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内部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策略

2013-01-02 07:49撰文孔键范业闻
创意设计源 2013年1期
关键词:人性化车站空间

撰文:孔键、范业闻

今天的地铁车站作为都市要素而存在,不仅仅是交通功能的载体,也是融合文化、信息、科技的多元综合体,更是交通换乘、商业消费、娱乐休憩等城市功能集于一身的地铁车站综合体。地铁车站内部空间设计应更加注重满足人的行为需求,消除人在地下空间中的不良生理心理反应,注重安全与防灾设施的设计,注重满足社会特殊人群的需求。

在我国地铁建设初期由于受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地铁空间设计以满足实用为前提,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的不断改善,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以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使人们对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的各层面需求不断提高。以设计者的价值观和对环境、生活的理解“创造一种生活”的设计观念发生了转变,开始更多关注空间环境和人的行为需求的研究,也就是“人性化”的研究。关注设计中具体社会文化脉络中的使用者的价值观和生理、心理、文化等方面的真实需求。

在城市地铁交通的建设中,简捷、健康、安全、环保应该是构思的基本要求。①就地铁建筑室内设计的造型风格综合而言,也需定位于交通建筑简洁、大气、具有时代气息的“性格”,并适度地考虑地域文化和与地面建筑环境的呼应。地铁建设的研究重点,转移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从建筑和环境的本质出发,力求“以人为本”来提高地下空间质量的问题 。②因此,研究地铁内部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直接而广泛的现实意义。

面对21世纪,我们的设计理念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人性化”设计理念时代。环境的品质将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人性化”的程度。今天已经进入了文化多元的时代,“人”在各方面受到关注,提出“人性化”的研究课题,站在“以人为本”的人性角度上,强调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探讨我国地铁建筑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具有时代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人性化”相关概念界定

(一)“人性”

《辞海》对“人性”的定义:③“人性”指人的共性,同“神性”“兽性”“非人性”“反人性”等概念相对,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由此我们认为,“人性”就是人类的本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正是这些本质特征,把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从哲学的角度,马克思从实践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二)设计“人性化”

在考虑设计问题时,以人为中心来展开设计思考,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地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考虑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

“人性化”设计不是一个具体的设计处理手法,它是一种设计理念。它告诉我们:在地铁内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如何体现人文,怎样去处理现代科学手段与人文的关系。

二、地铁车站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

地铁不再作为独立的系统,而是作为都市要素而存在。同时与各种交通模式从封闭性到互连性的转变密切相关。地铁线路不再是将旅途割裂成不同片断的无亲选择,而是弥合裂缝的有效联系以及认识城市的重要线索。车站的功能已被拓宽,它与原先纯过渡性的空间大相径庭,成为功能复杂的、值得被探访的城市结点。④

其公众角色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意义。现代地铁空间不仅作为交通功能的载体,更是融合文化、信息、生态元素、科技元素的城市地下综合体。车站空间与载体功能的多元性是一种发展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在地铁内部空间环境设计中,运用现代科学手段的时候,除了我们注意到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人的习俗、观点和生活模式都是会变化的。这里“变”与“不变”,“传统”与“革新”是相对的,在掌握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适度”的问题。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人文,体现人的正常理性与情感,将人与社会环境、情感联系起来。

三、地铁车站共公空间“人性化”设计策略

(一)标识系统设计

地铁车站标识系统是为了让人们在地铁中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将各种类型的标识按一定的关系组成以“导航”为目的而设计的一个视觉信息系统。它以视觉的方式,通过颜色、形状、图形材料等要素保持整个系统的一致性,传达关于环境、方位的信息,给予人们一种识别上的帮助。

地铁车站的标识系统对地铁车站的正常、高效、安全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一个完善的标识系统,可以保证地铁车站巨大的人流量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有效的疏散,确保地铁车站的正常、高效运营。另一方面,在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得到人们重视的情况下,人流量巨大的地铁车站必将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因为如此,地铁车站的标识系统进一步完善,必须具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指引人们迅速逃生的能力,以确保地铁车站的安全运营。

