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体验快乐,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主探究;有效性;情境
所谓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谈谈我对自主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研究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培养兴趣,提供问题——创设有效情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首先应从激发学习的兴趣入手,通过游戏、生活中的问题、认知冲突等为学生创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为新知学习服务的有效情景,把例题以信息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既改变了数学学习的枯燥,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对旧知进行了复习。通过多种形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而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效问题也同等重要,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优化关系,自主探索—营造探究氛围
外部环境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平等、民主、良好的师生关系,友爱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数学,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多鼓励学生敢于与老师争论,锻炼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敢于指出老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可书本上的不妥。这样,课堂上就会形成浓厚的探究氛围,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1、留出余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活泼好动小学生的天性,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很难发挥出来,往往被填鸭式教学,和照葫芦画瓢的套话所压抑。现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发现知识、思考问题、寻找规律、概括结论、质问疑难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2、群体互动,让学生合作探究。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提倡合作与交流的组织形式,教学中教师在提供探索材料后,有计划地鼓励学生们进行合作探究,让探究成为一种集体形为,让学生们体味到合作的快乐,使他们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又能获得和睦相处、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从而培育了合作意识、又具有竞争意识的团队精神。
3、激励评价,让学生积极探究。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求欲望,还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对于未获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在学生解题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份,我们应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挖掘资源,激发热情—培养探究能力
探索我们生活中的生活规律是数学学科的任务之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挖掘资源,研究相关策略,制定研究目标,培养学生信心,让他们觉得目标切实可行,于是努力进行探究,并随时引导学生适时互相交流,在互通有无的意见交换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1、挖掘教材资源来组织探究活动。数学课本是供教学用的材料,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凭借课本,而应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探究,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这种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索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2、善用故错效应来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概念容易混淆的内容上,或者是重点问题上,故意出错,让学生去思考、探究并加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
3、围绕现实生活来开展探究活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学时,要与生活实际想结合,贴近生活问题设置数学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培养他们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工具的意识,增强他们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做为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功课。我们在教学中要巧妙创设情境,挑起矛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他们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望,积极探究,并适时引导学把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情感磁场”,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达到“情感与思维共鸣”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
参考文献:
[1]覃玲.自主探究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9).
[2]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9.
(作者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