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基层组织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是加强和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为总体目标,建立健全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长效机制,形成党组织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关键字:高校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切实坚持务实和实效原则。现在的创先争优活动与实际脱离,单纯地搞形式、走过场。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创先争优不是奇思妙想、不是华而不实的宣传鼓动,创先争优是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实际把日常工作和学习搞好,努力争创优秀。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创先争优的基层组织,一方面担当着创建先进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肩负着组织和指导学生党员争取优秀的重担。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摒弃形式主义的作风,不是停留在形式上和口号上,坚持实干,坚持“行胜于言”。
2、激励措施不够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结合落实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完善激励措施。运用多种激励形式,激发党员的进取心。同时,将有效的激励形式用制度形式明确下来,包括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角色激励等,使党员有激励期待,使学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把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
3、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不够新颖。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突出办学特色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找准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抓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要紧密结合学校和院系的中心工作,结合专业优势,结合普通学生实际需求,通过学生党支部进入宿舍、进入社团,学生党支部进入社会开展社会实践,学生党支部进入网络,使创先争优活动具有特色,落到实处。
4、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各自为政的现状限制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基本上由辅导员或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专业教师党员基本游离在学生党建工作之外,很少指导或过问学生党建工作。对本校1000名学生党员的调查中,只有15名回答有专业教师平时指导支部建设活动,21名回答是偶尔有专业老师参与本支部的活动,绝大多数的学生党支部是没有专业老师参与的。
二、解决高校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为创新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供制度保证。要使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贯穿于高校党建的全过程,必须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实际,确定支部创优争先的目标,提出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标准,把“先”和“优”具体化、形象化,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有标杆、赶有目标。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没的科学研究的制度建设,以研究促学习,以研究促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在学习中工作,创造性地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创新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的制度建设,以人为本、关怀发展,做好各阶段的培养工作,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发展—个学生、带动一批学生”。
2、科学设置党的基层组织。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原则,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组织覆盖面,形成网络严密、功能健全的组织体系。教工党支部尽量减少跨部门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学生党支部的设置要着眼于党支部组织的稳定性、长期性和连续性,一般按专业跨年级设置。注重新形势下党的工作进学生宿舍、学生社团,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要合理调整党支部规模,3名党员以上应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党支部规模一般不超过30人。
3、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按照注重质量、优化结构的要求.处理好党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根据学生素质、党建工作基础等情况,合理确定学生党员比例,科学制定党员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规范和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切实落实党建联系人制度,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夯实党员发展工作基础。严格党员发展条件,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抓好推优、考察、公示、政审、组织谈话等主要环节,严格执行发展党员“推优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发展党员质量。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重视在青年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中发展党员工作,发挥党员专家教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4、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落实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构建党员学习教育体系,组织和基层党支部中认真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以增强学习能力、提高理论素养、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通过制订学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强学习考核激励等,引导广大师生党员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素养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努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
5、加大宣传引领,为推进创先争优提供宣传保证。先进典型是标杆、是方向,具有鲜明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评选出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宣传先进,营造创优争先氛围,并运用网站、校园广播电视、校报、宣传栏、专题论坛等形式,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让师生感受到优秀的党员、党组织就在身边,发挥榜样的作用,以此营造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实现由典型经验向普遍做法的转化,推动创优争先活动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机械工程系为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建设。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在全系以及全校形成良好风气,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一)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
通过研究与实践,在创先争优中努力构建高校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学习型、实践型、开放型、服务型的党组织。学习型,即开展党员学习活动时,做到学习内容精要、学习形式多样、学习手段丰富,不断增强理论学习效果,大力提高党员素质;实践型,即力求做到活动形式“项目化”、活动内容“中心化”,立足本单位实际,围绕党建工作和系部工作中急需解决、需要党组织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的重点难点问题立项,使党建工作有特色、有活力、有针对性;开放型,即做到覆盖面宽、辐射力强,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使我系党建工作从内容到形式跳出封闭的、自我循环的状态;服务型,即努力为师生办实事,搞好上下沟通,在联系群众、贴近群众、反映群众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完善规章制度,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党总支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明确行政、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和范围,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建设。党政之间既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又要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有效构建党政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班子成员及党政领导之间应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做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奋斗、和谐向上的良好环境。
(三)深入学习,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思想认识
要采取因地制宜地探索多途径、多路子的学习方式,确保学习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一人念、大家听”的学习方式,通过座谈会互动学习,使每个党员畅所欲言,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发挥每个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的思想进行碰撞,听取有益,取长补短;通过教研室专题讨论,结合专业授课,从不同的授课特点、授课方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通过班会形式,学生可结合学习目标、课程要求和自我发展等方面,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经验,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育人成才、创新创业的先锋,教职工党员成为党性坚定、业务精良、为人师表的先锋,学生党员成为理想远大、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先锋。因地制宜地实施“党员公开承诺制”、“党员责任公示制”、“学生党员寝室挂牌制”、“党员述职答辩制”、“党员接受群众评议制”等灵活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
(五)重视党员发展,创新党员管理方式
积极探索大学生入党启蒙、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等各阶段教育、培训和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我系党员进阶方案。要根据师生党员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教工党员要不断增强教书育人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并通过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教工党员与学生结对,主动参与做好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教工党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要在学风建设、创新创业、班集体建设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注重考察大学生党员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扩大他们在班级、宿舍、社团、学习、生活中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科创等方面的考察力度。达到发展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进步的效果。
通过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建立,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自觉行动和永恒的追求;通过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群体,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建立,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推进中心工作,带头破解发展难题、带头维护校园稳定、带头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的工作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进科学发展上创先进、争优秀。
基金项目: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1-2012年度党建研究项目基金。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0(6).
[2]吴艺煌,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问题研究[J].发展,2011(7).
[3]李源潮,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2).
(作者简介:徐嘉宁(1963-),四川乐山人,工程师,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机械工程系党总支书记,长期从事高校党建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