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采ABO血型错误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2013-01-22 18:08:26张雪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5期
关键词:奖罚血样初筛

张雪莲

外采血型错误时有发生,为进一步提高初筛血型准确率,树立血站形象,作者对云南省红河州中心血站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外采初筛血型错误进行统计分析,查找错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经过整改降低今后外采初筛错型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本站献血者117081人次,初筛错型共182例,其中14例是再次献血者因电脑查询血型核对疏漏造成血型标签分配错误,初筛血型鉴定错误共计168例,错误率为0.16%。

1.2 试剂 正定型抗-A、抗-B血清。长春博德公司批号(20080930~20120301)。上海血液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号(20080918~20130312)。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12030125~2012093025)。

1.3 方法 外采初筛:采手指血以抗-A、抗-B试剂纸板法做正定型。检验科复检:血袋上辫子放样本2管做正反定型,最终血型鉴定结果以检验科的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穿越血液管理系统查询血型变更详细信息,采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初筛血型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所致的错误占96%,真正疑难血型外采正定型无法准确鉴定的占错型数中的4%。

2.2 182 例错型分类 血型标签分配错14例,占7.69%;抗原漏检82例,占45.05%;抗原误检59例,占32.42%;抗原颠倒8例,占4.40%;弱AX、弱BX抗原存在6例,占3.30%;冷凝集抗体存在13例,占7.14%。

3 讨论

错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外采人员的配置、工作流程过程控制核对制度、管理培训考核奖罚制度、初筛工作人员操作规范化程度及更换人员和抗-A、抗-B血清试剂等方面的原因。外采血型初筛受现场条件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做不到百分百的准确率,但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减少错型率:①强化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加强外采管理、过程核对制度和考核奖罚制度。②给初筛人员进行上岗前血型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③因本站每辆外采流动献血车只有三个工作人员,固定献血屋只有医护人员共2人,无专职的初筛人员,也无志愿者和专职的宣传招募人员来协助完成外采相关工作,初筛工作是由体检医师和采血护士兼职来做,当献血人数较集中时,工作量大较忙易产生错型,因此,在献血人数多的采血点、采血日可增援人员来专职做初筛以减少错型。④保证试剂质量和存放条件;特别是在更换不同厂家的试剂时,要对职工进行培训,减少因试剂厂家不同,凝集反应强弱、时间有差异而导致血型判定错误。⑤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再次献血者,电脑查询核对血型准确分配血型标签;严格遵守抗-A、抗-B血清加在标记的位置,避免结果颠倒和交叉污染,产生假阳性;滴加血样涂抹细胞时不要拖带污染且血样量不宜过大,避免产生假阴性;抗-A、抗-B血清与血样反应时间要充分,至少3 min,避免抗原漏检;遇有冷凝集抗体产生的假阳性时,室温下放置1 min假性凝集就会消失,来排除假阳性;弱AX、弱BX抗原不能被常用的抗-A、抗-B试剂纸板法检出,需在血液采集后把血袋辫子血标本带回实验室进一步鉴定。血型错误主要原因是人员、试剂更换、工作责任心、操作不规范、未核对所致,排除人为可控因素所致差错(96%),真正疑难血型外采正定型无法准确鉴定的仅占错型数中的4%[1]。因此,通过专业培训强化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加强核对和严格的质量目标考核奖罚制度及合理安排工作来降低人为差错,进一步提高正确率,把错型率控制在预期的1‰以内。本站经过上述综合整改措施,大大降低外采初筛血型错误率,2013年已把外采错型率控制在1‰以内。

[1] 王志红,陈善华,王欢欢,等.采血车初筛血型错误分析及预防.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0):891-892.

猜你喜欢
奖罚血样初筛
山西首个口岸有害生物和外来物种初筛鉴定室投用
科学导报(2024年19期)2024-04-22 05:53:32
枫叶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安全管理奖罚不是矛与盾
劳动保护(2018年8期)2018-09-12 01:16:12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23:07:11
·知识角·
Excel VBA在考核统计中的应用
乡镇畜牧站工作中血样采集问题探究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