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关系研究*

2013-01-22 03:28:13赵宗金
关键词:海洋意识人类

赵宗金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关系研究*

赵宗金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海洋文化是人类直接和间接地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条件创造的文化。这两个概念的背后,蕴含了当代的历史境况和时代精神的契合关系。有效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既有助于推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海洋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海洋世纪的时代状况构成了两者的共同背景,为海洋文化研究及海洋意识普及提供了依据。对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受概念理解多元化分歧的影响,也受当代海洋文化实践活动复杂性的影响。总体上看,两者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作为人海关系认知的海洋意识够成了海洋文化的要素;基于民族文化传统构建的现代海洋意识是海洋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海洋价值观是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的共同核心。

海洋意识;海洋文化;海洋世纪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意识一词在日常语言和学术文献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多,海洋文化的研究也日益成为海洋社会学科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的研究存在诸多交叉,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学者也大都论及海洋意识问题。事实上,这两个概念的背后,蕴含了当代的历史境况和时代精神的契合关系。有效地把握两者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推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廓清海洋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对于自觉地进行现代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界定

(一)关于海洋意识内涵的理解及其特征

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目前关于海洋意识的研究基本状况如下:第一,“海洋意识”出现的频率较高,研究内容较分散。目前以“海洋意识”为题名的论文数量较多,但是大部分文章是以新闻形式发表;对“海洋意识”的概念表述多为描述性定义。内容上主要涉及特定人群和地域、国家的海洋意识状况和古代中国的海洋观念。第二,“海洋观(念)”的相关研究较多,主要涉及海洋观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海洋观的历史变迁、国际关系中的海洋观分析如印度的海洋观及其海洋战略。第三,目前关于海洋意识的直接表述主要集中在海权与海洋国土观念问题上,主要与公众的海洋认知及海权问题联系在一起。具体包括海权与国家的关系,古代及当代的海洋国土观念等。总体上看,关于海洋意识的理解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

此外,当前海洋意识的结构、形成机制缺乏研究文献。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出台了海洋战略,都认识到了对公众的海洋意识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海洋意识的构成却缺乏应有的有效分析和表述。关于意识的研究从19世纪末期就已经进入科学研究的阵营,迄今形成了内容心理学、结构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诸多流派的研究结论,并在意识的构成和转化、意识的生理机制、意识状态的分析等多领域内都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没有有效的被应用于海洋意识研究之中。

总体上看,目前关于海洋意识内涵的理解表现出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强调从人海关系角度考察海洋意识内涵。海洋意识是人们对人海关系的自觉意识,是人在社会活动中涉海行为的自我反映。赵成国(2002)认为,“所谓海洋意识,就是人们对海洋在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的总体认识和反映。”[1](P2)具体而言,从人类活动的构成方式进行的人海关系分析,还可以区分为几个层次,[2]包括人的活动与海洋的关系、人类心理与海洋的关系和人类社会与海洋的关系等;人们对上述关系的认知就构成了海洋意识。事实上,人海关系观念也是传统和现代海洋意识的核心,只不过人海关系在传统到现代的变迁过程中本身也发生了重大变迁。

第二,从海洋强国和国家海洋战略需求的角度分析现代公众的海洋认知。研究者们认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增强全体公民的海洋意识,充分认识海洋价值。[3](P15)新的世纪需要树立全新的海洋意识,需要向人民群众普及海洋权益和海洋环境意识,使人民群众树立海洋国土观、海洋科学观、海洋文化观及海洋法制观,让更多的人关心并且参与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1](P2-3)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海洋意识的基本类型或基本内容也通常被概括为以下方面:海洋国土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权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等。在这里,海洋意识就是海洋观,就是指与国家主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公众海洋认知。

(二)关于海洋文化内涵的理解及其特征

关于海洋文化的界定,一般都是在文化的概念及类型分析基础之上进行的。将海洋文化区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器物文化与制度文化等。

其中比较概括的和一般化的界定如杨国桢(2000)地观点,他认为海洋文化是海洋成为人类活动舞台,海洋自然力转化为人类生产力因素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海洋文化的前提是直接或间接的海洋活动,海洋文化在不同的海洋沿岸国家或岛国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本没有优劣之分,而水平之高低,速度之快慢,在于他们是否抓住发展的机遇,采取的文化策略是否得当。[4]欧初(2003)也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基本形态,在一切有海洋的地区,一切靠海岸的民族中,其文化或多或少带有海洋文化的成分。[5](P24)这些表述一方面分析了海洋领域人文化之的过程和结果,揭示了人类活动在海洋文化形成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提示处海洋文化差异的性质和表现。

