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明生,万三保,黄 迅
(江西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02)
宜春市已发现各类矿产72种,矿产地700余处,其中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41种,矿产地259处。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259处,其中大型矿床18处,中型矿床29处,小型矿床212处。能源矿产地114处,金属矿产17种,矿产地42处;化工及冶金用非金属矿产7种,矿产地20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6种,矿产地83处。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江西414矿,钽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9.0%,占世界的12.43%;煤炭资源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的45.34%,预测资源量17570万t,占全省预测资源量的43%;石盐保有资源储量108.09亿t,占全省的89.8%。区内尚有58个陶瓷原料矿床,其中高岭土和硅灰石保有资源储量具备建设大型陶瓷工业基地的条件。
宜春市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规划布局和规模开采;矿产种类较多,优势矿种突出;金属矿产中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高;大宗用量的矿产资源不足或短缺;小型矿床多,大型矿床少。
在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资源储量居全省首位的有煤、钽、铷、铯、锂、钴、铍、铝土矿、石盐、熔剂用灰岩、硅灰石等11种;居第二位的矿产有铌、铅、锌、冶金用白云岩、粉石英等5种;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钴、金、水泥用灰岩、煤层气等4种;短缺矿产资源为石膏等。
在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中,地质工作程度为普查以上的242处,其中达勘探程度103处、详查程度47处、普查92处,分别占勘查矿区的42.56%、19.42%和38.02%。
在初步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基础储量占资源储量40%以上的有煤、钽、铷、铯、锂、钴、铍、铝土矿、石盐、熔剂用灰岩、铅、锌、硅灰石、高岭土,其中钽铌锂及其伴生的铯铷基础储量占资源储量的比例在90%以上;基础储量小于40%的矿产有含锂瓷石、水泥用灰岩、钴、铜、钨、金、铁、冶金用白云岩、粉石英等;金、饰面用大理岩等只有资源量。
全市目前已开发利用矿产30种,占已发现矿种的41.67%;在查明资源储量的41种矿产中,煤、钽铌、铁、钨、铜、铅、锌、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含锂瓷土(石)、熔剂灰岩、硅石等矿产已开发利用,占已查明资源储量矿种的73.17%。
宜春地跨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地层发育较全,出露良好,出露的最老地层是前震旦系双桥山群,震旦系、古生界早期地层仅在本区南部出露,北部未见出露,三叠系地层遍及全区,第三系地层主要分布在樟树盆地。区内除志留系、下泥盆统、上侏罗统地层缺失外,其他各系均有发育。与钽、铌、锂矿有关的岩浆岩及次级岩脉也较为发育,多为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三期次的中酸性浅成花岗岩体(脉),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具有区位优势的煤主要赋存于三叠系地层,我国著名的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414钽铌矿就赋存于雅山花岗岩体中。
在现有钽铌、煤等矿区深部及外围,通过进一步地质勘查,有望新增一定的资源储量。
2007年,全市有各类矿山企业922家,其中大型矿山25家、中型25家、小型496家,各类矿山产量2929万t,矿业产值185.82亿元,其中采选业产值36.90亿元,矿产品加工、冶炼、制造业产值148.92亿元。矿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96%,矿业工业增加值60.28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5.97%,利税总额22.21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37.28%。矿业产值在宜春市六个行业部门中居第一位,矿业已成为宜春市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0年全市矿山企业采矿回采率为80%~95%,其中煤矿80%、铁矿86%、铅锌82%、钨矿89%、钽铌95%、水泥灰岩95%、其他非金属矿山在90%以上。选矿回收率为70%~95%,其中煤矿83%、铁矿71%、钨矿71%、铅锌60%、钽铌45%、水泥灰岩95%、建筑用石料等其他非金属选矿回收率均在90%以上。全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约76%。
(1)地质勘查工作投入不足。全市列入《2010年江西省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多是20世纪90年代前地矿部门发现的。90年代后,在宜春境内地质勘查工作投入较少,新发现矿产地明显不多,已发现的稀有金属等矿产的资源储量级别长期不能提高。
(2)资源利用率较低。一方面一些矿山企业技术、装备比较落后,采矿回采率较低,一些矿山采富弃贫、大矿小开、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企业产品档次低,深加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全县众多矿山企业多是出售原矿和初加工产品,资源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实现。
(3)矿山环境形势严峻。一些矿山企业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乱采滥挖,超标排放;有的环保设施不完善,“三废”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水土流失及土地植被破坏严重,局部引发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山破坏土地面积复垦率较低。
针对宜春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矿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出以下建议。
