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明雷
中国一度是造船强国,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史篇折射出中国古代造船工业的兴盛和强大国力。但到了近代,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近百年来中国的耻辱史始于海上。拥有强大的海防,是强国梦的肇始。洗刷心底的耻辱,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更是造船人梦寐以求的事业。
核潜艇在这里诞生,航母从这里启航,蛟龙号从这里下水……
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情唱响神州大地的时候,这些过去看似无法触及,却又牵动着中国人的梦想,已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拼搏奋斗中成为现实。
中船重工,我国海军装备最强最大的供应商,我国造船业的主导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兴船报国、创新超越,表现出共和国长子的勇气、担当和能力。
回顾历史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在奏响中国梦的乐章中,中船重工屡次向世界发出最强音:
——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震动了世界。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为两位一体的战略威慑能力提供了平台。核潜艇,出自中船重工。
——2009年4月23日,庆祝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海上大阅兵。在青岛黄海海面,胡锦涛总书记乘坐116舰,检阅各舰艇编队。阅兵式上展示的核潜艇、常规潜艇都是由中船重工设计、生产制造的,作为阅兵舰的116舰,是中船重工自主研制生产的我国最大、最现代化的导弹驱逐舰,被誉为“神州利舰”。
——2012年6月27日,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中国人的蓝色梦想正在向更深处拓展。“蛟龙号”同样由中船重工旗下的第702研究所牵头抓总研制,工作母船由第701所改造实施,中船重工旗下众多厂所参与其中。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在中船重工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中国从这天起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作为首艘航母的总体设计单位、总体建造单位、主要系统设备的研制单位,15万中船重工人更是倍感自豪。
多年来,中船重工一直将保军摆在首位,承担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任务不断取得新成果,核潜艇、常规潜艇、水面舰艇、水中兵器、信息电子装备取得全面性的重大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一系列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了海军装备全面升级换代,显著增强了我国战略威慑能力和海军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舰艇编队跨洋越海,出访五洲,扬军威,壮国威。中船重工已成为海军装备最强最大的供应商,占我国海军装备市场份额的80%以上。
成为海军装备最强最大的供应商,靠得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中船重工拥有专业齐全、力量雄厚的船舶科技创新体系,拥有28个研究院所,以及国家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等4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全集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高级技能人才上千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万多名。
中国造船人心中的梦想是自己造的大船航行在五大洲四大洋,如今,这个目标正在成为现实。中国船舶工业在中船重工这艘旗舰的带领下迅速崛起,成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工业行业之一,挺起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脊梁,并正在向着世界造船强国的新目标进发。
对中国船舶工业来讲,1977年12月6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刚刚复出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以惊人的胆魄,果断作出了“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重要指示。正是这个历史性的战略决策,从此中国船舶工业放眼世界、跻身国际市场,在与世界强手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中国船舶工业走向国际是从中船重工的大连造船厂开始的,他们成功地建造出我国第一艘按国际标准规范生产的出口船“长城号”27000吨散货船,中国进军世界造船市场的梦想实现了。也是在那时,中国的第一个30万吨造船坞在大连香炉礁建成了。
随后,中国船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突显,1999年8月20日,中船重工大连造船厂为伊朗国家油船公司建造5艘30万吨特大型油船(VLCC)合同正式签字。这宣告了少数几个造船强国在VLCC领域垄断历史的结束。当时外电评价说,世界VLCC从此由过去日本韩国两分天下变成日韩中三分天下。中国几代造船人“造大船”的梦想实现了。
1999年,中船重工刚成立时,我国的造船产量仅占世界的6.6%,远低于日本韩国两大造船强国。经过10年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656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752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9590万载重吨,船舶业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54%、41%,均居世界第一,宣告了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提前5年实现!