对海洋文化作了更为具体的界定和类型划分则是由曲金良等研究者来完成的。曲金良认为,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和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6]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源于海洋的精神活动、制度行为和物质生活创造的总合。[7](P4)更具体讲,海洋文化是人类直接和间接地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条件创造的文化。

在上述界定基础上,苏勇军(2011)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认识、适应、利用和改造海洋而逐步创造和积累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财富的总合。这一概念从广义的角度界定海洋文化,包括人类在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如人们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3](P9)这个界定更为详细地分析了海洋文化的构成。

可见,目前关于海洋文化内涵的理解也表现一个基本特征,即强调从文化的概念衍生出海洋文化的概念;强调借助于文化学研究的一般结论来认识海洋文化现象。从海洋文化学的学科建设角度而言,海洋文化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领域:[7](P5)以海洋文化综合研究和海洋文化地理为核心领域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研究研究;海洋经济社会史的研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海洋学史、海洋科技史及文化史的研究;海洋交通史的研究;沿海各地海洋开发与区域海洋文化研究。

二、共同的时代背景:海洋世纪

随着全球性“海洋世纪”观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对“海洋世纪”本身进行得的反思也日益深入。如果说海洋世纪是在时间的维度对海洋空间价值的再认识,那么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则突出反映了这种认识的结果。正是在海洋世纪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海洋文化”的学科意识和学术自觉才得以形成。可以说,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海洋世纪”观念的流行,是对当前历史时代状况的一个基本反映。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提高全民海洋意识已经构成了人们的基本共识。事实上,从“海洋世纪”的特征来看,海洋世纪与海洋文化及海洋意识的关系,已经得到了比较深入的剖析。“海洋世纪”的特征也就是人类海洋价值认识、人类涉海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总体而言,当代海洋经济、技术、权利等领域的竞争日程成为各个海洋国家特别是海洋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海洋文化的提升、海洋意识与观念的强化也成为国家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并共同构成了“海洋世纪”的基本特征。

具体而言,海洋世纪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人类海洋观念更新,海洋意识增强,海洋教育迅速发展。(2)海洋开发利用的广度扩展、深度增加以及方式多样化。(3)海洋环境问题严峻,环境保护列入重要日程。(4)海洋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重要。[8](5)海洋公民行为[9]进入公众行动领域。

从问题领域的角度看,开展海洋世纪研究的意义非常重大。海洋世纪的提出是对21世纪海洋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强调,对这种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对海洋相关的各种重要问题开展研究上。[8]对于开展海洋世纪研究的意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各种解释:(1)海洋作为人类发展的第二空间,成为国际社会竞争的战略重点;[10](2)在陆地资源匮乏的同时,人类认识和开发利用海洋的技术能力大大提高了;[11](3)海洋开发是解决目前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最佳出路;[12](4)在历史上海洋就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竞争的重要场域,在当代这个场域显得尤其重要。(5)海洋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力”,是“海洋世纪”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7](P6)

从海洋社会科学研究这个更为宽泛的角度看,对海洋世纪的反思可以有以下研究领域体现出来:

(1)海洋人文历史研究,主要研究主题是涉海领域的文化社会历史变迁,围绕的核心是人海关系问题。目前,在中国海洋史研究的范畴和内容上已经形成较深入的认识。[13]

(2)海洋文化研究主要涉及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因海洋而成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具有海洋特性的思想道德、民族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体现蓝色文明的海洋型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习俗、社会经济、法规制度、教育科技和文化艺术等形态的相关研究。

(3)海洋经济研究,主要涉及到人类经济活动与海洋的关系,包括海洋产业总体发展与布局、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沿海城市及其经济研究等方面。[14]

(4)海洋社会学研究。海洋社会学作为一项应用社会学研究,它是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概念、方法对人类海洋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特定社会领域——海洋社会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门应用社会学,海洋社会学既要对海洋社会的特征、结构、变迁等做出描述与分析,更要对现实的、具体的与人类海洋实践活动有关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等做出描述、分析、评价和提出对策或解决办法。[15]

