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物流人才需求研究述评

2013-01-21 19:25李於洪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李於洪

(浙江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杭州 310023)

国内物流人才需求研究述评

李於洪

(浙江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杭州 310023)

自2001年中国高校开始本科物流类专业招生以来,“物流人才需求”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梳理了自1988年以来讨论这一问题的主要文献,阐述了研究领域的拓展情况;着重归纳了物流人才层次划分及需求情况、物流人才紧缺程度这两类焦点问题,对不同观点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须重视的研究方向。

物流人才需求量;物流人才分类;物流人才紧缺程度

2001年3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教育部批准高等院校开始招收本科物流类专业学生。国内学者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研究大体上也集中在这10余年。用“全文”中包含“物流人才需求”查阅中国知网,发现10余年来国内学者有关“物流人才需求”的研究论文有2 000余篇,为归纳和梳理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提供了必要的积累。文中通过适当的点评,表达笔者的看法,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1 研究进程回顾

国内学者对“物流人才需求”问题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5月,辽宁物流研究中心在沈阳主持召开了“物流社会化问题”研讨会,全国多家单位应邀参加,与会代表就物流人才缺乏、现有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提出可以采取专业培养、在职学习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尽快促进物流人才队伍的壮大和提高[1]。这可能是中国学者对这方面问题的最早期关注。1997年,刘思强撰文讨论了现代配送中心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指出:长期以来,没有注重对物流人员的培训,于是原有的从事仓库运输业、批发业的人员,无法适应现代配送中心工作需求;由于真正懂技术、会管理的现代物流人才非常缺乏,致使物流企业效益普遍低下。他认为,物流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可以通过教师的授课、参观、讨论或印刷小册子进行宣传,内容应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2]。1998年,张济民分析了中国学习前苏联物资人才培养模式,指出培养的物资人才适应岗位需求的面过窄,缩小了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性。他认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对物流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只是在中等专业学校中培养是不够的,高等学校也应该培养,而且还必须重视成人教育,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同时针对为拓宽专业面而将原来的物资管理专业并入经济类或管理类专业的情况,探讨了高等学校还有没有必要专门培养物流人才的问题[3]。2000年,张成海等明确提出:应尽早建立长远的物流人才开发战略,应该在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中恢复“物流管理”专业[4]。

且不论上述研究对2001年教育部批准本科物流专业招生有多大的影响,但“物流人才需求”问题已经从社会和行业需求视角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2001年本科物流类专业开始招生后,“物流人才需求”的研究成果快速增多,以丁俊发2002年《关于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几点思考》为引领,到2012年,通过中国知网“主题”查到的“物流人才需求”相关研究论文近400篇。

2 研究领域的拓展

近6年来,国内关于物流人才需求研究的最显著成绩是研究领域的拓展。仅从中国知网期刊类别中,用“物流人才需求”在全文中查询的结果分布就能看出。相关论文首先主要发表在各类大学、学院学报,物流类学术刊物、交通行业的各类学术期刊,以及各级教育类学术期刊上。

随着“物流人才需求”研究领域的拓展,一些管理、经济、科技、商业类期刊上也发表了一些与“物流人才需求”有关的论文,例如:《中国管理信息》《现代管理科学》《当代经济管理》《科技管理研究》《生产力研究》《企业经济》《工业技术经济》《经济师》《价值工程》《黑龙江省对外经贸》《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经济视角》《当代经济》《科技进步与对策》《科技信息》《科技咨询》《科技创业月刊》《江苏商论》《现代商业》《商业时代》《中国市场》《中国商贸》等。而有些期刊,例如,《中国药房》《东南亚纵横》《剑南文学》《才智》也偶然刊登有关“物流人才需求”文章。如果不通过全文、关键词、主题检索对比,很难发现。体现出“物流人才需求”研究向多领域延伸的趋势。

查询相关文献的分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物资经济、物资流通、工业部门经济、中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人事管理、物资经济理论、教学研究与改革、职工教育、经济数学方法、物资企业经营与管理、地方物资经济。体现出多学科和研究方法向“物流人才需求”研究的渗透。

