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华清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415000)
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护理体会
曾华清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415000)
麻醉恢复室;患者;护理
麻醉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全身麻醉术后未苏醒患者或非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情况尚未稳定者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者,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以保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手术结束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残余作用,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若监护不当,则危及患者的生命及康复。现将我院2012-07—12 PACU收治的2 216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PACU 2012-07—12收治的2 2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 201例,女1 015例;年龄7~78岁,平均(42.5±10.9)岁;手术种类包括:肝胆脾手术、腔镜手术、子宫手术、疝气手术、口腔手术等;麻醉种类:全麻气管插管1 872例,静脉复合麻醉180例,硬膜外麻醉164例。
1.2 进入PACU指征 全麻术后未清醒者;肌张力未恢复满意者;呼吸、循环不稳定者。
1.3 方法
1.3.1 器械物品准备 PACU内每张床位均配置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及吸引器,备有各种急救药品及抢救设备,如除颤仪、喉镜、气管导管、人工呼吸球囊、气管切开包和静脉切开包。每日应检查氧气是否充足、急救包有效期、设备是否完善、性能是否良好、急救药品是否齐全等,做好登记。连接好呼吸机、监护仪,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调节好呼吸机各项呼吸参数及呼吸模式。
1.3.2 常规护理 患者进入PACU后,常规监测体温、血压、呼吸、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检查静脉输液及各引流管是否通畅,并记录出入量。需呼吸支持的患者,连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有自主呼吸的患者面罩给氧。所有患者均妥善安置,约束好肢体,防止摔伤或擅自拔除气管导管。
1.3.3 气管导管护理 带管进入PACU者,注意观察气管导管的插入深度,观察导管有无脱出、有无堵塞,选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的呼吸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或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待患者意识恢复、呛咳、肌力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时报告医生,以决定是否可以脱离呼吸机支持。撤机指征:①患者完全清醒,自主呼吸恢复,有咳嗽能力;②四肢肌张力恢复,双手能紧握医务人员的手,双脚抬高;③生命体征平稳;④血气分析正常。
1.3.4 呼吸道管理 拔管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并立即面罩吸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导致误吸;如有舌后坠,予头后仰托下颌法或头后仰提颏法处理,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管,以确保呼吸道通畅;若发生呕吐,及时清理呕吐物,遵医嘱应用止吐剂。随时观察呼吸频率、潮气量、皮肤黏膜色泽、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情况。
1.3.5 循环系统监测 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每30 min记录一次。对血压升高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降压药物,观察并记录血压变化及用药后反应;低血压者可根据病情加快补液速度、补充血浆代用品或输血,必要时按医嘱给予升压治疗;心动过缓者及时给予阿托品,观察和记录用药后反应。
1.3.6 心理护理 气管拔管后大部分患者有口干、口咽部不适、咽痛、尿道刺激、腰背疼痛等不适,无法通过药物或其他医疗措施缓解,PACU护士应通过观察患者非语言性行为,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等,体察、揣测其需要,告知患者手术已经顺利结束,口干是因药物、禁食、禁水引起,尿道疼痛是尿道受刺激所致,腰背部疼痛是因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引起,以打消患者顾虑,减少不安、烦躁。
1.4 患者出PACU的指征 术后患者需达到以下指征,方可送回病室:①患者神志清醒。②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恢复良好,咳嗽、咳痰等保护反射恢复,不吸氧脉搏氧饱和度(SpO2)>90%,15 min以上。③血压脉搏稳定或基本稳定。④引流液不多,无外科并发症等。⑤术后伤口无痛,患者感觉良好。⑥麻醉平面下降至T12以下,四肢可活动。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资料显示,麻醉恢复期共发生各种并发症398例,占17.96%。循环系统144例,占6.50%,其中高血压85例,低血压35例,心律失常24例;呼吸系统68例,占3.07%,其中二氧化碳潴留28例,低氧血症25例,舌后坠15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10例,占4.96%,其中烦躁61例,苏醒延迟49例;消化系统65例,占2.93%;术后寒颤11例,占0.50%。经对症治疗及密切护理后病情稳定,达到离开PACU标准,安全送回病房。
2.2 在室时间 2 216例患者在PACU护理最短0.5 h,最长4.5 h。
