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侠
(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徐州分校,江苏 徐州 221006)
蔬菜病毒病是大家一直非常关心的植保话题,很多菜农朋友总是咨询如何有效防治病毒病,我们也只能告诉大家,蔬菜病毒病号称为病害中的“癌症”,一旦发生则很难治愈,只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如果发病严重,很难彻底治疗。病毒病可以侵染大部分蔬菜品种,例如西红柿、辣椒、黄瓜、西葫芦等蔬菜品种发病尤为厉害,当前的温度逐渐回升,病毒病有回头之势,结合笔者服务于蔬菜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将病毒病的一些比较好的防治经验再次总结如下,为指导菜农生产服务。
根据大田蔬菜生产经验,病毒病发生通常具有三个特点,现总结如下:
病毒粒子比细菌还要小,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来诊断。所以生产中只能凭借常见的田间病状花叶、黄化、皱缩、卷曲、畸形、蕨叶等来初步进行诊断。如辣椒病毒病、番茄病毒病、三叶瓜病毒病、菜豆病毒病等,主要由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引起。
病毒粒子个体小可以在植物的汁液中流淌,区别于其他的蔬菜病害,故致病菌能够侵染整个植株体,发病严重能够直接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不同于霜霉病、灰霉病等局部侵染病害,只是侵染叶片、果实和茎干等。这就要求我们的药剂具有很好的内吸性。
病毒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多,近距离传播主要凭借昆虫传播、汁液传播、嫁接传播、种苗传播、农机具传播、田间操作等,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蔬菜苗的调运来完成。烟草花叶病毒(TMV)通过发病叶片和健康叶片的自然磨擦及种植者的农事操作而传播,带毒种子及病残体是发病初侵染源;另一种是蚜虫传播。黄瓜花叶病毒(CMV)通过带毒蚜虫,将病毒广泛传播到作物植株上。综合以上三点,所以蔬菜的病毒病就非常难以治疗,尚属于世界性植保难题。
根据笔者的生产经验结合蔬菜病毒病的发病特性以及自身特点,将蔬菜病毒病的防治策略总结如下:
这是很多菜农朋友容易忽视的一点,大家总是认为,防治病害就要用药治疗,但是对于蔬菜病毒病来说,增强植株抗性应该放在第一位置,这一举措可以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叶面喷施增强抗性的调理剂,甲壳素、芸苔素类,经过试验一些生物菌直接可以明显增强植株抗性,预防病毒病。这一点与我们人类的病毒病性感冒有相同之处,只要我们自身身体健壮,抵抗力强,感冒的几率就小。这就是我们有的人容易感冒,而有的人却不感冒的道理。
大田病毒病容易混发细菌,容易出现并发症,比较难防治这也是大家不明确的一个方面,如蔬菜条斑病毒病经常混发细菌,在防治时候要注意病毒药剂与细菌药剂混配效果好。
在病毒病防治中,有些类型的病毒病发生与植株营养元素的缺乏有关。如例黄化病毒、蕨叶病毒类与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有关,所以在防治中要增施对应的微量元素。
蔬菜病毒病属于系统性病害,需要选择高内吸性的药剂,但是当前市场上的药剂很难满足生产上的需求,所以只能选择一个用药周期来满足。如果病毒病发病严重,建议大家要连续用3遍药,每间隔5至7天一遍,同时尽量选择内吸性强的药剂,以保证防治效果。
蔬菜的病毒病大多通过伤口侵入,故田间农事操作是造成温室病毒病大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大家容易忽视的问题,例如吊绳、摘果、摘叶等,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动作要轻,尽可能避免制造出伤口。如有发病植株做好标记,活做完后最后管理,直接拔除带出棚外。
菜农朋友习惯在棚室前后种植大量无关蔬菜,以方便家庭食用,例如番瓜(吊瓜)等,或者在棚室内种植容易感病毒病的其他蔬菜,比如种植黄瓜的温室内种了几株辣椒,都能容易造成病毒病大发生。
生产的实践证明,苗期以及生长前中期都是病毒病的容易发病阶段,所以要提起预防,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择适宜的抗病毒品种蔬菜。如早春反季节栽培大白菜、萝卜等,应选择早熟、抗抽薹能力强,抗病性强,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的春白菜、春萝卜类型;夏季栽培的大白菜、萝卜应选择耐热、抗病毒病和其他主要病害能力强的专用品种,而且应注意控制播种期。早春栽培花椰菜应选择中熟或晚熟的春季生态型品种,如果选择早熟品种就会出现“早花”现象;秋季宜选择早熟的秋生态型品种,如果选择春生态品种就会造成花球出现晚,甚至不出花球。
在蔬菜采收时,要将植株拔出干净,不要让大量根系留在土壤中。在拔园之前要先将土壤浇水,二三天后再将植株拔出,否则会有大量根系残留在土壤中。因为病毒病属于系统病害,根系中可能病毒病菌源存在,虽然病毒病不是通过土壤传播。
[1]赵璇.番茄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综合治理[J].河北农业科学,2008(02)
[2]包淑华.设施栽培茄子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初探[J].园艺与种苗,2011(02)
[3]杨碧野.青椒病毒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1991(04)
[4]马国泰.辣椒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
[5]周青春.辣椒病毒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