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平台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2-12-31 00:00:00周婧丹
群文天地 2012年22期


  摘要: 信息化平台下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较新的学习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之— ,文章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在深入分析了自主学习的本质和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自主学习;策略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已逐渐进入了大学英语教学。2007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再也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选择性的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
  二、自主学习的内涵与本质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上世纪80年代,Holec(1981)将其引入到外语教学领域。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担负起自己学习责任的能力”。随后,Little(1991)把自主学习的定义扩展为“一种独立的、进行批判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Nunan(1995)也承认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并定义“能够确定自己目标并创造学习机会的学习者,可以说是自主学习者。” 我国学者庞维国(2002)在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也充分强调了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他将自主学习简短明了地概括为“四学”,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一直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从他们的界定中我们不难看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对学习的整个过程做出主动调节和控制,它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能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完成学习任务,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评价和反思的基础上,找出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使学习更加有效。
  三、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自主性地选择认知工具、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可选择的交互方式主动探究学习过程,实现有意义知识建构的学习方式。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根据行为主义理论, 强调刺激—反应, 教师起到外部刺激的作用, 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心理反应, 从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英语的信息化教学利用课本、光碟软件、网上资料三大资源,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探究思维能力以及协作学习能力。文秋芳(2003)认为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自主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是可以进行培训和提高的。信息化平台下自主学习的教学特点是: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唯一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的交流平台。信息化平台下自主学习环境因素至关重要,要将英语学习与网络化教学平台系统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为学生展现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可以同计算机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语音素材可以单句反复跟读,反复视听,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来强化记忆词汇。
  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信息化平台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使之朝着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培养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扮演角色所持的态度非常重要。语言学习不仅仅是一个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学习进度弹性制,让学生学会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以培养其自我决策、自我管理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提供的很好的途径。教师可以将各种教学资料以文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网络上,供学生直接网上阅览,进行个性化学习并通过电子邮件给予学生课下的辅导。这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组织推动各个环节, 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掌握情况,合理运用多种媒体课件及网络。学生针对自身不同的情况来确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进度和达到目标的学习路径,从而确定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并通过不断地反馈来评定学习的结果,以此来不断地完善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使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注重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乐于主动探究比让学生单纯获得知识,获得高分有更重要的意义。和接受式学习相比,探究式学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可以获得比较牢固的知识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教师可通过网络向学生发布信息, 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要求学生在检索资料并经过仔细分析之后做出回答。为了协助学生有效作答,教师可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查阅。另外,教师应留出固定的工作时间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给学生的帮助并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给予适当的启发或提示。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观察、论证、推理、寻找可行性方案等思维能力,学生不再只是阅读课本或解决教科书上的问题,他们还必须解释和不断推敲问题的性质,从而达到意义构建的目的。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从而达到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
  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专家Zimmerman(1986)对自主学习的构成成分和内在心理机制做了深入剖析。他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涉及自我,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利用学习环境中的物质和资源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学习过程是选择学习榜样、寻求帮助的过程,需要控制学习的社会交往环境。由于学习者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会受到自身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因而常常无法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而协作学习的交互活动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集思广益,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个性因素在自主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协作活动中,伙伴的学习进展与成就能够刺激和加强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学习更强调及时的人际交互,使学习者时时处处感受到指导者的存在,感受到学习伙伴的关怀,能够及时获得学习帮助,增强学习信心。及时的人际交互是满足学习者自尊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曾强学习者的参与程度,维持其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
  协作学习主要在于把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困惑以及收获向小组成员展示和探讨。这样可以促进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并进行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方面分析网络环境,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划分出协作小组,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展开网上协作与探讨。小组成员在获得所需信息后,即可与其它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就有分歧的问题达成共识。在学习组织过程中,要以个体学习为基础,协作学习为支架,竞争学习为辅助,实行优势互补,在同伴式的密切沟通和积极协作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自然领悟。
  (四)营造有利于英语自主学习的环境
  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能力的学习,需要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或情境中习得。传统教学模式下,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的方法有成立活动小组,模拟真实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弊端,比如性格内向个性腼腆的学生不太愿意参与,从而造成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卑而开口越来越少,语言应用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根据语言习得理论,情绪会影响语言的输入,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轻松的学习环境。没有教师在场,不必担心回答错误而被嘲笑,因而情感的焦虑得到释放,学习效率自然得以提高。由此,在感知、想象、理解及应用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中,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使建构主义的许多设想得以实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对意义的构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等形式,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以适应学生提高主学习效果的需要。
  总之,为了培养独立的有探究精神及协作意识的学习者,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介,不断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找到有效的实施途径,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从注重学生 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协作意识和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Zimmerman J. 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er[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6.
  [3]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M]. Dublin: Authentik, 1991.
  [4]Nunan D.Closing the Gap Betwee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J].TESOL Quarterly,1995.
  [5]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
  [6]臧国宝. “大学英语”课程网络化在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外语电化教学, 2003.
  [7]文秋芳,王立菲.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周婧丹(1981.11-), 女, 汉族, 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讲师, 武汉东湖学院,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