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2013-01-18 03:28□文/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20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

□文/何 恬 刘 娟

(1.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河北·石家庄;2.贵州财经大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贵州·贵阳)

一、引言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科技的创新,创新能力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实现区域协同创新不仅能够实现区域创新能力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京津冀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承担着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的核心动力作用,但其一体化进程一直落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区域创新能力的差距过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必要探寻通过区域协调创新来实现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进而推进京津冀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二、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及发展经验

(一)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区域协同创新可以认为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地方政府等主体进行信息、技术、资金和劳务等资源的交流,通过协作互动促进创新活动,从而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可以说,区域协同创新是区域内各创新主体及创新要素协同整合的结果。协同创新这个复杂过程的顺利实现依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各主体之间的有效分工,不同的主体在此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企业在协同创新中处于关键环节和主导位置,是区域协同创新的需求者也是创新的主要受益方,企业为科研机构或高校提供研究项目和一定的研究经费以支持其创新活动;同时,企业与企业间也可以通过合作进行技术研发。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知识的汇聚地,是创新的来源,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原生的素材。高校、科研机构通过与重点行业和一些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企业的项目、资金支持下进行科技研发活动,以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同时,高校与其他高校间可以通过人才、知识、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知识、技术的跨区域转移。

技术中介是创新链环节之间的关键纽带,通过提供信息、组织洽谈,或提供其他的辅助服务,为技术供需双方进行联系、介绍、组织工业化开发,促成协同创新中不同主体相互了解、沟通与合作,并为其订立和履行技术合同而进行技术服务,技术中介在促进技术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府在协同创新体系中扮演着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提供资金扶持等方式从宏观角度对协同创新进行调控,特别是在“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上政府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保证创新行为的有序进行。

(二)国内外协同创新经验。纵观全球,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比如美国硅谷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形成了扁平化和自治型的“联合创新网络”。韩国在八十年代后期通过模仿日本的“技术研究组合”的模式,成立了共同研究开发组织从事记忆存储芯片及其制造设备和生产材料的研发,创造了一批在通讯、存储芯片、平面显示等技术领域拥有领先核心技术的企业。

近年来,我国和地区各部门为建立产学研结合新机制进行了不少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企业自主创新的意愿和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创新合作,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科研院所过分重视生产,追求产值和效益;大学知识创新和突破关键技术能力不强,人才培养不能充分满足要求。各类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力量分散、重复投入,不能形成集群优势与合力;相互间缺乏互动、难于合作。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对协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分析

(一)京津冀创新资源分布比较。总体来讲,京津冀地区创新资源比较丰富,创新能力比较强,但是区域内部创新能力却显得很不均衡,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具有丰富的创新资源,是全国最重要的自主创新高地和技术辐射源头,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而河北的创新能力相对而言则比较落后,特别是创新资源显得相对匮乏。如表1 所示,河北、天津与北京相比存在着“高层次人才均比较匮乏、R&D 经费投入少、专利授予量少(2011 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低”等问题,特别是河北省各项资源相对最为落后,与北京相比差距过大,创新资源的分布不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京津冀创新能力的差距。但另一方面,区域协同创新是区域内各创新主体及创新要素协同整合的结果,上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创新提供了现实基础。(表1)

表1 2012年京津冀创新资源各指标比较

(二)京津冀协同创新现状。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一直在不断增强,协同创新机制不断完善,京津不仅是河北技术、资金和人才的最大来源方,而且京津技术市场的活跃,也为河北技术转移提供了重要公共平台,为其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1、区域间科技资源共享理念尚未完全建立,跨省市的科技资源共享的深度与广度都还未达到,区域科技资源投入结构雷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2、创新资源的流动受阻、利用效率低下,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受到严重的阻碍;3、区域间分工不明确,本应该以研发为主体的区域以产业化为先,而应该以产业化为主体的区域却因为缺乏研发成果支持而被迫从事研发;4、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还没有有效发挥,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在技术交易过程中,科技中介机构服务的能力发挥得还不够。

四、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关键

(一)制定实施产业技术路线图,围绕产业链进行技术创新。产业链是创新链的载体,技术创新就必须紧紧围绕产业链。要从技术的层面,找出要实现的技术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路径,进而找到路径上的关键技术节点,即通过制定产业技术路线,使创新链与产业链互相融合、相互协同,使创新的方向、目标也更加明确,进而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

京津冀协同创新也要注重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应组织京津冀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专家对京津冀地区产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规划,绘制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特别要注意满足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和先进制造领域、传统产业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等领域的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了重点攻关项目,使得科技创新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率,更能清晰地把握产业的主流产品、产业目标和核心技术研发方向。

(二)推动建立协同创新联盟,集中优势资源联合攻关。协同创新联盟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其他组织,以共同发展需求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组织,是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

京津冀协同创新要把三地区,特别是河北地区的企业、产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和京津高校、科研机构等丰富的创新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区域性的协同创新联盟。例如,河北省钢铁行业面临着创新体系不完善,企业间技术壁垒严重,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不成体系的问题。基于此,可以探寻京津冀三地区高校、企业、政府等之间以钢铁共性技术为协同创新方向,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分工协同”的原则组建钢铁行业协同创新联盟,集中创新资源对钢铁行业核心共性技术和关键钢种等方面的创新进行突破研究,解决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两大行业需求。

(三)建立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服务联盟。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原则,加强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体系的建设,引导和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形成协同创新服务联盟,切实解决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和科技资源共享难等问题,有效支持协同创新。

目前,北京已经建立起了协同创新服务联盟,并围绕服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目标,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开展了大量技术转移促进工作,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截至2011 年底,北京协同创新服务联盟开展技术转移服务项目1.05 余万项,成交额达196.9 亿元;推动联盟成员开展技术转移服务项目6,500 项,成交额达59.9 亿元,联盟成员实现服务收入超过10 亿元;联盟成员开展知识产权及其他类型的专业化服务2.8 余万件。

五、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投资和利益分配机制。一是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投资机制:寻求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参与的投资体系;二是建立有利于协同创新中各方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完善的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合作的法规政策体系;建立规范的科技成果价格评估体系,保证各方的合理利益,引导各主体积极性。

(二)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和示范工程。新产品和新技术跨区域的应用示范带动创新产品和技术市场需求,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途径,要围绕解决城市人口管理、资源环境约束、交通拥堵等关键问题的创新需求,设计组织一批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关键技术的应用和示范工程,引导和扶持区域内产业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联合攻关承担政府示范应用工程。

(三)实施财税、金融、法律等多种政策手段、多种方式,推进协同创新。对高校主动同科研院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创新予以重点引导、支持和调控;设立区域性的专项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协同创新联盟等机构给予资金支持,促进更多主体加入到区域协同创新的队伍中来;制定各类科技资源的标准规范,建立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政策法规体系,破解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障碍弊端。

[1]许彩侠.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创新驿站的再思考[J].科研管理,2012.33.5.

[2]解学梅,曾赛星.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1.

[3]鲁淑华.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