以上情况说明,国内关于“物流人才需求”的研究已拓展到了多个学术研究领域,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推动了国内关于“物流人才需求”的研究。以下是从2 000余篇全文中包含“物流人才需求”的论文中归纳国内学者研究中关注的四大议题。

1)物流人才需求综论。主要包括:物流人才供需失衡问题、物流企业人才结构现状、物流人才供需模型、物流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综合型物流人才需求、物流专业人才需求、物流高技能人才需求、物流人才供需现状调查、物流专业化与专业人才、物流人才需求预测。

2)地方物流人才需求。主要包括:北京地区物流企业(园区)人才需求、德州市物流人才需求、苏州物流人才结构、吉林省高职高专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山西省物流人才需求、陕西物流人才需求调查、秦皇岛市物流人才需求、佛山市产业发展与物流人才需求、太仓地区高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河南省物流人才供需情况等,文章不下百篇。

3)行业物流人才需求。主要包括:生产企业物流人才需求调查、现代港口发展与物流人才需求、医药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化工物流人才供需分析、铁路物流人才需求与培养、农业物流人才需求、企业物流人才需求。

4)教育与物流人才需求。主要包括: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社会培训机构物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高级物流师及物流师考试与人才需求。

以上研究,领域比较广阔,内容较为丰富,“物流人才需求综论”主要集中在2002—2007年;“地方物流人才需求”研究主要集中在近4年,尤其以2012年最多,明显感觉到研究焦点的变化;“行业物流人才需求”研究零零星星分布在整个10年;“教育与物流人才需求”是10年来一直热度不减的主题,主要以高校和中职院校教改为核心。这是近10年来国内多个学科的学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应予以肯定,但存在的问题是:

1)成果分布明显失衡。“地方物流人才需求”成果非常多,“物流人才需求综论”也比较多,细分的“行业物流人才需求”是研究较为薄弱的领域。

2)有些成果从某一统计资料引数据,之后,又被其他许多学者来同(互)引,造成说法大相径庭。例如,到2010年,国内物流人才需求达到600万人、500万人、60余万人3种说法,据笔者不完全统计,600万人的说法被18位作者引用,500万人的说法被7位作者转引,60余万人的说法有4位作者。其中,600万人的说法被强调了10年,2012年仍在引用,只是去掉了“到2010年”。读者弄不清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差异如此之大,对政府和教育部门决策无益,也反映出研究中存在极不严肃的态度。

3)许多研究成果是同一水平的简单重复。例如,对高层次或高端物流人才的需求论证,许多学者都强调:这是中国物流业最需要而又最紧缺的人才,年薪100万元竟然无人应聘。但自始就论及于此。再如,关于“物流人才分类与需求”的讨论,已不下40篇,2012年的研究成果仍然在重复这一论述,鲜有创见。

3 讨论焦点及争论的主要问题

3.1 物流人才层次划分及需求情况

许多讨论物流人才需求的文章,都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层次进行了划分。吴润涛(1988)认为:既要培养一般物流人才,也要培养高、中级物流人才,还要重视培养生产领域的物流人才[5]。这应该是国内最早的物流人才层次划分,但未对各层次人才所具有的能力要求做进一步阐述。吴润涛在文中划分物流业务时,专门阐述了:生产物流(亦称工厂物流),包括厂址选择、工厂物流系统设计,原材料及燃料的采购、运输、库存管理,车间供料、搬运、半成品流转,成品检验、包装、入库或装卸、发运过程的物流。所以,这里特别强调的“生产领域的物流人才”可能指这一范畴。有代表性的一些划分方法如下。

3.1.1 “三个层次划分法”

早在1989年时,胡俊明就认为:不仅缺少具有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也缺少能实际操作和管理的初级中级人才[6]。这一提法,比较明显地将物流人才需求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3个层次。在这之后,“三个层次划分法”逐渐被学术界广为认可,但措辞不同。较为普遍的提法有3种:一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物流实际管理人员、物流操作人员;另一种是高端人才、中层人才、实际的操作型人才;还有一种是战略层、管理层、操作层。

