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珍 袁 菲
河南漯河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漯河 462000
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住院时间常在1个月左右,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急性期患者需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过程中常需输入甘露醇、甘油果糖等高渗药物及静脉营养剂,输液时间长,用药次数多。传统的周围静脉给药,易发生静脉炎、药物外渗现象;人工加压输注甘露醇流速不稳定,易发生空气栓塞,为了预防和减少静脉炎和渗漏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顺利进行,我科2011-05—2012-08对82例脑出血患者采用PICC 配合输液泵进行输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05—2012-08在我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82例,男52例,女30例;年龄31~84岁,平均65.8岁。所有患者经头颅CT 或MRI证实有脑出血。住院时间21~96d,平均34d。急性期患者静滴甘露醇或甘油果糖125~250mL,2~4次/d,用药7~17d。
1.2 PICC和输液泵应用 脑出血患者入院后首先检查血小板和凝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插管的目的、方法、优点、术中配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签定知情同意书。采用美国BD 公司生产的PICC 导管(型号为4F),由PICC专职护士在常规操作下行PICC 置管,置管后拍胸片确定导管位置。输入药物前,先输入生理盐水20mL,观察导管是否通畅,确认导管通畅后再连接输液管路及输液泵。输液泵采用南昌易迈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X-801D容积式输液泵,使用前常规检查输液泵,连接输液管路,根据医嘱设置用药量、输液速度及时间。
1.3 观察方法 建立观察登记本。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管理,每班要观察患者穿刺侧肢体有无红肿,了解病人的主诉并记录;导管维护专人负责,每次维护后详细记录置管长度、维护日期、上臂围[1],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记录输液泵应用的起止时间及设定的滴速。登记本由科室设计成表格,出院后收回进行评价并保存。
2.1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应用输液泵及PICC的意义,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合。指导患者翻身时穿刺侧不能受压过久,翻身角度不能过大(20°~30°)[2],防止肢体受压过久,影响静脉回流,引起肢体肿胀;患者穿衣服时,应先穿置管侧上肢衣服,脱衣服时,先脱没有置管侧上肢衣服,置管侧上肢切勿剧烈运动,勿过度弯曲、伸展,以免导管滑落;局部有明显渗血、渗液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更换敷贴;固定好PICC 导管外露的接头,不要随意变动外露导管的位置,防止导管被拉出体外;保持输液管路通畅,避免输液管路折叠;输液泵报警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处理。
2.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导管感染 置管后24h更换敷贴,以后每周2次由专人对置管患者进行敷贴更换,如敷贴出现松动、卷边及渗血、渗液时,应及时更换,以避免感染的发生。每周1次更换肝素帽。
2.3 防止导管堵塞、脱落保证输液管路通畅
2.3.1 正确冲管及封管:每次输液前均用20mL 0.9%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输入甘露醇、甘油果糖等高渗药物及大分子液体时,应在输完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接入其他所输液体,治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20~50mL 冲管,再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防止导管堵塞;肝素盐水3~5mL 封管,当注入3 mL时要边退针边推肝素液,直到针头退出,封管推注液体时动作要慢,使导管内充满肝素液[3]。
2.3.2 防止导管脱出: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以S型或弧型固定[4];对躁动、意识不清患者,导管应用缝针固定,并适当约束患者的手;更换敷料时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避免用力牵拉导管,应将透明膜由上向下撕揭,防止导管脱出。如导管部分脱出,不影响输液速度,则局部固定即可,切勿再送入血管内,防止感染的发生;如导管脱出较长,则应重新置管[5]。
2.3.3 及时发现和疏通血栓:输液时及时巡视,发现液体不滴或滴速慢时,应检查和调整患者体位,用生理盐水冲管,若冲管阻力很大,可用尿激酶进行溶栓。
2.4 保护穿刺静脉 PICC 置管24h 后用喜疗妥软膏沿PICC置管静脉上方涂抹,轻轻按揉,2~3 次/d;发生静脉炎、渗漏等并发症时用25%硫酸镁溶液湿敷,2~3次/d。
82例患者PICC置管时间21~89d,未出现堵管及导管滑脱现象,5例患者置管后1周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通过25%硫酸镁溶液湿敷3d后缓解。输液泵在甘露醇输注过程中运转正常,按照设定时间准时完成治疗,未发生空气栓塞。
PICC置管操作简单、创伤少、血管定位准确、留管时间长;导管头部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药物浓度,有效避免高渗性液及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内膜的刺激和损伤。HX-801D容积式输液泵操作简便,具有开机自检及输液过程实时自检功能,可控流速1~1 000mL/h,快排速度600 mL/h,能保证给药剂量准确、静滴速度、时间无误差。两者联合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既提高了患者输液治疗质量,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PICC是一种很好的长期输液途径,但也存在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尤其是静脉炎较常见。因此PICC 置管术后对导管维护是非常重要,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做好PlCC规范化维护及记录、预防性地保护穿刺静脉等手段能有效降低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率。
[1]魏娟,曹亚红,陈秀敏,等.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8):471-472.
[2]武杰,高彩霞,陈华.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29(5):433-434.
[3]杨智蓉,陈增萍.PICC在颅脑病人输液中的应用[J].四川肿瘤防治,2004,7(3):186-187.
[4]邵灵燕.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甘露醇输注中并发症的防护措施[J].Heilongjiang Medicine And Pharmacy Jun,2011,34(3):91-92.
[5]邢红,贾云.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护理常规[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