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风景写生的艺术感悟和思考

2012-12-31 00:00:00陈粤丹
群文天地 2012年22期


  摘要:水彩风景写生,是直接面对大自然的风景,进行水彩画创作的方式和方法。在水彩画的发展史上,水彩风景写生一直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了水彩画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特别是针对中国水彩画创作和教学现状来看,尤其需要进行大量的水彩风景写生,这将会给创作者、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多全新的艺术感悟和思考。文章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对在风景水彩写生中所形成的感悟和思考,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水彩风景;写生;感悟和思考
  一、风景水彩写生意义
  (一)探索大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母体,没有了大自然,也就没有了生命。早在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印象派的画家们就认识到了大自然对于美术创作的重要性,由此,风景水彩也成为了能够和静物水彩、人物水彩所并列的水彩形式。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够收获和体验大自然中所特有的形式美、情感美等多种审美体验。比如形式美。吴冠中先生曾经在自己的随笔中写道,很多画家们住在干净整洁的楼房中,却偏爱去江南有民居的地方写生,江南多丘陵,画家们找一个小山头,望着这一篇破旧、低矮的房子,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在创作者看来,并没有什么破旧之处,他们看到的是白墙、黑瓦、黑墙之间所构成的各种各样的形式美,然后会对这种外在的形式进行解剖,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又比如情感美。英国水彩画家弗林特,偏爱表现普通劳动人们生活和自然场景,他的画中有金黄的麦田、有苍茫的远山、有劳作的妇女,一切都充满了一种自然和亲切的感觉,让人禁不住感叹生活的温馨和美好。可以说,大自然中处处都有的美的质素,通过写生,则为发现和体验这种美的质素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二)使创作技巧得到充分的锻炼
  水彩风景写生,不同于画室内的创作。这也正是大自然的魅力之所在。原tNIb1KXSDj8UMnAA544R0A==本是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但是将其放在一定的光色环境下,它就会产生出一种全新的审美意味,而且大自然中是充满着变化的,特别是大自然的光影和天气,能够让客观事物体现出多种审美效果,这就对创作者的创作技巧提出了挑战,也为诸多创作技巧的运用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平台。一些名家的名作,如陶世虎的《小溪》、高殿才的《山村腊月》等,都是将大自然的光影变化和个人主观情绪体验有机的结合起来,然后运用合理的表现技法有机的表达出来,从而实现了技巧的锻炼和丰富。
  二、创作优秀水彩风景所要具备的能力
  (一)用水的能力
  水元素是水彩画的核心,如果没有充分掌握好水的特点,那么一幅优秀水彩画的创作也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对于水彩风景画来说,水元素本身就是大自然的重要部分,很多时候都要用水来表现水,没有了水,所描绘的风景也就没有了灵气。具体说来,水元素的运用包含以下几个要求,首先是要体现出水的流动韵味,作为风景水彩画来说,水的流动韵味的表达是十分重要的,江南水乡烟雨朦胧;大漠边关的雪花飘飘,大海浪花的飞舞灵动,天空晚霞的绚丽多姿,都有要用水的灵动性表达出来,这不仅是大自然的外在表现,更是一种沧桑岁月的积淀。很多创作者在创作中,为了追求这种流动意味,常常会按照不同的需要,将画面进行倾斜,使水色自然的流淌,让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动感效果。
  其次是追求水的偶然性效果。因为水的流动性很强,在风景创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创作者始料未及的偶然性韵味,这就要求去创作者予以理性客观的对待。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肯定水色表现的这种偶然性特征,出现偶然性效果的时候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不能将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既不能全部将作品的水色表现,寄希望于水的偶然性韵味的出现,要知道如果没有长期的生活积累和过硬的技术基础,既是出现了水色的偶然性效果,也会因为创作者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错过,所以要用一种理性和客观的眼光来看待。
  (二)用色的能力
  在造型语言中,色彩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水彩画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度来状物抒情,写实者精雕细刻,对自然景物的形色描绘的惟妙惟肖。写意者表现概括,言有尽而意无穷。人们对色彩表现力不断发掘,使绘画艺术更加丰富多彩。绘画风格的不同使得色彩在水彩画实践中呈现诸多不同的特点。
  首先是色彩的透明性。水彩画清润透明的个性,在众多绘画门类中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是任何一个画种所不能比拟的。水色透明是艺术家的追求,但不是处处都要求透明的薄色,水彩画的透明应该理解为感觉的透明,不应该回避重色和不透明色。而且,应该合理的使用色层重叠法,多次罩染,有深沉厚重才能对比出轻快透明。深浅相宜,薄重结合,才能体现艺术家技艺的精湛。
  其次是色彩的装饰性。色彩的装饰性是和色的写实性相对而言的,也可称作主观色彩,是画家通过对色彩的概括、提炼和夸张,在画面中反映为整体性的平面语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水彩画家正是利用了这种主观性,将装饰性色彩运用到不同的图式当中去,抒发作者或抒情或隐逸或激昂或洒脱的情感。
  (三)创作者创作观念
  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张藻有一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就话尤其适合于水彩风景写生。所谓外师造化,是指要以大自然为师,深入的观察和体验大自然那无穷无尽的变化,从中掌握创作的基本规律。中得心源,是指作为创作者来说,要想真切的反映出自己对大自然变化的情感和感悟,仅仅依靠自然的描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创作者利用自己的创作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综合和提炼,通过两者有机的结合,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这就是一个创作观念的问题,作为一个风景水彩花几啊,首先应当对生活和生命的充满热爱,有了这种生命的激情,才有可能发自内心的去观察大自然,愿意用自己的创作技法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充分的表现出来。其次,当创作者进行创作的时候,因为之前已经有过了深入的观察,所以这时候的创作,实际上是一个移情的过程,对自然景物进行加工,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自然美逐渐的升华为艺术美。这个过程看似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对于创作者的创作观念要求是很高的。拿创作者的艺术修养来说,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厚的艺术修养,就不具备一双发现自然美的眼睛,后续的创作也就无从谈起。
  当然这种艺术修养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创作者不断的学习、积累和借鉴,英国最富盛名的水彩画架透纳,仅仅是临摹桑德比等人的作品,留下来的就有140多幅,最终成长为一代大师。这就是一个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吸收其中有利于自身艺术创造的因素,能更好地开拓艺术视野,提高认识水平,并将其中积极的思维成果有效地内化为自身的创造意识与艺术创造能力,最终实现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综上所述,水彩这门是艺术传入中国之后,已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发展成果,成为中国美术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彩画无论是在创作观念,还是创作技术上,也都在不断进步着。但是很多作品却呈现出了“大而空”的问题,画幅越来越大,过分沉溺于各种新鲜技术的尝试,作品的思想性和内涵性却有了很大的缺失,其根本原因,还是缺乏写生的结果所致。写生是沟通创作者和生活的桥梁,作为水彩风景画来说,就是创作者观察大自然、表现大自然的唯一办法,要想使自己的作品真正能够反映出自己的情感,创作出真正有内涵的作品,就要注重写生,这是一个创作者修养和积累的表现,也是其艺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李水成,曾毅著.水彩画技法语言教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2]袁振藻编著.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