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水库移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3-01-22 03:45:42
关键词:库区移民水库

嵇 雷

(1.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湖北经济学院 移民工程咨询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水库移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嵇 雷1,2

(1.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湖北经济学院 移民工程咨询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

从生态文明的视域来看,水库移民会对当地森林植被、野生动物、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和地域环境、卫生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造成影响。为此,必须从制订环境保护规划、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采取对策。

生态文明;水库移民;环境影响

一、基本概念阐释

(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归纳起来,目前学术界对于生态文明的概念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在追求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更注重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和生物圈的协同进化。它是生态生产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1]

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整个生态关系问题方面的积极成果,包括精神成果和物化成果。[2]它既包含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意识、法律、制度、政策、措施,也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由于本文所论述的主题是在具体的移民生产生活实践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公共政策问题,因此,所采用的是狭义的生态文明定义。

(二)水库移民

水库移民是为调蓄江河径流,筑坝建库征用土地而引起的非自愿移民。他们为满足国家或地方开发水资源的要求而必须从水库淹没区迁移出去。[3]与其它工程移民相比,水库移民具有数量多、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安置难度大等特点。水库移民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户籍制度来看,水库移民可以分为水库农村移民和水库城镇移民。按空间移动距离与安置方式划分,可分为就地后靠移民、集中外迁移民、分散插组移民。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后靠安置的水库农村移民。

二、水库移民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存在“重经济建设,轻环境建设”的倾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存在过度开发或用不适当方法开采资源的情况,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开发利用条件越来越恶劣,严重地影响着移民所在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移民的长远利益。具体来说,移民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民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森林植被的影响

移民活动对森林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大都依山傍水,适宜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发展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等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也有可能使自然植被加速向人工植被演替。第二,在移民过渡时期,由于难以在短时期实现收入恢复和增长,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部分移民靠山吃山,可能会对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过量索取,使森林植被出现逆向演替过程,亦即森林——残林——灌木——草山——荒山的演变。第三,在移民后期扶持过程中,由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有可能出现毁林筑路造桥修涵洞的现象,对森林植被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

2.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影响

移民活动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类。直接影响是少数移民由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受经济利益驱使,近年来对对野生动物狩猎活动时有增加,尤其是对野兔、野猪、野鸡等的捕杀现象增多。间接影响是移民安置区的生产开发对动物生存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影响,如毁林开荒、筑路造桥等使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恶化,移民搬迁安置活动挤占了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等等。

3.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移民活动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移民建房、修建码头、公路、水渠等工程活动,对自然地貌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其开挖形成的边坡、陡坎及堆放的疏松土石在暴雨的侵蚀下极易引发水土流失,甚至诱发滑坡、崩塌等。(2)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安置活动使得不少移民安置区已产生了人工高陡边坡和大量的人工弃渣,不仅破坏了库区自然环境地质环境景观,而且正酿成新的地质灾害,人工高边坡的防护和开发利用已成为库区较普遍的工程地质问题。(3)为了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移民热衷于开垦荒地,一方面破坏了荒地上的植被。这些荒地上的草和低矮的灌木对于保持水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新开垦的土地多石渣、土层薄、水分涵养力低,极不耐旱。尽管移民对新开垦土地进行了坡改梯,但一旦出现夏季暴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4)对于失地的移民群体而言,需要学习和掌握新的生产技能,实现生产方式转变,即由原来的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向工业、服务业转变。这一转变能否顺利实现,关系移民安置成败。如果生产方式的转型不成功,那么移民就有可能迫于生计而上山砍树、陡坡耕种、毁林开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又会造成土壤贫瘠,肥力下降,最终将不得不弃耕,以致形成“开荒——弃耕——再开荒——再弃耕”的恶性循环,不断恶化生态环境。

