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业课教学效果欠佳是目前困扰高校教育的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农学专业课教学效果提住了几点方法和途径,以期为改善授课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课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210-01
专业课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专业课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及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农学类专业课具有五多五少的特点:内容多,课时少;重点多,难点少;专业术语多,深奥理论少;独立描述多,逻辑联系少;需要记住的多,灵活运用的少[1]。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学专业课教学中既缺乏逻辑趣味,更少有文情诗意。倘若,授课教师若不注重授课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会使得“老师教的枯燥,学生学得乏味”这一现象变得更为严重。所以,如何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就专业课教学效果欠佳这一问题而言,一直是困扰高校的难题,也是专业课教师一直在探讨的课题[2],下面将根据在农学专业课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谈谈本人对提高农学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几点看法,以期与同行进行商榷。
1 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感性认识
农学专业的研究对象与特点决定了该行业工作的艰苦性,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该专业存在一定的偏见,造成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端正学生的专业思想,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通过开展专业教育以外,授课教师可以通过两方面来端正学生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在课程的入门阶段,教师可以从本专业与人们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入手进行介绍,阐述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使学生理性认识农学专业,重要的是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进入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课内和课后时间,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列举大量的事例,包括: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身边耳熟能详的实例,以及今后本专业前沿发展的新动向等等。帮助学生清楚自己肩上的重大责任,进一步端正思想,提高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感性认识是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前提。
2 抓好备课环节,做到充分备课
备课环节是教师授课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功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3]。众所周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短短45分钟,课后授课教师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效的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换言之,只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以及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只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应该说,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信息量,将直接影响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整个过程。因此,抓好备课环节,做到充分备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也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3 合理设计授课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了解和喜欢上一门课程,合理设计授课内容是保障。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讲授好第一课。第一堂课成功与否,是整个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4],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进而决定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专业课而言,因为专业课专业术语较多,相对比较枯燥,不易引起初学者的兴趣,因此,必须足够重视第一堂课,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其次,在授课内容上要协调好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各门专业课的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一定关联的完成结构体系。因此,在实际授课时要做好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如:针对与本专业课相关的,已学过的专业课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和提问,从而引出后续延伸的授课内容,这样既可增强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认识,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的知识点,费时不多,收效甚好。
4 采用多元授课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事实上,该授课方式由于在课堂上讲授的过多过细,从而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和余地较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因此,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应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元授课方法和手段,这是提高92de866a782e102ad30a4c35b27656c1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1)采用实物等直观教学法,进行展示性讲解;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仅通过书本上的图形讲解,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认识和思维的扩展,通过给学生观看模型,认识实物,使学生对相关事物有较为直观的认知,从而达到记忆的牢固性和准确性。
(2)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讲解;专业课授课过程相对枯燥,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将一些过程和步骤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受到一定的冲击,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更容易帮助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教学效果。
(3)采用教学光碟,进行辅助教学讲解;目前,大多专业理论课都配有相应的教学光碟,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放映相关内容的光碟,让学生认识农作物的栽培农艺措施,了解病虫害的发生状况,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对教学效果带来了很大的提升,此外也会有效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学生学习效果差别很大[5]。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在与学生沟通和互动中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就显得的尤为重要。(1)注重实例穿插;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和实例,如:时事政治等,或引入当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工作、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等,以此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视觉听觉的疲劳。(2)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应,在适当的时候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既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也有利于缓解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该说,教学过程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个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余昌俊,王绍柏,刘雪梅.强化农类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3):278-279.
[2]王坤发,沈卓.浅谈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的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4,12:82-83.
[3]王建辉,王达明.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J].才智,2010,30:128.
[4]高玉杰,董荣业,刘泽华.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激发活力培养兴趣[J].中国轻工教育,2009,2:69-71.
[5]张伟.提高大学专业课教学效果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24:1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