塑性备用。患者舌根、咽喉部用1%丁卡因喷雾表麻两次,并经环甲膜向气管内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3 ml,充分气道表麻。经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2 μg/kg,咪达唑仑0.04 mg/kg麻醉诱导,让患者保留自主呼吸,然后行光棒引导经口气管插管。
1.3 操作方法 麻醉诱导完成肌肉松弛后关闭手术室无影灯、日光灯。从门齿正中位插入光棒以及气管导管,探寻声门位置,同时观察患者颈部前方,光棒亮斑指向环甲膜正中则提示光棒已经对准声门口,将引导光棒及气管导管继续向前推送,颈前光斑更亮时,操作者右手固定住气管导管,在左手拔出光棒的同时右手顺势插入气管导管,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正确,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立即静推丙泊酚1~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加深麻醉,并连接麻醉机间歇正压通气。光棒引导插管期间通过鼻导管持续吸氧,保证SpO2维持在90%以上,低于90%以下提示呼吸抑制者退出光棒及气管导管,进行面罩辅助呼吸,改善氧供后再重新插管。
32例患者均在光棒引导下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插管时间为30~120 s,其中29例患者插管时间在90 s内完成,另有3例在90~120 s内完成。诱导插管期间监测SpO2显示均未发生明显呼吸抑制。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咽喉疼痛、声嘶等并发症。
颈椎手术的目的在于稳定颈椎关节,解除脊髓和神经根受压以及切除颈椎增生性病变。颈椎手术通常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但颈椎外伤和颈椎病患者多数颈椎稳定性差,头部活动受限,气管插管过程中应避免患者头部过度活动,加重或发生脊髓损伤[1]。应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不需要头部过度活动,适用于颈椎手术患者全麻气管插管。
光棒是一根可弯曲的金属导管,前端装有灯泡,尾部配有电池和开关,插管时根据人体口咽及气道自然曲度,将光棒弯成合适的形状,利用颈部软组织透光的原理来引导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内[2]。可塑性光棒引导气管内插管术操作简便易掌握,插管成功率高,相关并发症少,在困难气道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3]。对于困难气道分级MallampatiⅢ或Ⅳ级患者,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并不需要暴露声门,光棒前端亮斑为盲探下气管插管提供了可视指标,从而能有效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
光棒前端折弯部分的长度和角度与其引导下气管插管能否顺利密切相关,其前端折弯太长容易进入食道,不方便操作调整,折弯过短又很难抵近声门口。患者去枕平卧后,分别从上门齿和甲状软骨最高点(喉结)向侧面作两条与手术床垂直线,两条垂线水平距离称之为“门-甲垂线距离”,根据该距离决定光棒前端折弯部分的长度并弯曲呈“J”形,多能顺利完成插管[4]。如果头垫高或后仰,角度要作相应调整。光棒引导插管时如遇到困难,则可利用喉镜辅助或插管者手指提舌,排除舌体的阻挡,有利于光棒对准声门。
作者通过32例颈椎手术患者成功光棒引导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体会如下:①操作者应熟悉颈部及上呼吸道解剖。应具备一定的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技术和经验,其中有3例患者在90~120 s内完成引导插管,可能与操作者缺乏操作经验有关。②术前需向患者解释光棒引导插管的优越性和操作方法,以便在插管过程中争取患者合作。③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操作前口咽腔、喉咽腔及气管表面麻醉均要完善,以避免导管进入咽腔时刺激患者恶心和呕吐反应,以及气管导管进入气管时患者出现呛咳或喉痉挛等不良反应。④慢诱导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有充裕的时间来引导插管,同时术中鼻导管吸氧,有利于在插管期间保证患者充分氧供,避免缺氧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⑤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时,操作者要熟悉口咽、喉咽腔解剖,操作手法轻柔,并不会引起咽喉疼痛、声嘶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于颈椎外伤和颈椎病手术患者,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操作简便、易掌握、并发症少的插管方法,可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气管插管方法。但对于喉部解剖结构异常、颈部过度肥胖等患者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1] 董辉,陈绍洋,熊利泽,等.颈椎手术的麻醉及其管理.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5):1438.
[2] Xue FS,Yang QY,Liao X,et al.Lightwand guided intubation in paediatric patients with a known difficult airway:a report of four cases.Anesthesia,2008,63(5):520-525.
[3] Americal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an updated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Anesthesiology,2003,98(5):1269.
[4] 王冬青,周永连,张雷波,等.光棒气管导管折弯方法的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