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

2013-01-22 10:21
关键词:党员队伍学生党员入党

(浙江工业大学组织部,浙江杭州3100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1]。2013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工作的方向。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积极慎重地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学生党员队伍,是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中一项极其重要、紧迫的战略任务。围绕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形势和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深入分析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现状,明确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从而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现状描述

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经过长期的努力,高校在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从总体上讲,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主流是好的,他们能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高的理想抱负水平,在思想政治、专业学习、日常活动、社会服务中起着引领、凝聚和带动的作用,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上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一)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1.高校学生党员数量大幅上升。高校高度重视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通过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创新思路、健全制度等扎实的工作措施,学生党员数量实现了稳步增长,学生党员的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国家、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高校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发展党员的基础性工作,逐渐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据浙江工业大学统计,2010年至2012年,本科学生党员比例分别达17.24%、17.45%、18.90%,在校学生中有近80%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近75%的学生参加了党校的学习。

2.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在实现学生党员数量较大幅度上升的同时,高校党组织注重“早播种、早选苗、早培养”,从新生入学教育抓起,注重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在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流动过程中的衔接培养工作,逐步改变了以往低年级学生党员少,学生毕业前夕集中发展的状况。学生党员队伍的结构不断趋向合理,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目标。

3.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不断提高。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各校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努力完善党员发展的质量保证机制,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将培养教育贯穿于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努力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在思想政治、专业学习、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表率作用,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高校学生党员勇挑重担、积极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走出校门后,他们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各个领域的生力军,一些党员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和领导者,受到社会的好评。

(二)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党员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上存在着狭隘的“功利性”、“盲从性”、“虚荣性”等不良思想。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仍然没有入党,没有真正确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对党的认识没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将入党的光荣感、自豪感转化为责任感、使命感,在荣誉和责任、奉献和索取等关系处理上有待加强,作用发挥的不明显。此外,高校学生党员也存在着党性修养较为淡薄,自我要求放松,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不强等现象。

2.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理论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理论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保证。青年学生有理想抱负,有进取精神,但因为年纪轻,党龄短,缺少实践,对党的认识缺乏理论高度,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缺乏“信仰、实践、继承、发展”的思想磨炼。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存在着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浓,用活动代替理论学习、用成绩代替理论水平等现象。据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的调查,学校43.8%的学生党员认为,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3.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党员发挥作用是党员特质的重要体现。当前,社会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对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就业升学等逐渐成为了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升学、出国、就业等实现自我价值的方面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了学业成绩的出类拔萃上,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班集体建设等其他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的政策特点分析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发展高校学生党员工作,围绕不同时期国内外形势和中心任务,适时制定发展高校学生党员的方针政策,加强发展党员的宏观指导,创新党员发展的工作机制,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得到较快的发展。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的政策变化

1988年6月,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是第十个年头,就在全国改革进入关键的阶段,为了把改革推向前进、推向深入,迎接改革开放以来层出不穷的新形势和破解新难题,党中央组织召开了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确定了党员发展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总方针。会议明确了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员发展的方针政策,各级党组织在总方针的指引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队伍的质量和战斗力得到不断提高。

据2003年10月30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2003年高校学生党员数量呈现出较大幅度上升,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党员70余万人,占在校学生的8%,与1990年相比增长近七个百分点,非党员学生中申请入党人数达到395万,占非党员学生总数的46.5%。当年的10月28日,全国高等学校第十二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针对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提出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加快吸收青年学生入党。会议要求各高校党委要科学制定、认真实施发展党员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规划,努力实现大学生班级“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目标。随着高校学生党的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会议提出的目标和规划,各高校形成了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专业、公寓、社团和新型学术组织等五种模式,有效扩大了学生党建工作覆盖面,增强了学生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3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会议强调,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通过十年的努力,实现“进一步稳定党员发展的总量,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的目标,不断壮大党的力量,不断为党的肌体补充新鲜的血液。浙江省委、省教育工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调整了省内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把发展党员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更加强调发挥党员的作用。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的政策特点分析

从党员发展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变化来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从根本上说,党员发展和管理应以党章作为总的依据,但党的章程在工作细节之处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另外制定各项规章和制度要求。特别是对于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更需要严密的制度约束。方针、规划和要求也不断得到完善,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党委关于学生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工作,使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中央关于党员发展和管理的政策能够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形势和不同任务,提出党员发展和管理的不同策略,充分考虑到了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从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来看,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总方针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对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将有力地促进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提高。在“坚持标准”的基础上实行“控制总量”,是好中选优,要求学校党员队伍保持适度规模;从“保证质量”到“提高质量”,意味着要坚持政治标准为先,把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从“改善结构”到“优化结构”,就是要求党员发展工作更加精耕细作,要做好党员发展的科学规划,按学生年级、专业、支部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发展对象,杜绝低年级不发展、毕业前突击发展的情况出现;从“慎重发展”到“发挥作用”,要求高校将党员队伍建设的重心从发展工作向作用发挥转变,是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的本质体现。

