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敏,潘 鑫,陈志刚
试论灾害医学救援的院前急救流程设计与实施
吴 敏,潘 鑫,陈志刚
灾害医学;院前急救;流程
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日益恶化,各种灾害事件频发,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必须采取一定医学救援措施。灾害医学现场救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环境危险度高,并且由于受到灾害地区条件限制(场地、道路、食物供应等),有限的人员需担负起重大的责任[1]。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王家岭矿难、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等大型灾害现场都可见院前急救工作者参与的身影,同时地区性的、局限性的、小型的灾害事件主要参与者就是以院前急救组织或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为主进行医学救援,因此合理设计救援流程,保证灾害发生时,流程切实有效是院前医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现结合笔者所在急救中心的灾害医学救援流程设计与实施情况作初步探讨。
灾害医学是研究在灾害条件下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开展伤病预防和救治的组织工作与寻求技术措施的医学学科[2],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危险性、拣选性、紧迫性等特点[3]。
1.1 灾害的突发性 灾害往往突然发生,难以预测,无论是人为灾害或自然灾害,其发生时往往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给予医学救援行动的准备时间短暂,甚至要求立即赶往事发地点,而无论哪一级医疗机构都不可能24 h全员待命,坐等灾害的发生而去执行救援任务。因此参加现场医学抢救的人员(包括后续支援人员)与救援单元需要临时快速组建,增加了组织与协调的难度。
1.2 救援环境的危险性 灾害发生的特殊条件下,救援现场往往缺少时间进行彻底评估再进行救援行动,因此环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遭受地震、火灾、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区,生态环境往往遭到严重破坏,断电、缺水,食物、药品供应不足,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加上继发性灾害随时可能发生,从而加剧了救治环境的危险性。
1.3 灾害救援的紧迫性 现代救灾实践证明要提高灾害伤员抢救的成功率,必须争分夺秒。1988年前苏联亚美尼亚地震时伤员救护工作表明,灾后3 h内得到救护的伤员90%存活,若6 h后,只能达到50%,拯救生命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在这里体现得尤为突出[4]。
1.4 灾害救援的拣选性 灾害救援的首要对象是人,灾害发生后存在大量伤员,伤病员常常大批同时出现,而且具有一定数量的急危重伤员,这必然导致医疗资源与患者比例严重失调,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救治工作极度紧张,因此必须做好拣选、分类工作。在2010年1月海地大地震救援中,遵循检伤分类标准提高了灾害救治效率,证明了检伤分类在灾害和极端恶劣的医疗条件下是唯一可以有效组织救治的方法[5]。
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是灾害医学救援的基础,一切流程都是围绕救援预案设计和开展的。
2.1 灾害信息的获得与分析 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系统接到事故报警有时是孤立的单线索,只有进行整合才能获得准确的灾害信息,如镇江2012年7月19日二氧化硫气体中毒事件,报警信息最初是因某人晕倒,当接到其他报警后才综合判断为突发灾害[6]。
2.2 现场急救的组织与实施 由于灾害意味着大批伤病员的同时出现,加之人群的恐慌使得场面极其混乱,院前急救组织应注意分工、协调与合作,既明确各自责任,又在指挥-检伤分类-后送等具体环节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确保抢救的科学性、高效性。
2.3 院前急救具体流程图(见图1) 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检伤分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灾害性事故中,伤情复杂、危重伤员多,“分类后送”救治是在现场有限的医疗资源下,面对大批伤员所采用的有效的方法。不进行现场分检可能出现轻伤员被先行送走,而重伤员不得不等待下一批救护车到来的情况。可能出现医院内因大批轻伤员的涌入,分散了医护力量,干扰了危重伤员的抢救。因此应进行严格的伤情检查与绿、黄、红、黑分类,分级救治,使不同的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与后送,另外要注意避免过度分类。
2.4 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与建议 通过实践检验,院前急救流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2.4.1 现场的组织与指挥能力不足 灾害现场十分混乱,现场安全评估有时未能实施,难民及伤员已将急救人员包围,此时很难科学评估,只能采取通用办法——立即带伤员离开现场,可能导致忽略了一些重伤员的优先救治。因此灾害医学救援效率的提高必须着力于强有力的组织指挥和医务人员的救援能力,而从实际情况分析,灾害救援现场组织指挥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国内目前显得更为重要。而组织能力的提高需要现场救援力量的协调,包括政府、公安、消防、医务人员等,同时灾害前的预防准备工作必须结合实战,走“演练-改进-演练-改进”的不断循环之路。
2.4.2 检伤分类等具体手段难以有序、科学、协调展开 检伤分类目前都采用国际通用的简单检伤分类和快速治疗(START)法/JUMP START法,但实践证明如果现场缺乏有力的指挥与协调,同时伤员与难民的恐慌容易导致人流如潮,现场人人自危,START检伤方法难以展开或根本无法展开,极易使真正需要救治的对象无法立即发现而出现盲区,通用手段只能是先救治老弱、妇女儿童,或者来一批,救治一批,使得救治效率降低。灾害现场救援难于采用START法不在于该法则不好,除了现场组织指挥不得力外,还包括指挥人员灾害科学救援意识淡薄或根本不懂该方法、医务人员熟练程度不够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在积极提高灾害救援的组织指挥能力的同时,承担灾害医学救援任务机构的指挥人员和急救人员都必须以预案为基础,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从自身做起,掌握科学手段与方法,避免灾害救援中的盲点和不足。
总之,灾害性事故的救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人群灾害知识的普及、医务人员现场的急救组织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灾害医学又是一般医学理论与灾害救援实践需要和环境特点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7],要重视灾害现场抢救,而现场急救需要快速反应、合理流程、有效评估、科学后送,平时的学习、宣传、模拟与演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灾害救援成功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1]樊双义,杨维晰,孙彬彬,等.灾害医学救援中连续体力作业对人脑认知功能的影响[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2,1(3):14-16.
[2]喻文亮,钱素云.儿科急重症医学:挑战与未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6):565-567.
[3]赵兴吉.院前急救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1):1125-1127.
[4]汤金洲,郭照江.灾难医学救治的伦理学初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3(71):17-19.
[5]Merin O,Miskin IN,Lin G,et al.Triage in mass-casual ty events:the Haitian experience[J].Prehosp Disaster Med,2011,26(5):386-390.
[6]潘 鑫,陈志刚.有害气体泄漏紧急医学救援的实践与思考[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2,1(4):252-253.
[7]赵 炜,黎檀实,卢光明,等.发展灾难医学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刍议[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3,24(4):319-321.
(收稿:2013-03-28 修回:2013-06-14 编校:丁艳玲)
R 129
A
2095-3496(2013)03-0172-02
212003 江苏镇江,镇江市急救中心(吴 敏,陈志刚);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灾难与急救医学系(潘 鑫)
吴 敏,E-mai l:applesky198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