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海洋食品安全护航

2013-01-22 14:10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水产品海洋

文 | 本刊记者 孙洁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海洋以她的博大孕育着自然界的生机,传承着人类的历史文明,犹如母亲般宽容与厚爱。可以说,有海的地方,就有生命。海洋作为开发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为人类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越来越成熟。近30年来,我国海洋农业发展成效显著,海洋食品也以蓬勃、健康的发展态势,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食品时代已经来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膳食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生物资源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再生性资源,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被称为增加人类“优质蛋白质”的粮仓。

据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调查显示,由于膳食结构不尽合理,我国居民已由“显性饥饿”转向“隐形饥饿”,即由吃不饱转向营养不均衡和营养素缺乏,因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引起的亚健康人群的数量已占总人口的60%~70%。

在消费结构多元化的今天,紧跟着对安全、营养食品的不懈追求,人们对海洋食品投来了更多关注的目光。海洋食品不仅在有着千年以食同源、饮食养生文化的中国,即使在欧、日、美等国家也有着广阔的市场。

据海洋食品专家介绍,海洋中一切可供人们食用的鱼、虾、蟹、贝、藻、水母等都被称为海洋食品,它们蛋白质含量丰富,有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许多,且易于被人体吸收。海洋生物也是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宝库,海虾、海鱼中钙的含量是禽畜肉的几倍至几十倍;海带、紫菜中富含碘元素;鱼肉中的铁最易被人体吸收;用鱼骨等加工制成的“海洋钙素”“生物活性钙”对防治缺钙有独特疗效。海洋生物中还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含有一定量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为禽畜肉和植物性食物所不含,这种脂肪酸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不仅迫切需要开发更安全、卫生、味美、方便的海洋食品,并且还有必要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出大量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以满足人们改善膳食营养结构、提升健康水平的重大需求。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调查显示,2012年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已经由1949年的1公斤提高到了43公斤,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倍。

海洋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当今世界对食品结构的趋向是朝着高蛋白、低脂肪、有保健作用的天然保健食品方向发展,据研究表明,鱼、贝、藻、虾、蟹等水产品中,有不少品种对防治癌症等疑难杂症有一定效果,这就使得人们对水产品极感兴趣,海洋食品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海洋食品本身是具有无公害安全性、营养性的绿色食品,但是近年来出现的海洋食品安全问题却屡见不鲜。一方面是企业在生产加工海洋食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监控问题,另一方面是围绕着海洋产生的突发事件,如石油管道爆炸,由于受到环境影响而让海洋食品铅、汞等含量超标,再加上,人工养殖环境由于受到短期利益的看重而忽视了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就是由于初级产品往往需要再加工,不良摊贩、饮食习惯,都会给海产品的食用安全带来隐患,来自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薛长湖这样说道。

以海藻类为例,以海藻类开发加工的海洋食品是蓝色食物的典型代表。海藻食品含蛋白质、脂肪少、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11种微量元素及9种维生素,具有健体强身、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的功效。海藻多糖有抗肿瘤、抗艾滋病的功能,常食之可改善皮肤毛发的油脂分泌。此外海藻能选择性地清除汞、镉、铅等重金属致癌物。但是,如果海藻类生存在海洋被污染的恶劣环境下藻类就会通过主支和被动吸叫在体内累积海洋中的重金属离子,当重金属离子在藻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产生毒害作用,人类食用后会危害健康。海洋污染问题的严重与否直接影响着海水质量,而海水质量与海洋食品又是相互作用的。海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仍处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本刊记者从《海洋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题组了解到,海洋食品质量安全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地环境堪忧。产地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客观存在,成为影响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海洋食品出口贸易最突出、最根本的问题。海洋食品主要受到重金属、渔药、致病微生物、有机污染物、生物毒素,以及放射性污染。产地环境污染已导致海洋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下降,渔业受损,严重影响海洋食品质量安全,影响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生产者素质低下。我国水产品生产仍然是以千家万户、分散的生产模式为主,兼业或临时从业人员仍然占相当大比例,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守法意识也比较淡薄。部分生产者为追求利润,养殖过程中违禁或过量地添加渔药和饲料添加剂,加工过程中盲目延长货架期和改变品质、超量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是使用禁用药物作为添加剂,造成水产品中渔药或添加剂残留量超标,影响了水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监管能力薄弱。虽然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在制度上、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则相对滞后,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执法监督体系、监管机制不健全;覆盖产地环境、渔业投入品、养殖、捕捞、加工、储运和流通环节的全程化监管还不到位;食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尚不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可控性、可操作性、可追溯性和可靠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科技是解决海洋食品安全的根本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食品安全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基本公共卫生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普遍重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王鲁民指出,全程可追溯是保障海洋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向消费者提供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相关信息,能够快速有效地追查到出现问题的源头,我国海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工作正在逐步健全,已发布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开始实行水产食品质量认证、产品抽查制度和产品的许可证制度,明显地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改善。我国拟建立起由中央到地方的水产品监测网络,目前水产品中心、贝类产品中心和渔业环境中心等专业中心的建设已经启动。

目前,技术保障能力尚难以满足海洋食品安全监管和控制需要。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教授说,围绕海洋食品质量安全的共同性、方向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突出自主创新,明确重点领域,大力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重点突破重大共性检测和控制技术以及关键设备。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水产品海洋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现状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