(1)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勘查工作投入。积极争取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资金,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力争发现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资源基地;争取矿产资源补偿费投入矿产勘查;引导商业性勘查投入;激发矿山企业自筹资金进行深部和外围探矿的积极性,提高矿山企业资源保障程度,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保证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重点在九岭钨、锡、钽、铅锌、金成矿区,萍乡—上高铜、金、铅锌、钴成矿区,武功山钽、铌、钨、铜成矿区中的7个找矿远景区和萍乡—乐平煤田、莲花—抚州煤田中的9个煤矿区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同时加强对七宝山、村前的深部和外围找矿,袁州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及蒙山地区的找矿攻关,力争在地质找矿上有新的发现和突破。
(2)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探矿风险,提高投入产出率。矿产资源主管部门要创造条件,积极支持研究院、所及矿业勘查单位在区内进行新矿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找矿研究工作,提高区内找矿勘查工作程度。通过产学研联合,建立完整的勘查技术和矿业开发技术创新机制,提高全市矿山企业技术人员、矿政管理人员、在区内从事矿产勘查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找矿效果。
(1)建立探矿权、采矿权市场,改善投资环境。认真贯彻国土资源部《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对符合招标拍卖挂牌条件的,不再通过行政审批授予探矿权和采矿权。矿产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规范和管理办法,要为探矿权、采矿权市场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探索建设矿业资本和矿业技术服务市场,在省、市矿产资源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全市矿权交易中心,使矿权的流转做到合法、公正、公平、公开。
加大招商力度,制定《宜春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和《宜春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指南》等指导性、政策性文件,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管理,改善服务,取消一切限制个体私营和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及其他一切不合理规定,营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宜春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精深加工产业。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发利用区内高岭土、稀有金属和量大质优的粉石英资源。依法行政,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强化矿产资源行政执法职能,建立健全市县、乡(镇)矿产资源执法体系,严格审查矿业权人的资质,维护矿产资源正常勘查、开发秩序,加强对探矿权人、采矿权人依法勘查及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检查监督,对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引导和扶持矿山企业向效能型、规模化方向发展。进行矿山企业规模结构调整,走规模化、专业化、大中小协调发展之路。支持优势企业通过改组改造、合资合作和内引外联实行集团化经营。关停并转一批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加工技术落后、经济状况恶化的矿山企业。对矿山企业实行总量控制、有条件发展。
(3)加强矿产品深加工的研发力度,加快精深加工产品的产业化进程。①努力建设好以发展氯碱深加工、氟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精细化工产品为核心的樟树盐化工产业基地;②重点建设好以高安为中心的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把基地建设成集生产、销售、服务、科研、教育培训为一体的、不受行政区划主导的新型集团化陶瓷产业基地;③规划建设以钽铌资源为依托的稀有金属产业基地,通过产业招商,上下延伸、左右扩张,发展钽铌锂矿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回收锂、铷、铯,生产锂电池、锂电池汽车等;利用钽铌矿的尾矿加工锂长石粉,生产高科技玻璃陶瓷。将基地建成“中国钽铌产品生产基地”——亚洲锂都。
(4)依靠科技进步,突出技术创新,引进适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创造条件,积极支持研究机构及矿业勘查单位在区内进行新矿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矿产开发利用研究工作,通过“产、学、研”联合,建立完整的勘查技术和矿业开发技术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矿山“三率”考核体系,保证矿山企业“三率”达标,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遵循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次生地质灾害防治等法定义务;建立和完善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报告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
宜春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其他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何解决长期以来制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诸多问题,需要有识之士献计献策。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清醒认识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拿出可操作性解决问题之对策并加以有效实施,才能使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更趋合理、规范和科学,并使资源价值更大限度地得以实现,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矿业经济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