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月19日文章,原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位于印度东部的恰尔肯德邦是印度钢铁产业的精神家园。印度国内首座钢铁厂就在这里落成,1908年建成的这座钢厂是由印度本国投资兴建,承载着沉甸甸的国家自豪感。 不过,同样坐落在该邦的另一座新钢铁厂则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式。这座新钢铁厂由中国承包商承建,装配的是来自中国的设备。现在,该钢铁厂即将扩大产能,希望能从中国寻求2.5亿美元投资。 这一期望并非毫无来由。中国以吸引外来直接投资而著称。但越来越多的投资正在向反方向流出。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70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12.6%。 尽管如此,中国还远未达到购买世界的水平。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的对外投资数额均超过中国。据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传统基金会统计,自2005年,尽管中国向美国投资超过500亿美元,但占美国外来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尚不足2%。 假如投资目的国的态度能够更加友善,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将不止于此。传统基金会认为,由于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包括政治反对和法律障碍等,超过2000亿美元的潜在投资协议被迫流产。在西方,中国的直接投资遭遇怀疑目光,部分原因是中国的对外投资仍然以国有企业为主,这被认为是对市场竞争和国家安全的威胁。好消息是,私人企业的对外投资在增加。2012年,私企对外投资额占中国整体对外投资额的比例达到9.5%,而两年前则不足4%。随着它们的成长,投资目的国的猜忌心理可能会逐渐淡化。与此同时,中国投资者还有别的选择。中国进出口银行风险分析师赵昌会敦促中国企业投资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他说,这些地区急需中国投资,无论它来自私企还是国企。中国投资者可以把恰尔肯德邦的钢铁厂作为开端。▲(王晓雄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