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比赛在我国发展了二十多年,湖北队运动成绩一直无大起色。因此,对目前我省的散打运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我省散打竞技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我省散打竞技运动的发展。
一、湖北省散打竞技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省散打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对省内部分散打专家进行访谈,综合问卷调查和专家分析得出了我省散打竞技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运动员队伍问题
我省一线散打运动员人数少,我省省队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状况不佳,突出表现在专项力量耐力和动作速度差,且专项身体素质不全面;心理素质差,在通常比赛上场前的心理状态差,比赛发挥不好,比赛过程中缺乏斗志和自信心;在训练方面,相当一部分一线运动员对训练厌烦,意志力不强;训练后不注重恢复,身体恢复不好。
(二)教练员队伍问题
我省教练员普遍缺乏专项理论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且创新和科研能力不足。我省散打教练员组成主要是专业队退役后直接任教,缺乏体育院校的系统地学习,因此,集中表现为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和专项理论知识缺乏,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不足。省队一线教练员的指导方式独裁,不利于运动员的在训练过程中的积极训练。
(三)裁判员队伍问题
我省散打裁判员参与国家培训少,参与国家级比赛执裁少,因此对外交流少,这都不利于我省散打竞技运动的发展。
二、河北省散打竞技运动发展策略
(一)加强运动员队伍发展
1.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省队要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的针对性;基层教练员要抓好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为省队培养好后备力量。
2.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发展:在运动员选材初期就必须严格把好心理素质测试环节,要选取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定期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创造尽可能多的比赛机会,增强运动员心理适应能力,积累比赛经验。
3.制定合理长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以比赛成绩为主要依据,兼顾运动训练表现,明确各项指标分值,施行积分制度,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按照分值进行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二)加强教练员队伍发展
1.完善教练员知识能力,提升教练员队伍水平:要注重培养在全国比赛成绩优秀并专业队退役后在体育院校就读后毕业的后备教练员,同时加强现任教练员对专项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勤思考,多观察,发现训练中的问题,主动改进训练;并建立教练员问题反馈机制,定期请专家进行针对性培训,来发展我省教练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2.转变教练员训练的指导方式:加强教练员对三种指导方式全面认识,深刻认识独裁型指导方式的弊端与合作型指导方式的优势,逐渐在训练中实施合作型指导方式。
(三)加强裁判员队伍发展
加强推举我省裁判员参与全国比赛:体育局领导应该积极推选我省优秀裁判员参加国家级培训,争取国家级裁判级别,主动向全国大赛推荐我省优秀裁判员参与执裁;并且制定按照裁判等级和执裁经历补贴执裁经费的制度,激发裁判员晋级裁判级别和参与全国性执裁的主动性。
(四)完善保障机制
第一,加强市体校领导对散打一项目的重视程度:省体育局向下级单位下达任务,把散打发展作为对基层领导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来扶持散打项目。领导的重视程度,对项目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领导对某个项目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对该项目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各方面的给予程度。如果使一个项目有很好的发展,领导必须对该项目提高重视,尤其是比较薄弱的项目。
第二,开发我省散打市场,增加省队训练经费:请相关专家研究我省的散打市场开发策略,探索我省散打市场化道路,把我省的散打推向市场。训练经费是维持训练队各种活动和任务的物质保障,必须保证训练队有足够经费,才能得以运动训练的顺利进行。单独依靠国家的经费投入,经济来源单一,不足以满足训练经费,走市场化道路,是解决经费问题的有效途径。河南省、北京等地散打的市场运作比较成功,己经为我省散打市场化做出了榜样,作为全国武术大省,湖北省应该开展探索散打市场化道路。
第三,提高教练员待遇: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按照考评措施,细分业绩和奖励等级,加大奖励,使教练员多劳多得,激发教练员工作的积极性。
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加强运动员训练后放松,加强省队运动员与强队实战交流;提升教练员队伍水平,完善教练员知识能力,转变省队教练员指导方式,完善教练员训练过程和训练计划,丰富教练员恢复训练方法;加强推举我省裁判员参与全国比赛;加强散打普及程度,完善选材体系,防止优秀运动员流失。
参考文献:
[1]王少军.竞技散打运动的发展与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1(1).
[2]张智录,权黎明.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7).
[3]吴志勇,刘维明.对中国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6(2).
[4]曾恒辉.武术散打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