3个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如何呢?观点则大相径庭:丁俊发于2006年特别强调“高端物流人才紧缺匮乏”,指出企业招聘高端物流人才难度也很大,尤其在物流宏观规划管理人才、企业物流职业经理人、物流工程技术人员层面上缺口很大[7]。崔忠付2006年从高级、中级、初级及专门人才多个层次阐述了物流人才需求,观点趋向于“各层次的物流人才都是香饽饽”[7]。而贾俊龙则于2009年认为:由于招聘单位对初级物流人才的能力和经验要求不高,很多人都可以胜任这类职位,所以这类人才并不缺乏[8]。曹丹婷等于2011年依据调查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储运与运输、操作型人才需求占很大比例[9]。王科于2005年引用了邬跃的观点:现有物流人才的培养已经足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一结论的论据之一是邬跃的另一番表述:物流在中国是一个很新的概念,所以大家对物流的认识还不是很统一,很多人就容易把对运输人才、货代人才等形形色色的人才需求都划分到物流人才需求的范畴中[10]。这里又引出了另一个概念问题:物流人才的界定。因不属于本文讨论的主题,所以不再追问,留待后续研究讨论。但物流人才的界定,的确是研究物流人才需求问题的前期必要准备。

这些不同认识和观点的碰撞,很有意义。笔者认为,首先,物流业在中国兴起时间不长,尤其是高等教育中本科物流类人才的培养自2001年才开始,所以,用“短缺”或“紧缺”来表述物流人才需求的状况看似符合现实,也很容易令人信服。但是,计划经济时期培养过物资人才,还有交通运输行业长期以来培养的各类人才,在技能方面都与物流类人才有交集,目前物流行业的许多领导岗位恰恰由他们发挥重要作用。这样看来,物流类各层次人才需求的研究需要认真调研、分类,需要实证。其次,关于物流人才范畴的界定有必要做专题文章认真研究,当前学术界给出的物流人才需求数据可谓五花八门,与此有关。

3.1.2 “物流师划分法”

2000年汝宜红建议:除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外,还应向日本等国学习,加大培训物流从业人员的力度,建立“注册物流师”制度[11]。这可能是国内最早关注“物流师”人才需求的文章。在2001年9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物流高峰会上,潘国和认为:应该建立完备的物流师培训体系,把职业的物流师从低到高分为物流员、物流师、国际物流师3个等级[12]。这两位论者的观点早于中国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颁布的时间。2003年1月23日中国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才正式颁布,该标准共设4个等级: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13]。2003年纪寿文等对这4个等级的技能给出了具体表述[14]——物流员:仓储实务、配送实务、运输实务、物流信息实务、现代物流管理实务;助理物流师:物流供需调查、物流信息管理、物流运输管理、仓储及配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全球物流管理、物流与电子商务实务、物流上机操作;物流师:物流市场研究、物流信息管理、物流运输管理、仓储及分拨管理、企业物流管理、全球物流管理、物流与电子商务管理、供应链管理;高级物流师: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信息管理、物流运输管理、仓储及配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这一表述看起来简单、直接,但细琢磨每一层次的技能,都会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想象空间,结果是,对各层次技能的理解变得模糊不清了。

笔者认为这一表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各层次技能界线不清,例如,物流信息管理、物流运输管理、仓储及配送(分拨)管理,同属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应具备的技能。按常理,助理物流师已具备的技能,当你升为物流师亦或高级物流师时,该技能仍保持而不会失去,所以,在物流师和高级物流师中再强调这一技能就变得赘述了,或者说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科学性。二是技能表述不明确,如“物流上机操作”实在是太含糊,弄不清是什么技能,再如助理物流师的“全球物流管理”技能与物流师和高级物流师的“供应链管理”技能有何区别?