中船重工成立之初,被称为“丐帮”,企业普遍亏损,处于扭亏脱困求生存的艰难时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船重工的民船经营生产逐步实现了国际化、大型化、批量化、系列化、专业化。所造船舶70%以上是出口船,出口到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计开发的30万吨超大型油船、38.8万吨和30万吨矿砂船、18万吨和17.4万吨环保型散货船、万箱大型集装箱船均实现批量接单生产,年造船产量超过1000万吨。主力船型建造周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高技术船型设计开发方面,设计建造了海洋风车安装船、全电力推进火车轮渡、小水线面双体船、海洋科考船等。海洋工程形成了批量建造能力,完工交付一批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FPSO等新产品,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现代造船模式基本建立,造船总装化、管理精细化、生产精益化、信息集成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支撑了造船效率效益。如今,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中船重工拥有大连船舶重工、渤海船舶重工、青岛北船重工等7家造修船企业以及国内最强最齐全的船舶配套能力,可承建和坞修40万吨超大型船舶在内的各种民用船舶,包括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化学品船、工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
改革开放成就梦想。没有解放思想,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国际一流的中国船舶工业,中国成为世界造船大国、造船人造大船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
强化创新、调整结构是中船重工持续发展的法宝和重要支撑。中船重工在成立之初就将非船产业列为与军品、民船并列的三大主业之一。2013年上半年,非船产业已经占中船重工集团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这个我国大型枢纽机场的三大关键系统——行李处理系统、信息系统、弱电集成系统均由中船重工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和709所承担。我国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首次实现国产,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国外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报价立即下降20%~30%。
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基地,首批实现两台5MW级别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这两台高端的海上风电机组由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公司总装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装风电是龙头总装企业是我国仅有的拥有完整风电产业链的企业。
2012年8月22日,在中船重工所属武昌造船厂双柳基地的六联跨厂房内下料区,激光切割机将钢板切割成不同尺寸,标志着港珠澳大桥的主体钢厢梁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港珠澳大桥的主体钢厢梁由业主直接发包的有2个标段,由武船与另一家企业“分享”,其中武船拿下16万吨,合同额总计24.56亿元。此前,包括杭州湾跨海大桥、胶州湾跨海大桥等在内,武船承建了90多座特大型桥梁钢结构。一家造船厂,出人意料地成为我国桥梁建设的骨干企业。
不仅如此,当你在世界知名的快餐店肯德基、麦当劳喝饮料,在家里喝蒙牛或伊利牛奶,所用的吸管以及生产吸管的设备就出自中船重工所属的724所,他们的吸管产量位居全球第三、中国第一。中船重工所属的725所研制成功的心脏支架,替代进口,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大众、奥迪、通用等30多个品牌汽车使用的原装配套蓄电池来自于中船重工所属的风帆股份公司。
从集团公司成立,中船重工就着眼持续发展,坚持有限、相关、多元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军民结合、产研结合、引进与创新结合、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结合,延伸产业,拓展领域,自主开发了一系列非船产品。其中蓄电池、桥梁钢结构、烟草机械、自动化物流等居国内行业龙头地位;在风电装备、煤机装备、机场装备、医疗器械、精铸钛合金制品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机场物流、输气管线燃压机组、曝气鼓风机等一批新项目开发成功,实现了替代进口。海上风电、能源燃气轮机等国家级研发中心设在中船重工。
中船重工正在抓住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重点在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特种装备、物流服务等五大重点领域开发新产品,打造未来支撑集团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正如中船重工副总经理孙波所说:“强化创新、调整结构是中船重工持续发展的法宝”。
发展非船产业不仅没有影响到中船重工船舶装备制造主业的发展,而且形成了军工、民船、非船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效应,逐步实现生产力与战斗力的融合与互相促进。军工技术有效转为民用,民船领域现代造船模式的建立加快了军舰的建造速度和质量;民船产业和非船产业大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提升了保军的能力,强军梦与富国梦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近年来,中船重工连续三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是我国船舶工业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2013年以营业收入277亿美元,排名417位,在全球船舶企业中排名世界第三,利润排名第二,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了实现强军梦,中船重工在国际舞台上热情喷发,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