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中的被动句式

2012-12-31 00:00:00王静
群文天地 2012年22期


  摘要:被动句式的研究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一直到现代汉语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被动句式的标志和标记这两个方面。文章主要对被动句式的研究现状做以分析,并简要介绍了从古汉到现汉被动句式的用法以及发展变化。
  关键词:被动句式 ;“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
  一、研究现况概述
  被动句式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作为汉语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产生的时代很早。最初的研究是在十九世纪末,在《马氏文通》中,马建忠在“动”字章中专列“受动字”一类,说:“外动字之行,有施有受。受着居宾次,常也。如受着居主次,则其以为主也。”被动句式的成型期是在二十世纪40年代,吕叔湘、黎锦熙王力等都明确提出了被动句式的概念。吕、王两人对被动句式的共同点都注意到被动句式与主动句式之间的转换关系,认为并不是一切主动句都能转换为被动句。王力的研究代表了当时研究的最高水平。二十世纪50、60年代,对被动句进行了初步深化的研究,主要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被”字的词性和功能、类别及用法意义。二十世纪80年代被动句的发展进入到了繁荣时期。二十世纪90年代至今,被动句的研究进入了新的拓展期。
  二、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及用法
  根据目前比较常见的古代汉语教材,古代汉语的被动句,一般都认为可以分为意念被动句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类。意念上的被动句是指没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比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和“被”字句。
  1.“于”字句(“于”介词,引进主动者,先秦时期)
  (1)受事主语+动词+于+主动者。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对比,常常用“于”字句,如:①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荀子·荣辱》;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
  2.“为”字句(由助动词—→介词,先秦——唐代)
  (1)受事主语+为+动词,“为”是助动词 。如: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②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为”与“见”相互呼应,并列,所以说此处的“见”和“为”字的功能是一样的。)
  (2)受事主语+为+主动者+动词,“为”是介词。如:①不为酒困。《论语》;②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
  (3)受事主语+为+主动者+之+动词。如:①(文)种仰天叹曰:“吾悔不随范蠡之谋,乃为越王所戮”……种得剑又叹曰:“南阳之宰而为越之擒。”……遂伏剑而死。《吴越春秋·文种之死》;②晋文公为骊姬之谗,出亡十九年。《尹文子·大道上》
  (4)受事主语+为+主动者+所+动词。如:方术不用,为人所疑。《荀子》
  (5)受事主语+为+主动者+之所+动词。如: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管子·枢言》
  (6)受事主语+为+主动者+见+动词。这种句式如:烈士为天下见善矣。《庄子·至乐》
  (7)受事主语+为+主动者+所见+动词。如:(孙)权本性空薄,文武不昭,昔承父兄成军之绪,得为先王所见奖饰,遂因国恩,抚绥东土。《三国志》
  (8)受事主语+为+主动者+之所见+动词。如: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三国志·魏书·武帝传》
  3.“见”字句(见,助动词,表被动,最早的被动句式,先秦时期)
  (1)受事主语+见+动词。
  这是最古老的句式,甲骨文已经出现。如:今日王其步,见雨,无灾。(今日商王出行,被雨淋,无灾),《尔雅·释诂》
  (2)受事主语+见+动词+于/於+主动者 (用介词“于/於”引进主动者)如: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3)主动者+见+动词+受事者 如:后有渤海陈斐见授此郡,忧愁不乐。《太平广记》
  (4)主动者+见+动词
  这种句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受事主语+见+动词,第二种是施事主语+见+V(见≈我),如下例:加孤露,母兄见骄。《与山巨源绝交书》
  4.被字句(“被”字是由助动词转化而来的介词,唐代以后成为主流句型,一直沿用至今)
  (1)受事主语+被+动词 “被”字作为助词标志被动,萌芽于战国末年,到了汉代就开始普遍使用了。这时的“被”字作用和“见”字是一样的。如: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战国策·齐策》
  (2)受事主语+被+动词+於+主动者 这种句式用“於”字引进主要者。说明这时的“被”字还是用如助词。也可以说是“于”字句与“被”字句的杂合。这种句式不能V前引进主动者,所以后来就消失了。如: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於外,以万乘之国被围於赵。《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3)受事主语+被+主动者+动词 这种句式中,“被”引进主动者,它起源于两晋,盛行于唐,自唐以后逐渐成为“被”字句的主要句式。并且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如: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庚亮儿。…亮子被苏峻害,改适江氏。《世说新语》
  (4)受事主语+被+主动者+所+动词。这种句式实际上是“为…+所+V”句式的类推句式。见于南北朝至唐宋期间。 如:①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役。《颜氏家训·杂艺》;②我被烦恼箭所射。(佛本行集经)
  (5)受事主语+被+主动者+之所+动词。这种句式也是“为……之所+动词”句式的类推。唐宋时比较常见。如:处于生,不被生之所留;处于死,不被死之所碍。《古尊宿语录》
  (6)受事主语+被+主动者+见+动词。这种句式是“被”字句是“为…见+V”句式的类推,也可以说是“被”字句与“见”字句的杂合。多用于唐宋时期。如:延之问:“汝何故来?”答:“被人见讼。”《太平广记》
  (7)“被”字句与动补式、处置式的结合
  动补式和处置式的结合是汉语句式的一个重要发展,大约从宋代开始,又出现了“被”字句与动补式、处置式的结合,出现新句式。处置式有“将”字句和“把”字句,所以这种新句式有:“被+将”和“被+把”句式。如:(朱温)方入城,被一人向前将朱温扯住。《新编五代史平话》
  三、小结
  汉语的被动句式最早是从意念被动句发展而来的,形式上与主动句没有任何区别,后来发展成了“于+动”、“见+动”、“为+施事+动”,最后形成了“见+及物动词+于+施事者”等。三种结构,文言色彩最浓的是“见……于”式,其次是“为……所”式,“被……动”式出现最晚,口语色彩最浓,因此成为了现代汉语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被动句形式。
  (作者简介:王 静(1988-),女,陕西铜川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