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博物馆讲解工作

2012-12-31 00:00:00杨萍
群文天地 2012年22期


  摘要:文章以博物馆宣教工作为切入口,对讲解工作的服务理念、专业素质要求进行了分层阐述,同时,进一步对博物馆讲解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工作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宣教工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以实现。但讲解员对观众直面讲解而产生的较好的交流与沟通。是其他物质工具所不能替代的,讲解员的业务素质与服务质量。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博物馆的公众形象。
  一、讲解工作要体现博物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讲解作为博物馆不可或缺的功能要素,承担着博物馆宣教工作的神圣职责。它是陈展内容被观众认识与了解的桥梁,是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博物馆社教专家齐吉祥先生曾说:“讲解员是观众(游客)与文物建立联系的重要媒介……”。当凝结着社会历史文化丰富内涵的展品静默地置于展柜中,它或许浓缩了一段历史,或许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讯息。这些仅仅依靠陈列本身,是不足以将它蕴涵的信息全部传递给观众的。高超的展示手段仅是一种形式。于是,讲解这一人性化的手段便在博物馆学术研究和陈列展览两大功能作用之外彰显出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成为一种必需。
  观众是促进博物馆事业充满生机的动力。如何让来有所盼的观众归有所获。博物馆讲解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这是一个关于“服务于人”的课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也日趋提升。欣赏品味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面向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讲解工作者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为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是一个重要方向。一切以人为中心。研究观众为何走进博物馆。观众期望了解什么,观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度等等。都必将成为思考的内容。讲解者的传递性角色为学术性的博物馆增添了“人性化”色彩,使理性的专业化赋予感性的亲和力。
  二、博物馆讲解的专业素质要求
  博物馆讲解工作者应当如何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修炼良好的专业素养?概而言之,需要具有热诚地敬业精神、厚实的专业知识与吐故纳新的进取意识。专业意义上说。它是成就一个合格乃至优秀讲解员的三大要素,也是讲解实践中遵循的专业原则。
  (一)敬业精神
  博物馆讲解是一门艺术。也是种间接性的创造活动。静态的展品通过讲解语言及其辅助手段得以活化,并赋予它鲜活的生命。这一过程。首先融注着讲解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这种热情来自对文博事业的热爱。一种忠诚的敬业精神。
  (二)厚实的专业知识
  博物馆的性质决定了它文化信息的丰富性,这一特定的人文环境向讲解工作者提出了深度和广度的双向要求。即专与博的要求。“专”使人精深而透彻。在严格依据史料、史实的基础上。做到论之有据、言之成理。突出了博物馆严肃性、历史性和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博”的方面,指知识的广博,充实丰富的文化底蕴,帮助讲解工作者运用自如地选择组织材料,对实物蕴含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及相关的历史人物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为观众梳理出一脉相承的文物(展品真实、历史真实、史据真实的文化脉络)从而获得令人难忘的讲解效果,进而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品味,塑造博物馆的文化品牌。
  (三)吐故纳新的进取意识
  在前述两点之外,博物馆讲解的基本功和业务修养还表现在对“言之有新”的追末上。“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要求讲解工作者在据史据理的前提下。及时了解当今学科研究的最新理念与研究成果。适时将其融会、充实干相关的讲解内容当中。不断输送新的知识亮点,使博物馆常看常新,树立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博物馆学术形象;二是讲解工作者要善于学习,把握多渠道多样式的学习平台,接受职业培训,向书本学,向师长学。这些都是有效的途径,同时。向观众学也不失为可行之举。观众中不乏有真知灼见者,观众的疑问引领讲解者对某一问题追根溯源,进行深入地研究。
  三、博物馆讲解队伍的建设
  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成败优劣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对外形象。一个高水平的博物馆除了要有良好的陈展内容,更应该有一支优秀的讲解员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讲解队伍需要统筹考虑以下内容。
  (一)年龄结构
  首先需要达威一种社会共识:博物馆讲解不等于青春职业。讲解队伍要不断更新,吸收新生力量。但遵循的是优胜劣汰原则。而不单纯以年龄为衡量标准。由于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博物馆学社教专业理论,尤其讲解专业理论尚未形成,因此,在讲授讲解工作理论时,往往还需依托资深的讲解工作者在总结自己长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带有总结性的经验之谈。事实证明,其对实践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博物馆讲解专家王玉君们所作的垂范指导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们深厚的专业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一种资源,所起到的传承、引领作用是务实性的。
  (二)知识结构
  博物馆讲解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知识层面的讲解必然需要知识型的讲解人才。在发达国家,许多博物馆、文化遗存讲解员都由资深专家学者担任,他们往往拥有历史、旅游、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学位,学识渊博,普遍受人尊敬。
  (三)高素质的讲解队伍。
  无论从对陈列内容的科学性认识,还是对语言表达的专业性、仪容仪表的技术性而言,都离不开专业学习和培训。因此,国家文管部门或各地、市博物馆应当依据自身条件制定相适应的制度,在制度的督导下,明确一定时间内举办若干发什么规格的讲解培训和讲座,规定具体的要求和标准,每年给予初级、中级、高级的讲解专业考评.各级别享受相应的待遇,这一制度上的界定使培训工作有机化、动态化,将讲解培训工作纳人到人才培养的大工程当中,与人事制度紧密结合,成为奖励、晋级的重要依据,它将对讲解培训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发挥积极地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