另外,据学者对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与北窑、宝鸡、张家坡兵器和工具的成分配比发现,它们存有一定的一致性,特别是兵器成分与洛阳北窑墓地兵器的成分配比相近[14]89。这说明西周燕国在铜兵器和工具的铸造上亦与王朝保持基本相当的技术水平。另有学者曾将陕西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用X射线检查,发现结果与西周燕国十分相似[16]261-262。宝鸡为西周王朝的宗周所在地,如此相似的结果,说明西周时期燕国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与王室齐头并进。

该文是笔者查到的最早的一篇对“物流师”层次划分技能进行表述的文章,探索精神应予以肯定,且有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所列技能本身值得进一步推敲。

2000年张成海等把美国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职位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介绍到国内[4],拓展了物流师划分方法,这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也得到了国内一些学者的认可。例如,赵宏巍就认为:物流师应更多地注重专业能力,建议将来可以考虑将物流师分为运输、仓储等专门类别,而高级物流师则应更注重综合、通用能力[7]。

3.1.3 其他划分方法

例如,2010年余绍军将物流人才分为高级、中级、初级和复合型人才四大类[15],对全国185家物流企业的物流人才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是:65%的物流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42%的企业需要高级和中级人才、40%的企业需要初级人才。

笔者认为,凡谈及物流人才需求时,必然对“物流人才”这一最核心的论题进行层次划分,以便有针对性地讨论需求状况,为研究者多角度观察物流行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提供综合分析的基础。但是,笔者也注意到有“为了划分而划分”的情况,例如,有些学者按职业等级将物流人才划分为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初级物流人才、一般物流操作人员4个层次,而讨论这4类人员技能时,又将初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归为同一层次,即认为他们应该具有相同的技能。从这一点看,论者还大可在自己的物流人才需求研究中给出自己的人才层次划分,但如果不能区分出各层次拥有的技能,便没有什么意义了。

3.2 物流人才紧缺的程度

2002年丁俊发在《关于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表述了“物流专业人才”国家之急需的程度:“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据笔者追踪查询知网期刊库,此文应该是这一提法的最早出处。在之后的10年里,这一提法被广为引用,作为论者强调物流人才紧缺的依据。然而,却演绎出至少6种提法:2005年耳东说“物流人才是我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少了“专业”两字)[16],2006年关善勇说“物流管理人才是全国12类紧缺人才”(“专业”改为“管理”)[17],《中国市场》编辑部说“物流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二种紧缺人才”[18],2009年匡水发说“物流人才已被列入中国12种短缺人才之一”(“紧缺”改为“短缺”)[19],2011年宇宙锋说“物流人才已被列为当前我国紧缺人才之一”(“12类”去掉了)[20],2012年吴缓缓说“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急需引进的12类紧缺人才之一”(“紧缺”改为“急需引进”)[21]。

关于“物流高级人才”,《交通运输经济快讯》2002年第32期载:到2010年,全国需要物流高级人才20~30万人,《国际人才交流》2003年第2期予以转载;2004年霍红、陈娜提出到2010年,全国需要物流高级人才2 030万人[22];2007年邓永胜等引用了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2004年8月发布的预测数据是: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人左右[23];而叶子于2007年写到:到2010年,全国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人左右[24]。

关于“高级物流管理人才”,2009年喻先广认为,到2010年,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为20~30万人[25];宫丽于2002年、纪寿文于2003年认为,中国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到2010年需求量为3~4万人[26,14];卢胜于2003年认为,到2010年我国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为34万人[27]。

2009年赵卉认为,目前中国现代物流人才的缺口在50万人左右[28]。

2002—2012年间,上述每种提法和数据大多都被多位论者转引。

另一与此相近的表述和数据,描述的是大专人才的需求: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将达到30~40万人。笔者进行了不完全统计,这一提法至少被引用9次。