4.对水体污染的影响

一是工业生产所造成的水体污染。随着库区电力紧张、资金短缺、信息闭塞等影响工业生产的因素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再加上对库区实行税收减免、信贷增加等财税优惠政策,将有力地促进库区工业的发展,从而相应增加工业“三废”对水体的污染。特别是移民兴办的乡镇企业,由于多从移民安置角度考虑布局,且污染处理的设备设施也较为简陋,其对库区水体的污染将会更加严重。二是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水体污染。例如,京山县坪坝镇小学一名学生给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写信反映郑家河水库污染问题严重。信中写道:“这几年水库租给当地的农民之后,他们大量地网箱养鱼,大量投放化肥和鸡粪,使库水逐渐变黑变质。还有水库的上游,兴建了万头养猪场,猪尿猪粪全部流入水库里,这样一来水中便滋生了许许多多的小水虫,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中小学生和附近村民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在秋季,居民生活用水完全不能用,水又黑又臭,还伴有大片的苔藓植物从水龙头流出,让人看了真害怕。我们这里的大人小孩都能熟诵这么一首歌谣:‘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洗衣灌溉,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拉稀生癌。’”[4]

(二)移民活动对社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著名移民社会学家塞尼认为,非自愿移民活动有可能导致经济社会衰败,最主要的风险有8种,分别是失去土地、失业、失去家园、边缘化、不断增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食物没有保障、失去享有公共的权益、社会组织结构解体。[5]水库移民属于非自愿移民,面临着以上诸多风险,使得移民的社会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地域环境的影响

建库后由于水位的抬升,淹没将会使居民原有的生活环境彻底或部分消失,一些人文历史景观将不复存在,有些移民被迫搬迁到地势较高的山坡或远离河边的地方,就会出现用水困难。另外,建库后的水面增宽,河湾库汊增多,库岸线加长,地域被水域分割,将会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2.对卫生环境的影响

建库后会出现浅水区增加,水坑、水塘增多,给蚊虫的孳生创造了条件,再加由于移民安置区大都集中居住,会造成病菌感染人群的机会增多,再加上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人口流动比较大,疾病传播机会也会大为增加。

3.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建库后,水库淹没耕地减少,移民将被迫改变原有的以农业为主的就业方式,大量涌向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寻求新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镇企业基础薄弱、商贸经济不发达,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这就使得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农村富余人口,不利于移民收入的恢复和增长。

4.对管理环境的影响

水库移民“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和地方的水利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市场经济时代,他们会理直气壮地向政府索取各种各样的经济补偿,一旦合理的或不合理的诉求没有达到,转而就会迁怒于政府,采取一些过激行为,甚至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例如,2011年3月25日发生于云南绥江的堵路事件就是由于补偿问题引发的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

5.对文化环境的影响

由于移民搬迁安置活动对于农村社区聚落环境的改变,移民的价值观、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深层心理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农村社区为载体的民间文化,比如传说、神话、故事、说唱、文学、舞蹈、音乐、绘画、工艺、器物和建筑等有可能随着农村社区的解散而消失。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以上水库移民活动对于环境不利影响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实际上兴建水库本身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有可能引起库岸崩坍,诱发地震;有可能引起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地盐碱化;有可能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发生富营养化;有可能对水生生物特别是洄游性鱼类产生直接影响;水库回水末端易产生泥沙淤积,有可能减少蓄水库容,且可能引起河床抬高,影响航运;水面增加也可能对库区周围的气候产生影响,带来降水、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因此水库本身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三、对策建议

(一)制定库区和安置区环境保护规划

一方面,应根据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态环境的现状特点、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置规划,制定出符合库区和安置区实际的环境保护规划。在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中应充分吸纳包括环境学者在内的众多专家的意见,做到科学规划,客观公正,最大限度避免行政权力干涉和左右规划专家的意见。

另一方面,在制订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必须首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把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纳入库区和安置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逐步改变环境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现状,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例如,在制定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总体规划时,必须有与规划相适应的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配套设施,绿化指标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切实成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加强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移民安置工程所需的木材尽量在库周的较大范围内统筹解决,严禁乱砍乱伐,避免过重采伐。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进行植树造林,对需要恢复的森林植被充分兼顾森林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根据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进行植被恢复,营造经济林、护岸林、水土保持林、薪炭林等。另外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行退耕还林,既可以有效地保护了库区林木,增加库区的森林覆盖率,又提高了移民的收入。

其次,加强对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通过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的详细调查,将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保护措施主要为建档调查、就地保护、宣传教育与执法、科学研究等,预留保护资金,尽量减少移民活动对于野生动物的影响。

