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2-12-31 00:00:00徐锐英
考试周刊 2012年67期


  摘 要: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探寻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在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讨论的基础上,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及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能力 培养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教学目标,独立自主地感知材料,获取信息,掌握技能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坚持老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离开老师的作用,相反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老师应当提出任务和要求,答疑解惑,纠错导向。但老师指导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让学生独立地动脑、动手。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自主性。
  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的特点是自主性。所谓自主性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围绕着一定的学习目的,独立地阅读材料,运用学习工具,分析研究问题,完成运算或动手实验,去获得有关知识,提高技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和能力的实验者、接受者,这需要学习上的自主性。学生应当依靠老师,但不能依赖老师。自主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被动接受知识的消极影响。
  2.目的性。
  课堂自主学习不是漫无边际地学习,必须围绕着一定的学习目标、任务去自学。由于课堂教学授课时的制约,因此学习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对一些发散思维扩展试题,教师应当事前做好引导工作,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力求帮助学生做到高效率地在一定的自学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
  3.思考性。
  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简言之,就是会学。整个自主学习过程都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包括阅读学习材料、分析理解学习材料、获取有用信息、研究与解决问题、动手动脑地实践与实验等,都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创造性。
  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正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收获也在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意义深远,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1.教师角色要有根本的转换。
  培养学生自主自学能力需要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与更新。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应当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方面用足脑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他还说:“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
  2.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取。
  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绝不插手。凡是学生能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教师就积极鼓励其独自完成。在开始阶段,学生不是很习惯,有的学生刚开始甚至会不知所措。尽管如此,教师除适当给予指导外,还尽可能让同学相互合作,互教互学。
  3.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好斗”的情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不由自主地产生探究的欲望。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出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有实效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价值和神奇,并且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发现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时,教师要给予真诚的鼓励,让学生敢于质疑;给予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善于质疑;努力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经常质疑。
  5.分层训练,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学生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因此在知识、技能、志趣、特长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均存在着个体差异,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学和指导,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老师的主导表现为:教师对自学任务、要求的提出,对不同类学生的指导,对学习困难与问题的帮助和解答。而学生主体性则表现为:自主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学习思考的自主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承担学习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就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甚至因此推卸责任。
  2.区别对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性和层次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一定的能力和基础。不同年级的学生其自学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相对地说,年级高的比年级低的好;基础好的、自觉性高的学生比基础差的、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好。所以,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内容、要求应视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而区别对待,不能以一样的标准一样的要求对待每一位学生。若是如此,效果就一定不好。
  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率。
  自学活动需要—定时间,又必须限制—定的时间,这就要求重视学习的效率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知识和掌握最多的技能,这是自主学习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因为浪费时间与低效率是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本意背道而驰的,也是要尽力避免的。
  教师多种途径的努力,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实践探索中勇于质疑问难,体会到自主创造、自主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