1.标识系统功效主要因素

(1)标识的易读性

标识系统设计的易读性是指信息必须是易读的,容易被理解的。它是所有因素中最根本的一条,是标识系统存在和设计的基础。包括标识中信息表达的确切性、表达方式、传达的信息量。

(2)标识的醒目性⑤

所谓醒目性指的是标识在复杂的视觉环境中被注意的情况,视觉环境中的醒目性是指标识比任何周围环境信息更容易被注意到。

(3)标识设置的合理性

所谓合理性包括标识设置的位置适当,应当设置在能够被预测和容易看到的位置,以及人们需要做出方向决定的地方 ;⑥设置具有连续性,做为形式的重复与延续,形成标识连贯和秩序感。

(4)标识的艺术性

标识系统设计的艺术性是设计的现代之美,讲求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等等审美法则。

2.地铁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

(1)国际性

所谓标识系统设计的国际性原则,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标识系统设计的使用对象是国际性的,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地铁乘客,二是指与国际接轨的标识系统设计。因此,标识系统的国际性设计原则就是要通过设计与国际接轨的标识系统,让地铁对国际性乘客来说也是容易接近、容易使用的。

国际性设计原则在标识系统的具体设计中。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指标识系统采用的语言,二是指标识系统采用统一的、接近标准化的标识系统 。⑦由于地铁乘客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所在国的母语不一定了解,所以按照惯例,一般均采用双语:母语(优先)和英语。

日本新宿地下街标识系统

香港地铁的国际性标识系统

日本地铁京都车站的标识系统

(2)地域性⑧

香港地铁无障碍电梯

香港地铁无障碍电梯内部

香港地铁无障碍电梯内的音响信息和触觉信息

上海地铁徐家汇车站楼梯升降机

香港地铁扶手细部

所谓标识系统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也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要考虑地铁所在国家、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二是指要考虑地域文化、地方特征,以加强区域的识别性。每个国家、每个城市标识系统的设计必须在具备国际化的特质之下反映出自己的个性——地域特征。

3.可读性

标识系统设计的可读性原则是所有原则中最根本的一条,它是标识系统存在和设计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与国际性原则相关的,即可读性是国际性的可读,国际性是可读的国际性。

4.审美性

对标识系统设计的审美的追求是毋庸置疑的。一个讲究审美的标识系统不仅仅能美化地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还能舒缓乘客心情。

标识系统设计的审美性原则体现在具体的设计中,就是标识设计要合理,信息安排要得当,从消费者——地铁乘客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方便管理出发设计标识系统。

(二)无障碍设计

“人性化”的地铁内部公共空间环境应兼顾不同使用主体的需求和特点,尤其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更应给予特别的关注,这是环境设计中“人性化”的重要体现。针对老年人、残疾人进行了地铁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的探讨,从他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出发,分析他们对环境的特殊需求,探讨具参考性的策略方法。在地铁内部空间环境的设计营造中为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创造条件,为特殊群体提供健康、舒适、安全、方便的生活和活动场所。

1.车站无障碍设计

(1)电梯

电梯是人们使用最为频繁和理想的垂直通行设施,尤其是对残疾人、老年人及幼儿在地铁车站活动时,通过电梯可以方便地到达每一层。供残疾人使用的电梯,在规格和设施配备上均有所要求,如电梯门的宽度、关门的速度、梯厢的面积,在梯厢内安装扶手、镜子、低位选层按钮及报层音响等,并在电梯厅的显著位置安装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

(2)自动扶梯和楼梯升降机

自动扶梯属斜向和水平通行的主要设施之一,当今在商业服务建筑、交通建筑及航站楼等建筑中已广为应用。一般性能和规格的自动扶梯对拄拐杖的残疾和老年人均可使用,供轮椅通用的自动扶梯规格则另有所要求。

目前已有一种既方便又安全的供乘轮椅者使用的楼梯升降机,在上行或下行时,只需按下按钮,踏步将有三个踏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轮椅则可安稳停留在水平踏面上运行。