再次,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注意开发期水土保持,在开山建园、公路修建等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植被破坏,挖出的土石方应尽快妥善处理,开挖后的坡面要及时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等。另外,要特别注意改进耕种技术,旱土坡地要改顺坡耕种为横向等高种植;造林种地要改全垦为穴垦、带垦;柑桔地等园地要间种、套种各类适宜作物、以增加土壤植被覆盖率。[6]

复次,加强水资源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一是采取严密的监控措施,禁止工业“三废”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二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化肥,高残留、高毒性农药的使用,生活污水可采用沼气化粪池进行处理;三是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水源区取水点设置100米范围内的卫生防护地带,在防护地带范围内不得修建厕所、畜圈和垃圾场等污染水体的设施,并由供水单位设置明显的防护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告示牌。[7]

最后,在农村移民安置区改变以林草植被为主的能源结构,建设农村沼气池。推广建设沼气池可较好地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同时沼气池使用会产生良好的生态综合效益。沼气推广项目的实施,既可保护库区植被,改善卫生条件,又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拉动畜禽养殖,提高土地生产力,开发优质绿色产品,实施“猪—沼—果”的生态农业模式,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社会生态环境的建设

第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供水、供电、道路、邮电、广播、电视、通信、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等,着力解决水库移民群众反映突出的耕地缺、口粮少、住房简陋,出行、就医、饮水、用电、上学等困难。

第二,加强卫生环境建设。移民迁入新居时必须对居住区及周边环境进行卫生清理。清除建筑垃圾,填平沟洼地及无用的池塘、泥潭,铲除房前屋后杂草,对排水沟、阴沟进行衬砌,疏通积水沟道,尽量减少蚊虫孳生地,做好生活垃圾堆放点的规划工作。另外,采取灭鼠措施,对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检测,并对重点人群采取预防接种措施。[8]

第三,对移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就业渠道,鼓励和引导移民自主创业。各级政府在转变农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同时,[9]应对移民就业和创业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帮助他们在移民安置区能够尽早地实现收入的恢复和增长。

第四,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和谐。生态危机实际上也反映出社会内部所存在的利益矛盾。如在利用自然资源和分担生态负担问题所存在的阶层不公平、城乡不公平等。[10]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政府应做到信息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让移民群众真正参与到移民搬迁安置活动中,同时变移民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认真倾听和解决移民反映的突出问题,舒缓移民的抵触和对立情绪,构建和谐移民社区。

第五,挖掘和保护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以文化为载体,通过移民群体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营造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使移民群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安置区的生活,促进移民与本地居民的文化融合与社会整合。

[1] 梅亚明.生态文明背景下高等林业教育的政策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4,(5):20-22.

[2] 陈寿朋.生态文明建设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3] 施国庆.水库移民系统规划理论与应用[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12-13.

[4] 网易.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回复网友反映水库遭污染等24条留言[EB/OL].http://news.163.com/11/1021/08/7GSHH7NA00014JB6.html,2011-10-21.

[5] 迈克尔·M·塞尼.移民·重建·发展——世界银行移民政策与经验研究(二)[M].水库移民经济研究中心编译.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6-14.

[6] 贺建林.试论移民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以湖南省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为例[J].云南环境科学,2000,(3):6-8.

[7] 王应政.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221-222.

[8] 朱文.海勃湾水利枢纽移民安置环境影响分析[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11,(3):27-30.

[9] 李长健,卡晓伟.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问题研究——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立足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1-35.

[10] 李培超,林仙果.论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

The Disadvantage Inf l uence of the Migration from Reservoir Area on Environment in the View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JI Lei1,2

(1.College of Busines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Jiangsu, China; 2. Consultable Center of Resettle Project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Wuhan 430205, Hubei, China)

In the view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igration from the reservoir area will exert impact on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ch as local fl ora in forests, the wild animals, the soil and water erosion, the water pollution, and so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ch as regional environment, sanitation environment, management environment, economical environment,cultur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making plans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oos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take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igration from reservoir area; environmental inf l uence

X2

A

1673-9272(2013)01-0100-04

2012-08-20

嵇 雷(1977-),男,江苏沭阳人,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移民社会学。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库区移民水库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出山店水库
白沙水库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突变理论在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成效评估中的应用
库区防护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识别
出山店水库
签证移民
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 13: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