(5)海洋政治学研究,主要围绕海域权益和海洋资源展开的,包括海洋权益问题、我国海洋地缘政治格局、我国的海权观与海洋权益问题的立场,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问题以及我国与海洋邻国的地缘政治经济问题等。

(6)海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主要包括海洋管理学学科理论体系、海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海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此外,海洋立法和海洋权益问题有时也被视为隶属于海洋管理研究的范围。

上述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共同构成了海洋文化研究在当代蓬勃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也是海洋意识在当代得到空前重视的基本表征。

三、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的交互关系

对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是比较困难的,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概念理解多元化分歧的影响,也受当代海洋文化实践活动复杂性的影响。

第一,从意识和文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两者的关系

意识概念的学理性分析主要来自现代心理学,目前的理解也较为模糊。一般认为,意识是个体清醒过程中的觉知状态。另一种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在这个意义上,海洋意识应该理解为关于海洋的、与海洋有关的事物和过程的认知能力及觉知状态。那么,前文中强调海洋意识是人们对人海关系的自觉意识,是人在社会活动中涉海行为的自我反映,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海洋意识的。

文化的概念也非常复杂和模糊,按照一般性的理解,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这个界定倾向于把文化理解成“既成的”人类创造物。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海洋文化的话,海洋文化就是在历史上已经沉淀下来的与海洋有关的人类成果。

可见,如果静态的分析意识和文化的概念,那么海洋意识这一概念强调的是对海洋及与海洋有关的事物和过程的认知状态,而海洋文化这一概念则强调人类对海洋及海洋及与海洋有关的事物和过程的改造成果。所以,海洋意识是人们在海洋文化创造过程中持有的态度和觉知状态。

与此同时,如果把海洋意识理解为人海关系认知时,就成为海洋文化的构成要素。把海洋意识理解成包括海洋国土观、海洋环境观、海洋权益观及海洋安全观等内容的观点,是从非觉知状态的角度理解意识这个概念的。事实上,是把意识等同于认知或心理的概念,意识在这里既表现为状态,更表现为具有特定内容的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相应地,海洋意识也就等同于海洋认知甚或海洋心理;于是,所有与海洋有关的事件或过程都进入到海洋意识的范围。不管是狭义的海洋文化还是广义的海洋文化,人们的海洋观念、海洋认知都是海洋文化的组成部分。

第二,现代海洋意识是海洋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在“海洋世纪”的背景下,海洋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海洋文化发展领域表现的日益突出。海洋文化实力构成了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文化形象、国家精神实力和民族文化形象、民族精神实力。[7](P218)历史上,西方海洋国家的海权论极大影响了其海洋国力和国家实力的发展。近现代以来,西方国家基本主导了世界海洋秩序的建立,这都是与其海洋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的。目前各个海洋国家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权益等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现代海洋意识是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而发展起来的海洋意识。对于我国而言,建立海洋发展的中国文化模式,需要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海洋大国,最终对世界海洋文化的发展形成强大的文化吸引了和向心力。

现代海洋意识是基于人海关系的现代特征而形成的应对海洋世纪挑战的海洋意识。在当代,人海关系的现代特征表现在国家主权、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们生活乃至更为广泛的国际关系上面,日趋复杂。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建立良好的现代人海关系。曲金良认为,我国海洋文化战略目标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和谐海洋、审美海洋、永续海洋、休闲海洋、安全海洋和人文海洋等内容。这些目标的体现最为标志性的结果是形成鲜明的海洋大国形象、凸显的国家海洋意志、普遍的国民海洋文化理念乃至高度的中国历史与民族文化认同。[7](P222-232)可见,现代海洋意识是海洋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第三,海洋价值观是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的共同核心

基于人类海洋实践的不同领域,海洋以及人类与海洋之间形成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各个海岸带上的民族、海洋国家乃至不同的涉海群体所形成的海洋意识、所建构的海洋文化都体现出独特的海洋价值观念。对海洋价值的理解与民族兴亡国家兴衰有着重要的关联。