(3)扶手

扶手是残疾人在通行中的重要辅助设施,是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和协助使用者行进,以避免发生摔倒的危险。扶手安装的位置和高度及选用的形式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到使用效果。

扶手不仅能给予乘轮椅者、拄拐杖者及盲人在通行上的便利,同时也给老年人、妇女及幼儿的行走带来安全和方便。扶手的颜色要明快而显著。

2.坡道和盲道

(1)坡道(倾斜路面)

对于轮椅乘坐者来说,由于其身体的移动完全是靠上肢来实现的,因此上肢的负担就非常大,他们在下坡时因要靠双手对手轮的摩擦力来控制轮椅的下滑速度,所以当遇有陡坡时便会担心轮椅出现急速下滑,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应尽量将坡道设计成缓坡。

(2)盲道

对于视觉障碍者来说,盲道是仅次于盲杖的“辅助工具”。在视觉障碍者中还有无法识别颜色的色盲和色弱者,所以在铺设盲道时应充分考虑与周围地面材料搭配的亮度与彩度。近年来,有采用铁氧体地砖来进行磁性导向的,也有采用带有声控传感器的导向方法,这些都已被实际应用。

3.音响信息和触觉信息

触觉信息是一钟通过图形获取信息的辅助性方法。被用于辨别物体的外形和空间大小。触觉信息的代表形式就是触摸式示意图。现今,有很多地方都采用音响导向与触觉信息并用的方式。(图14,香港地铁无障碍电梯内的音响信息和触觉信息)

四、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的不断改善,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以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使人们对地铁内部空间环境的各层面需求不断提高。我们要以新的认识方式和视角重新理解和定位地铁内部空间环境的设计,更多地关注空间环境和人的行为需求的研究,也就是“人性化”的研究。关注设计中的主体“人”——具体社会文化脉络的使用者的价值观和生理、心理、文化等方面的真实需求。

"人性化"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它是一种理念。它告诉我们在地铁内部空间环境设计中,如何对待技术,技术体现什么,如何体现人文,怎样去处理技术与人文的关系。研究“人性化”设计的策略和措施,诠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注释:

① 杨冰《地铁建筑室内设计》,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年。

在前言中同济大学来增祥教授提出。简捷是交通建筑首要的功能属性。入口、通道、地铁站空间的组织布局,都应该简洁、明确,人流动线清晰、便捷;健康是指地铁室内空间组织、界面处理和设施配置等方面,应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例如在地下空间应满足新风的补给即换气量,按我国的相关规定,成人每人每小时新风换气量应不低于30m3/h。有条件时适当设置与地面连接的具有自然光的天窗等设施,对改善地下空间的负面效应也非常有利的。安全,火警或紧急事故,仍然是现代地铁建筑的首要问题。

②《北京市区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专题研究二》,编制单位:同济大学,P3。荷兰“地下建筑中心”为提高地下空间质量的研究计划。“地下建筑中心”是荷兰政府在1994年成立的一个研究机构。从2000年起该中心将研究重点从纯技术问题转移到与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地下空间质量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空间设计、空间规划与法规、安全、生态和环境、经济、技术。

③引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

④现代地铁车站包含交通换乘、城市广场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商业综合体等多种功能,例如日本名古屋OASIS21立体公园、日本京都新车站。

⑤田中直人、岩田三千子《标识环境还用设计》,P116,为满足在视觉上容易看见这一基本条件,必须充分探讨标识的尺度、位置、色彩及素材等物理构成要素后进行规划。

⑥引自王保勇、束昱《地下空间方向诱导设计的研究》,《同济大学学报》2002(1):113

⑦王璇、杨春立、杨立兵《国内外轨道交通车站标示系统比较研究》,《地下空间》2004(5):677

⑧吴良镛在“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上围绕“建筑与地域文化”作的主题发言中说:“我对建筑发展方向的看法,简言之即基本理念加地域文化,从时代模式探索中国道路。”

猜你喜欢
人性化车站空间
车站一角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车站一角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地铁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