从方针政策制定对党员发展和管理的影响来看,当前,最直接的影响是控制总量对学生入党热情的冲击,对于进一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做好思想上入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党建育人平台的工作惯性和总量控制之间的要求也有些矛盾。经过长期的积累,各高校打造了丰富多样的载体平台,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育人体系。面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控制总量”的工作要求,原有的体系平台对接新的工作要求可能存在不够精细、不够科学的问题。高校急需按照新的要求,改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有效整合和优化党建育人的载体和平台。

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思考

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正确理解党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政策要求,积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①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Z].中发[2010]15号。,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牢固树立质量优先、党建育人、改革创新的理念,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组织发展与教育管理的关系、素质提高和作用发挥的关系。

(一)要牢固树立三个理念

1.树立质量优先理念。党员的质量决定着党的性质,要把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始终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决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一是严格把关。对推优的时间、标准、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扩大民主,指导推优入党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准入有度。明确党员发展条件,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加强预备期考核;完善和推广党员发展推优制、记实制、答辩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Z].浙教工委[2010]7号。,积极构建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把好入口关。三是坚持标准。科学制定年度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规划,通过完善党员发展推优机制,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学生党员发展综合考评体系,确保党员发展质量。探索建立党员发展责任机制和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

2.树立党建育人理念。坚持将育人工作贯穿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全过程,以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引领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加强育人队伍建设。高校要将组织员、辅导员、党员班主任等编入学生党支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加强对学生支部工作的联系和指导,积极选拔业务优良、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党员教师担任党建导师,形成教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二是加强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工程。依托党的组织生活,以及党章学习小组、校院两级党校、党建网站等阵地,构建分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学习体系,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理想抱负水平。三是将育人工作贯穿培养发展的过程。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从思想上切实重视起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保护好大学生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健全完善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做到学生入党过程与育人过程相统一。

3.树立改革创新理念。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深化“围绕中心抓党建”工作机制,使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始终体现时代的要求。一是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夯实党建育人的组织基础。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采用多样化的支部设置方式,积极构建“小支部、大党建”工作格局。二是创新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凝聚优秀青年学生到党员队伍中来。加强业务指导,完善推优各项环节,严格工作程序,确保学生党员质量,加强过程管理,优化学生党员结构,完善“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体系。三是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以阵地建设为依托,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党建文化为指引,坚持理论与实践两手抓,唱响“党建育人”主旋律。四是创新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途径,提升学生党员的辐射力。加强党性教育,强化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突出思想引领,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完善困难党员立体化的关心帮扶机制。

(二)要正确处理好的三对关系

1.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数量与质量关系。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既取决于党员的数量,更取决于党员的质量,重视党员质量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条重要原则。一方面,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通过发展党员数量的适度调控,实现好中选优,把青年学生中最先进的分子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客观上必然会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的总体质量。另一方面,按照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不断提高党员发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强化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工作,努力推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重心下移,主动减少毕业年级党员发展数量等方式,合理布局各年级发展比例,实现学生党员队伍结构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的总体质量。此外,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深入开展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实证研究,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整体水平[3]。

2.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发展和教育关系。组织发展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工作,教育培养是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党员的教育要贯穿于培养、发展、管理的全过程。发展党员前,探索实行党校培训与履职尽责、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谈心谈话等相结合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深入落实党员实践机制[4],帮助入党积极分子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提高,从而提高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和信服感;发展党员时,结合支部发展大会、“入党宣誓纪念证”制度等做好各项教育工作,让发展对象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确保学生思想上入党;发展后,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预备党员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加强对组织生活的管理,培养优良作风,使学生党员在政治思想上更加成熟。

3.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素质提高和作用发挥的关系。学生党员队伍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取决于党员的个体素质和先锋作用。素质提高是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作用发挥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体体现。一方面,高校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努力提升学生党员的各方面能力,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管理机制,采取设岗定责、党员业绩排行榜等形式,加强党员的实践锻炼。另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通过完善学生党员考核、激励和评议等机制,以及设立学生党员先锋岗、学生党员责任区、党员寝室挂牌等形式,开展学生党员承诺践诺和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和日常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学生党员在学习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真正实现“树立一面旗帜、带好一批同学”的目标。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2]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N].人民日报,2013-01-29(1).

[3]李战军.大学生党建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36-38.

[4]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的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11):50-52.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学生党员入党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探究
国有企业如何切实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