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霞
(宜阳县农经站,河南 宜阳 471600)
宜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总面积16.16万hm2,总人口69.5万,农业基础较好,生产条件优越。耕地总面积6.32万hm2,常用耕地面积为5.69万hm2,是全国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县、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河南省造林绿化模范县,连续四年获得河南省农建工作最高奖“红旗渠精神奖”。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8.0万hm2,总产3.9亿kg;蔬菜种植总面积1.2万hm2,总产量57.6万t,无公害蔬菜面积0.12万hm2。2012年流转土地0.6万hm2,形成了1.33万hm2花生、1.2万hm2蔬菜、0.67万hm2烟田、0.4万hm2林果苗木、0.13万hm2黑杂粮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但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尽人意,结合宜阳县农业发展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两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3家,其中河南华裕黑色作物有限公司于2010年被列为河南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
宜阳县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29个,行业涉及蔬菜种植、黑色作物种植、养殖、农机服务等,其中种植业113家、林业4家、畜牧业89家、农业机械服务23家,带动农户数5.9万户。其中被河南省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市级示范社10家,会员数达到2.1万人,带动农户1.6万户。合作社已拥有注册商标5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专业合作社人均收入高出非社员20%以上。
宜阳县围绕油料、蔬菜、烟叶、畜牧、黑杂粮等主导产业,由政府规划,引导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建立五大基地。一是以上观乡、赵保乡为中心的优质花生高产示范基地;二是以韩城镇、柳泉镇为中心的洛河川区蔬菜生产基地;三是以南北两山为主的优质烟叶基地;四是以雨润集团宜阳福润公司为龙头的生猪养殖基地;五是以河南华裕黑色作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黑杂粮种植基地。几年来产业化基地品种优质率、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得到了大幅提高,规模种植、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截至2012年11月,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7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50台,联合收割机380台,免耕播种机75台,打捆机80台,旋耕机534台,桔秆还田机119台,手扶拖拉机33955台,各种配套农机具55493台(套)。农机固定资产原值3.48亿元,净值2.05亿元。机耕面积保持在5.67万hm2以上,达到可机耕面积的95%以上;机播面积发展到5万hm2,小麦播种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机收面积发展到3.6万hm2,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面积发展到2.6万hm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提高了15%。
近年来,宜阳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农业品牌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三乡大蒜”、“韩城韭菜”、“崤山烟叶”、“上观花生”、“天下黑点”黑杂粮、“源泉蔬菜”等一批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壮大,大大提高了宜阳县农产品的知名度,整体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首先是每年秋冬季农业局都分片开展大规模的培训班,印发技术明白纸,把关键技术培训到户。其次是通过基地示范片建设和科技入户指导,将关键农业技术指导到户。三是农业局与电视台联合创办了“农广天地”栏目,提高了农业技术传播入户率。
宜阳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有20多家,但企业规模较小,加工能力有限,加之农产品加工行业属于高成本、低利润行业,对社会资金吸引力较低,争取银行贷款较难。
虽然省、市出台了扶持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并且设立了专项发展资金,但由于是不同部门提出不同扶持措施,未形成合力。
一是宜阳县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且加工比例小,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原产品销售,产业链条短,附加值较低。二是品牌影响力不大,目前宜阳县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初具成效,但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数量增长不快。三是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工作滞后。
建议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由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工商、税务、农委、财政、土地、银行等部门参与,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形成合力,加强对这一工作的指导与服务,强力推进。
建议在扶持龙头企业、申报“三品”、促进土地流转、激励农村能人和种植大户承包土地以及建立产业化风险资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加快宜阳县龙头企业发展和土地流转步伐,使一大批农村能人脱颖而出。
大力发展农业“三品”,实施绿色战略,提高宜阳县农产品品牌附加值。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三品”申报工作并安排专人提供一揽子服务。县财政要对成功申报农业“三品”的企业给予一定补助,减轻企业品牌建设的负担。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对知名农产品品牌企业的奖励力度。
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入,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为农产品市场准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1]郑伟程.粮食良种补贴对加快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J].种业导刊,2008(12):9-10.
[2]段方艾.县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种业导刊,2012(06):31-32.
[3]陈章杰.对提升桃源县粮食产业化水平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