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城
心血管疾病是脑血管和心脏血管的疾病总称。而心血管疾病则主要以冠心病为主。冠心病是指因为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造成的心肌机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其具体表现症状主要有:心绞痛、心肌硬化、隐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等多种形式。
1.1 心血管疾病现状 在我国,每22秒就有一个人因心血管疾病引发的疾病致残,每15秒就有一人因此而死亡。全国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竟然高达36%。它已成为了我国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城市和农村的疾病谱正发生变化,传染病已减少,人均寿命延长,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率比30年前明显升高[1]。因此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2 心血管疾病与心率的关系 心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着密切联系。心率下降可以使心肌耗氧量下降、缩小梗死面积、增加冠脉血流和室颤阀值,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与死亡率。
有效的生活方式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而且生活方式调整还是药物治疗的重要基础;再次心血管疾病与心律失常有一定联系,那么就要对症下药,保持正常的心率。
2.1.1 适度运动 运动要坚持三个原则:有序、有度、有恒。即指循序渐进地、长期有规律地、持之以恒地按各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度地运动才能收到最大效果。实验证明,通过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解除紧张状态。同时,适度的运动还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和血液中的脂质代谢。此外,运动还能提高血液中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防止血凝过高,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很有帮助[3]。
2.1.2 戒烟限酒 吸烟也是心血管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因为长期吸烟酗酒会干扰血脂的代谢,使血脂升高,所以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戒烟。有资料表明,戒烟30 min后,血压可降到标准值,脉搏正常;戒烟10 h之后,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会明显降低,氯含量恢复到和正常浓度一样高;而戒烟1 d后,心肌梗死的危险性降低;戒烟2 d之后,人的嗅觉和味觉的敏感性增强;戒烟4个月后,肺功能明显得到改善;而戒烟1年以后,戒烟者冠心病的危险性比吸烟者要减小一半[2]。
2.1.3 保持良好心态 在众多的保健措施中,保持心理平衡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因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几乎能够对抗其他所有的不利因素。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且复杂,这很容易使人们常处于心境不佳的状态,导致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心血管疾病。人们应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经常保持良好、健康愉快的心情。
2.1.4 生活规律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睡眠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常言说“早睡早起身体好”,就说明了充足且有规律的睡眠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尤其是在当今高速度、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竞争中,睡眠尤为重要。相关实验显示,体力劳动者,往往能很容易地进入睡眠;而脑力劳动者,则往往会因为精神紧张或者兴奋,很难入睡。即使能够入睡,也常常是多梦屡醒[3]。这时,就应进行放松式调节或进行紧张转移,如集中注意力的闭目深呼吸,都能达到调节和催眠的作用。
2.1.5 定期体检 40岁及其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高脂血症的家族史人、肥胖人、经常应酬人、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人,这些人群都属于高危对象,应该定期(最好每年一次)的检查自己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
2.2.1 一定要切忌焦虑、抑郁的情绪 抑郁障碍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胸闷、心慌、气短、呼吸困难伴出大汗等,发作时都有心率加速[2]。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情绪是完成任何工作的前提,也是做繁重工作的“去疲劳剂”。不安的心理状态和烦乱的情绪表露,还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产生全身性不适,这对人体健康是极其有害的。
2.2.2 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过度的劳累、无规律的生活、失眠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使脂代谢紊乱。特别是中老年人,不应该长期下棋、打麻将。要注意保持心气平和,尽量避免生气。如果能够做到无论在何种不良因素刺激下及在任何逆境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那么身心健康就有了基础。
据研究显示,每天吃两个苹果能够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因为每天吃苹果可以减少肠内的不良细菌数量而帮助有益菌的繁殖,改善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也同样可以起到预防高血脂和血管硬化等与生活习惯相关的病症作用。除此之外还可多喝橙汁,橙汁富含维生素C。而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的人,其血压就会越低[4]。同时,长期规律地吃鱼也远比单吃心脏病药物还要好得多,而且安全、没有副作用。比如鲑鱼、鲔鱼等,这些不仅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同时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率达52%以上。而在另一项研究中也指出,在心脏病患者中,常吃鱼的比不常吃鱼的患者两年内死亡率要减少30%左右。
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任重道远,需要医学界的携手共进。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充满信心,乐观向上,既要配合医师的治疗,更要调节好自己的生活习惯与情绪。
[1] 李军.慢性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09,13(6):17-19.
[2] 陈彩英,韩瑞林,赵亚丽.体重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5,20(7):28-31.
[3] 邓丽冰,候维宁.中老年重度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控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20(12):66-67.
[4] 郝珊.老年教职工血脂、血糖、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调查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2,15(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