为了完成本篇综述,笔者尽可能大量阅读相关文章,读到这些数据,让人糊涂,按时间顺序越读越觉得引用有点儿像做数字游戏。究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引用数据没有标明出处。除少数作者外,大多数论者采用“据业内人士预测”“据有关资料显示”“一项统计表明”“据初步估算”“有关资料表明”“据预测”“据权威机构调查”“据权威部门对物流行业的调查显示”之类的表述方式给出自己的说法和数据。这类表述看似有引用出处,实际上并不知出自何处,不能辨其正确与否。引用者也不必负什么责任,因为原始出处的作者无法追究未标明确切引用源的论者数据或提法。10年下来,在放松引用约束机制的发文环境中,不免出现矛盾的、走样的、缩小或扩大所述问题范围的,也就缺乏参考其应用价值的数据。

强调国内物流人才紧缺的另一个分析焦点,是考察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

张成海等于2000年撰文呈现了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主持的一项为期20年的物流职业类型调查结果:大约92%的被调查者有学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22%的人有正式的资格证书[4]。据笔者不完全统计,10年来,这组数据被转引19次。张成海等同时呈现了具体的专业结构: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及结构分别为物流12%,商科52%,工程23%,其他专业13%;研究生毕业的从业人员的专业及结构分别为物流13%,商科73%,工程12%,其他专业2%。这组数据转引的次数少于上一组,但至少被转引了8次。张成海等评论说:上述数据对于物流人才的构成非常有价值。一是物流人才专业背景以商科为主,需要一定数量的相关专业人才;二是越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员越要求具有商科和物流专业背景,工程和其他专业的物流从业人员比重有所降低。

笔者认为,美国物流人才构成,对当时刚刚起步的中国高等教育物流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数量,具有参考价值。作者的分析,在早期的确能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是事前预防和控制的点睛。然而,综观10年来的类似研究成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从后续研究者频频转引的现实,不免让人感到有些研究实在是太急功近利和浮澡了——坐得起冷板凳、挖掘新数据来论证自己观点的论者少之又少——这组数据被来回引用了10年,致使这一问题的研究虽然出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基本在原地徘徊;二是下结论缺少依据,一些论者在没有国内数据对比的情况下,仅靠转引美国的数据后就下结论:中国的差距大、中国的物流人才培养存在严重问题,等等,基本都是一句话了之,缺乏严谨的研究态度。

4 须重视的研究方向

4.1 研究的实证化

“物流人才需求”研究所得结论都应建立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加强调研,少一点空对空的、一个数据百人引、一个提法百人用的低水平重复,提高研究质量的重要途径还是要做到研究实证化。

4.2 联系区域发展实际,应以地方物流人才需求研究为重点

综观近10年的研究成果,国内关于物流人才需求的研究已做了许多工作。虽然地方物流人才需求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是,能够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少之又少。从外部环境看,国内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些年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变化,加速了物流人才需求的变化。例如,笔者一学生对甘肃省武威市及所辖部分县的调查表明:县域呼唤第三方物流提供服务也就是近两三年的变化,但是目前尚没有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这一地区。从行业内来看,物流业是服务业,广泛渗透在国民经济的各领域,城市物流、企业物流、回收物流、港口物流、第三方物流等,物流的形态和分类林林总总。因此,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居高临下谈全国物流人才需求,必然难以说清楚。如果从地方物流人才需求着手,分块逐一突破,就能将原本在变数中进行的物流人才需求研究的难度降低,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立竿见影,针对性强。

4.3 加强与“物流人才需求”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

与“物流人才需求”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物流人才如何界定?各层次物流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技能?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采购师与物流师之间的重要区别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已经有不少论者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到,问题是,各有一说,或一笔带过,并没有做专题认真研究,难以对物流人才需求研究起到支撑作用,即“需求”是研究不清楚的。因而,物流人才需求的研究结论也就自然无法成为政府产业发展决策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数量、规格等决策的依据。这样的谈论物流人才需求的文章做得再多也只不过是从原有的2 000篇增加到2 001、2 002篇。因此,与物流人才需求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必须加强。