关于海洋的价值在当代有了全球性的共识,我国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研究也日益获得重视。早在十年前就有学者指出,“海洋文化意识不仅在学者层面,而且在沿海各级、各地政府中变成了一种强烈的执政意识,在沿海社会各界中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情结。……对‘海洋文化’的强调已经不再是仅限于学术层面的事情了,‘海洋文化’已经成为、至少已经开始成为一种观念意识,成为政府和民间的一种看得见、感受到和正在享用着的审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生活的行动。”[1](P2-3)可见,海洋的价值已经构成了海洋文化探讨、海洋文化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海洋文化热”本身也表现出当代中国的海洋意识水平。

四、发展海洋文化,构建现代海洋意识

在大力发展海洋文化的基础上,自觉地构建现代海洋意识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形成良好国际关系的重大战略。既关乎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良好维持、人海关系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民族兴亡的战略利益。

大力推进海洋文化研究,构建现代海洋意识。加强国民海洋意识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普遍口号,但是把口号落实到具体实践层面,需要良好的理论支撑。世界海洋国家不同程度地把海洋开发与保护问题提到了政府重要工作议程之中,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海洋科学技术能力是参与世界海洋竞争的关键。加强海洋文化研究,对于重新理解人海关系,以及正确认识海洋价值、形成现代海洋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符合国情的海洋文化,为现代海洋意识提供核心价值观。越来越多的濒海国家把开发海洋作为重要国策。各个海洋国家也纷纷推出海洋文化建设的各种举措。不同的海洋文化建设方案体现出不同的海洋价值认知,对其公众现代海洋意识的形成也体现出不同的影响。在我国,海洋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现代海洋意识对我国海洋开发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维持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具有重要价值。

促进公众参与文化建设,发展现代海洋意识。从海洋意识普及角度看,构建现代海洋意识有助于改变民众的环境理念,合理处理人海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现代海洋意识的过程也就是促进人类对重新理解和认识人海关系的过程。人海关系的协调发展和人海关系的有效调控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海关系是海洋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环境变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网络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下,人海关系调控已迫在眉睫。

[1] 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第3卷[C].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2] 赵宗金.人海关系与现代海洋意识建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 苏勇军.浙东海洋文化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 杨国桢.论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磨合[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1):95-100.

[5] 欧初.研究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是当代一项战略任务[A].曲金良主编.海洋文化与社会[C].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6] 曲金良.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2):1-3.

[7] 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观的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8] 崔凤,张双双.“海洋世纪”的环境社会学阐释[J].海洋环境科学,2011,30(5):743-746.

[9] 赵宗金.从环境公民到海洋公民——海洋环境保护的个体责任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

[10] 杨国桢.海洋世纪与海洋史学[J].东南学术,2004,(S1):289-292.

[11] 林岳夫.海洋世纪将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J].海洋世界,2002,(6):10-11.

[12] 王诗成.21 世纪海洋战略(一)[J].齐鲁渔业,1997,14(5) :1-3.

[13] 冯尔康.大力开展海洋史研究正当其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6-8.

[14] 韩增林等.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J].地理学报,2004,(S1):183-190.

[15] 崔凤.海洋社会学:社会学应用研究的一项新探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8):1-3.

A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MarineCultureandMarineAwareness

Zhao Zongjin

(School of Law & Political Scienc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Marine awareness is the public reflec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ocean's natural law, strategic value and function, and is the comprehensive representation of human-sea relations in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Marine culture is the culture creat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by human beings using ocea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Behind the two concepts, contemporary historic situation and zeitgeist are logically related with each other.By realizinging their relationship, we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research on marine culture and marine awareness, but also enrich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rine social sciences.The contemporary situation of marine century forms the common background and provides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f marine culture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ine awareness.The diversified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sophisticated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marine culture influence the analysis of their relationship.On the whole, their relationship includes three aspects:marine awareness, as the cognition of human-sea relationship, is the component of marine culture; modern marine awarenes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n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 is the strategic goal of marine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marine values are the common core of marine awareness and marine culture.

marine awareness; marine culture; marine century

C912.64

A

1672-335X(2013)05-0013-05

责任编辑:鞠德峰

2013-04-2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海洋意识及其建构研究”(11CSH034);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研究”(12&ZD11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2BSHJ06)

赵宗金(1979- ),男,山东莒南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海洋意识人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海洋的路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爱的海洋
琴童(2017年7期)2017-07-31 18:33:48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小学科学(2017年5期)2017-05-26 18:25:53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