麻醉恢复期是患者病情多变的高危时期,是各种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1-2]。据报道,手术后死亡的病例有一半发生在术后第一个24 h[3-5]。PACU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利用各种设备和检测仪器,观察患者麻醉恢复过程,预防及早期发现手术、麻醉并发症,为术后患者平稳过渡提供保障,确保术后患者安全。PACU主要护理体会如下。
3.1 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 麻醉恢复期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多见于少儿及老年人。低氧血症产生原因:①由于小儿舌大、颈短、呼吸道狭窄、腺体分泌旺盛,呼吸道分泌物较多,麻醉恢复期常发生上呼吸道梗阻(舌后坠、喉痉挛等)。②老年人由于术前心肺功能差,和/或上腹部与开胸手术影响肺的通气功能。③肌松剂残留引起呼吸肌无力。根据不同原因采取呼吸机辅助通气,有效缓解低氧血症。对于小儿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视舌后坠情况置入口咽通气管,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对肌松剂残留引起的,可应用新斯的明及阿托品拮抗肌松剂的作用,促进患者肌力恢复。高碳酸血症产生原因由于气管导管插入过深致单肺通气,气管导管折曲或压扁或痰液堵塞致通气不畅。因此,PACU护理人员要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气管导管脱出或移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进行血气分析或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对高碳酸血症患者可通过加大通气量的方法促使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2 循环系统并发症护理 ①高血压产生原因:切口疼痛;患者不能耐受气管导管;术中术后输液过多;低氧、二氧化碳潴留;术前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等。护理要点先查明原因,对症处理,若血压下降不理想,应遵医嘱予乌拉地尔等降压药,并注意观察血压变化。②低血压:产生原因主要是低血容量,低心排量。护理时主要针对病因,低血容量者应以积极输血输液为主,心功能不全者应适量予心脏支持治疗。③心动过速:产生原因有疼痛、躁动、低血容量、低氧血症等。可针对原因予镇痛药、吸氧、加快补液等措施。④心动过缓:常见于体温下降,低氧血症,药物作用。可予阿托品进行对症处理。
3.3 烦躁的护理 全麻后苏醒期部分患者出现躁动,此时患者大多处于半清醒或无意识状态。产生原因有:①切
口疼痛,术毕使用了纳洛酮拮抗阿片类药物后剧烈疼痛。②气管导管、导尿管的刺激。③低氧血症和/或二氧化碳潴留。④麻醉药的残余作用。护理时应注意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处理。注意固定患者四肢,安置床栏保护,避免患者燥动损伤机体,同时报告医生,必要时适量使用镇静剂,并注意使用镇静剂后呼吸循环的变化。如患者已满足拔管条件,应及时拔管,可减轻患者刺激。
3.4 苏醒延迟 全麻后超过2 h患者意识仍未恢复即可认为苏醒延迟。苏醒延迟的原因有:①麻醉药的影响,如麻醉性镇痛药、镇静药、肌松药用量不当或过量;②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③术前存在慢性消耗性疾病、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对麻醉药代谢能力降低;④术中出现低氧、二氧化碳潴留,严重代谢性酸中毒;⑤心、脑血管意外等情况。术后未清醒的患者进入苏醒室,应做好以下护理措施: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超过2 h未清醒患者应报告医生进行处理,适量应用拮抗药,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大通气量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对症处理[6]。
3.5 消化系统并发症护理 术后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与麻醉药物、手术种类、导管刺激、低血压、缺氧等因素有关。可预防性的使用止吐药,已发生呕吐的患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防止误吸。
3.6 术后寒颤护理 由于全麻时代谢率降低,体温下降,加之术中输液、输血、手术创面大,体腔散热过多,易引起低体温,应注意保暖,调整室温26~30℃,当腋温低于36℃时,输血、输液须经加温器处理,避免术后低温、寒颤发生[7]。
总之,通过对PACU内患者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可使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保证术后安全,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1]郑文美,周大春,陈肖敏.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病人呼吸循环异常的分析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7-28.
[2]陈善桂,张健,顾尔伟.麻醉恢复室病人的监测和护理[J].现代护理,2003,9(6):451.
[3]杨青凤.麻醉恢复室患者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53-54.
[4]钱玉芳.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探讨[J].临床医学,2005,25(3):20-22.
[5]吴多志,梁敏,周德华.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评估与原因分析[J].海南医学,2006,17(9):29-30.
[6]何燕,沈碧玉,李风华.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9):2439,2451.
[7]周一峰,汪英,郑膨,等.麻醉恢复室患者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98-99.
1005-619X(2013)06-0534-03
201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