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祝彦
编者按: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百姓,始终把人民的梦想作为自己的梦想,并为之而奋斗着。
本期《延安精神》栏目,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同志深入基层,坚持群众路线,真心实意的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精神,和“要永远把屁股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教诲;介绍了新时期人民的好公仆陈淳同志先进工作经验:“当官要有职业道德,为民要有责任担当,真正的共产党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立场”。
——本期编辑 张永军
习仲勋是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忠实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关心群众,在群众面前树立了党的优良作风,因而受到群众的拥戴。
1942年秋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期间,党组织对习仲勋与群众的关系作了精辟而生动的概括,称赞他是“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这份至今保存在习仲勋档案中的组织材料这样写道:“习仲勋是关中分区特委书记、专员及部队的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关中的党政军民,坚持保卫边区和建设新关中,曾获得显著成绩。凡是关中的人民,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欢他。”
1943年2月,刚上任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就提出“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的要求,并保证自己和地委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正是在这种自觉的服务意识主导下,习仲勋带领地委干部将地处边区北大门、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的绥德治理得有声有色。如何将服务意识转化成行动?1944年秋,在绥德地区召开的司法会议上,习仲勋发表了《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讲话,讲得很明白: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二、不当“官”和“老爷”。三、走出“衙门”,深入乡村。不仅对司法干部要求如此,其他部门的干部也要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真正为群众想办法,办实事。
正是因为十分注重群众路线的贯彻,因此,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习仲勋都非常强调脱离群众的危险。1945年底就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不久的习仲勋在布置1946年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时,就特别指出,要整顿党务,转变作风。克服脱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告诫同志们“永远不要脱离群众”。
1953年习仲勋在中南海
习仲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还表现在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中共关中分委驻马家堡时,农民马团儿的妻子生小孩时发生难产,情况危急。习仲勋知道后,即派警卫员帮忙请来大夫,买了药品,使婴儿顺利出生,母子平安。全家人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还有一件事,在当地群众中广为传颂。当时分委机关的马匹饲养在马家堡一位聋哑人的家中,房东大嫂嫌弃又聋又哑、老实憨厚的丈夫,闹着要离婚。习仲勋了解这一情况后,一边给这对夫妇做调解工作,一方面叮嘱分委机关的饲养员:要注意言行举止,遵守群众纪律,以免影响房东夫妻关系。共产党的分委书记这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群众,真正做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深深地感动了驻地群众,也赢得了群众对党的拥护!
习仲勋对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无论大事小事,都予以关心,经常教育干部战士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严守群众纪律。“我们要具体人具体分析,不同事不同对待”
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并不是死板教条主义,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党的政策,最大程度地团结最广大的群众,形成强大的人民阵线。
习仲勋担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期间,正值国共合作之始,为了正确贯彻党的全面抗战的方针政策,维护关中分区民主政权和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他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适应形势的要求,灵活机动地运用政策,开展各阶层的群众团结工作。
如对地方知名人士,习仲勋特别注意团结他们,发挥他们在地方群众中的威望,为抗战做工作:先后将赤水县的士绅景玉田安排到县政府任财政科长;新正县的老中医、旬邑县的萧芝保被聘为关中分区参议员;甚至对地主、对在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供职的人员及其家属,他说服党内同志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蒋德宽是关中分区的一位颇有势力的财主,对抗日工作比较热心。但有些同志认为他靠不住,不愿意与他接触。习仲勋就教育大家:“事物是发展的,人的思想也是变化的。我们要具体人具体分析,不同事不同对待。蒋德宽虽然是地主,但他支持儿子当红军,又在物质上积极帮助我们抗日,像这样的地主就应当团结争取他们。”经过他的解释,才逐渐打消了人们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