5 结 语

“物流人才需求”是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近10年来共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分析载文刊物,发现该问题的研究已向多领域延伸;从文献分类上可以看出,多学科和研究方法也渗透到了“物流人才需求”研究中。物流人才需求综论、地方物流人才需求、行业物流人才需求、教育与物流人才需求,是国内论者关注的四大议题。讨论的焦点及争论的主要问题是:物流人才的层次划分与需求情况、物流人才紧缺的程度。

今后的研究须重视研究的实证化;联系区域发展实际,以地方物流人才需求研究为重点;加强与物流人才需求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

[1] 辽宁物流研究中心.物流社会化问题研讨会综述[J].中国物资经济,1991(7):14-15.

[2] 刘思强.我国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1997(4):3-5,9.

[3] 张济民.试论物流教育与物流人才培养[J].物流技术,1998(6):124-126.

[4] 张成海,胡双增.美国物流从业人员状况及物流教育[J].中国物资流通,2000(9):22-23.

[5] 吴润涛.我国物流业发展沿革、现状及改革趋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8(3):30-33,43.

[6] 胡俊明.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物资,1989(4):8-10.

[7] 张锐.给中国物流人才摸个底[J].中国市场,2006(42):61-63.

[8] 贾俊龙.高校特色物流专业建设策略分析[J].职业时空,2009,5(10):50-51.

[9] 曹丹婷,冯进展.浅析物流人才的需求[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0):45-46.

[10] 王科.物流人才供需:一道待解的平衡式[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0):48-52.

[11] 汝宜红,田源.完善物流配送的几点建议[J].中国物资流通,2000(4):30-31.

[12] 山河.打造“第三利润源泉”的八条建议[J].中国市场,2001(11):22-24.

[13] 百度百科.物流师考试[EB/OL].(2012-11-02)[2013-01-28]. http://baike.baidu.com/view/2936252.htm.

[14] 纪寿文,缪立新,魏际刚,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6):30-31.

[15] 余绍军,吴向东,刘灵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117-119.

[16] 耳东.物流人才是块“香饽饽”[J].中国就业,2005(05):42.

[17] 关善勇.我国物流人才开发的“瓶颈”及对策[J].理论界,2006(7):250-251.

[18] 本刊编辑部.加快物流人才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J].中国市场,2008(49).

[19] 匡水发,席波,周蓉.按高职教育规律培养适用物流人才[J].物流科技,2009,32(9):134-136.

[20] 宇宙锋.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全真化经营[J].中国商贸,2011(28):56-57.

[21] 吴媛媛.关于培养物流复合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202.

[22] 霍红,陈娜.研究人才成长规律 培养多层次物流管理人才[J].商业研究,2004(20):159-161.

[23] 邓永胜,陈智刚,马俊生.高职高专物流类应用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2):11-15.

[24] 叶子.人才缺失成为物流业“短板”[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8):4-7.

[25] 喻先广.我国高职物流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16):242.

[26] 宫丽.物流:请快“流进”人才[J].企业研究,2002(19):42-44.

[27] 卢胜.现代物流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3(2):131-134.

[28] 赵卉.正确认识物流行业人才荒与就业难问题[J].现代商业,2009(21):7-8.

ReviewonlogisticstalentdemandresearchofChina

LI Yuh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logistics talent demand”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academia and industry in China since the Chinese universities began to enroll undergraduates of logistics related subject in 2001. We sort out the main literature which discussed “logistics talent demand” since 1988.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field has been described. Two kinds of focal problems are summed up, i.e. the state of classification and demand for logistics talent and the extent of logistics talent lack.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are compared. On this basi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the demand of logistics talent; the classification of logistics talent; the lack extent of logistics talents

F259.2-4;G642.3

A

1671-8798(2013)04-0289-07

10.3969/j.issn.1671-8798.2013.04.010

2013-03-01

中国物流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教研课题(JZW2011001)

李於洪(1963— ),女,陕西省凤翔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问题、产业政策,以及高校教改教研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