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冰
阴道分泌物俗称白带,主要由阴道黏膜的渗出液、宫颈腺体、前庭大腺、子宫内膜的分泌物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混合而成[1]。正常生理情况下白带中含有乳酸杆菌、溶菌酶和抗体,故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病理状态下,阴道出现炎症,阴道分泌物的量将明显增多,且性状亦发生改变。由此可见,阴道分泌物检查是妇科检查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280例患者为妇科就诊并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患者,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5±0.5)岁。280例患者均未在月经期、妊娠期及哺乳期,均经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阴道炎。
1.2 检查方法 ①由临床妇科医生用无菌棉拭子于阴道后穹窿或侧壁上中1/3处旋转拭取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放入有少量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②阴道分泌物标本送至检验科后,由检验科医生进行检查。取阴道分泌物制成生理盐水悬液,涂成均匀薄片后并立即在显微镜下作高倍镜直接镜检,根据显微镜视野中的杆菌、上皮细胞、白细胞、球菌的多少判断阴道清洁度。查找有无活动的阴道毛滴虫,查找有无白假丝酵母菌。
1.3 阴道清洁度判定标准 阴道清洁度分为Ⅰ、Ⅱ、Ⅲ、Ⅳ共4度,具体如下:①Ⅰ度:杆菌“++++”,上皮细胞“++++”,白细胞0~5(个/HP),球菌“-”,即有大量阴道杆菌及上皮细胞,每高倍镜(HP)视野下看到白细胞在0~5个之间,无球菌,临床意义提示正常。②Ⅱ度:杆菌“++”,上皮细胞“++”,白细胞5~15(个/HP),球菌“-”,即阴道杆菌及上皮细胞中量,每高倍镜视野下看到白细胞在5~15个之间,无球菌,临床意义提示正常。③Ⅲ度:杆菌“-”,上皮细胞“-”,白细胞15~30(个/HP),球菌“++”,即少许阴道杆菌及上皮细胞,较多白细胞及球菌,临床意义提示有阴道炎症。④Ⅳ度:杆菌“-”,上皮细胞“-”,白细胞﹥ 30(个/HP),球菌“++++”,即无阴道杆菌,只有少许上皮细胞,有大量球菌及白细胞,临床意义提示有严重阴道炎[2]。
280 例患者中,阴道清洁度Ⅲ度患者150例,其中13例患者涂片中找到毛滴虫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67例患者查找有白假丝酵母菌,诊断为假丝酵母菌阴道炎,70例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 pH>4.5;胺臭味试验阳性;线索细胞阳性)。阴道清洁度Ⅳ度患者130例,其中10例患者为滴虫性阴道炎,55例患者为假丝酵母菌阴道炎,65例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
引起阴道分泌物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阴道炎,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阴道炎一般有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炎等。临床工作中,诊断阴道炎除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临床表现外,还需进行阴道分泌物的检查,可见阴道分泌物的检查对判断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患者患滴虫性阴道炎时,检查者可在显微镜下见到呈活动的滴虫和增多的白细胞。但是需注意,滴虫容易在阴道后穹窿滋生[3],采集标本的医生采集时要注意在这些部位取材,以免漏诊,造成假阴性。如果可疑患者多次悬滴法检查未发现滴虫,应送培养,准确率可达98%。在取阴道分泌物前,临床医生应该告知患者24~48 h内避免性交、阴道灌洗上药或局部用药,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检查时窥器不涂润滑剂,由于温度太低滴虫活动力会减弱甚至死亡(滴虫最适宜的活动温度为25~40℃),故取出标本后保暖及时送检。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约80%~90%是由白假丝酵母菌引起。湿片高倍镜镜检可查找白假丝酵母菌,但影响因素较多,如有些物质如油滴、药物结晶、精子等易与其混淆,造成误检漏检。所以,湿片检查应结合革兰染色检查,必要时进行人工培养,提高检出率。细菌性阴道炎为正常菌群失调,细菌定性培养在诊断中意义不大,只要患者符合阴道pH>4.5、胺臭味试验阳性、线索细胞阳性及均质稀薄白色阴道分泌物常黏附于阴道壁四项中的三项即可确诊[4]。
[1] 李峥嵘,罗纯苑,王伟鑫,等.3648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3):293-294.
[2] 段淑东,张庆华,宋艳华.1025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80-1581.
[3] 冯彩莲,郑春苏,连晓娜,等.15420例阴道分泌物霉菌、滴虫检查结果分析.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6):372-373.
[4] 冯华英,邝健全.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应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