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还是育人的德育工作者。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学生道德品行的养成。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认识化学德育的深刻意义
化学德育教学方案,应体现教师对这一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科学认识。各理科课程的德育,不仅对学校现代化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对于理科课程现代化建设、理科教师自身品牌的打造,也同样具有显著的现实与未来意义。社会对一名适合现代化教育需要的化学教师的要求,包括理科课程的教学与基于化学课程德育的综合要求。这一要求其实就是对教师自身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与素养的要求,按照现代化学校教育要求处理、组织理科课程中的知识、认知教育与德行、人格教育。根据现代化社会要求组织、开展基于化学课程的德育活动,两者不可偏废,从这个意义上说,化学德育并非是外加的要求,其实也是教师为适应社会、教育,以及自身发展而提出的自主要求。
二、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繁荣富强的原动力。在中学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日常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应紧密结合教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化学资源状况,我国在化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我国化学家对科学发展的贡献等内容,以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化学第一册的绪言中提到我国古代的造纸术和火药的发明,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同位素化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张青莲教授14岁时考入苏州桃坞中学,即圣约翰大学附中,曾在校内英文竞赛中名列榜首。1926年高中毕业时因成绩优异,原可免费直升该大学,但由于1925年该校美籍校长侮辱中国国旗,爱国师生纷纷愤而离校并组建私立光华大学。这一爱国行动得到张青莲的支持,他放弃圣约翰免费入学的机会而考入光华大学。在光华大学他只用三年半的时间,就读完了所需的学分,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银杯奖。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先生,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通过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这些动人的爱国事迹,使学生感受到伟大的科学家的爱国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精神。
三、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保知识教育
人类面临着两大环境问题:一是生态平衡的破坏;二是因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而导致洪水泛滥、大气污染、海河污染、地球升温等,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引入相关的环保知识。比如,盲目地使用和不合理施用化肥,是我国农村出现的普遍现象,农村化肥的平均使用量为378kg/km,已成为化学施用量最多的国家。这一现象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未被利用的养分通过流失、淋漓、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方式进入空气,使环境受到污染。所有推广合理的耕作制度,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比例等,都是减少农业污染有效措施。又如我国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能源的利用,过度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排放的气体有SO、CO、NO、CO等,它们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就形成酸雨,而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相当不利,对金属材料和大理石雕塑等建筑材料有强烈的腐蚀作用。通过教学,既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又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水的浪费。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水的净化》,让学生知道自来水是经过从水库取水—加絮凝剂—反应沉淀池—活性炭吸附池—投药消毒等—系列过程才能得到的,知道水是来之不易的,凝集了许多人的劳动。《爱护水资源》这一课,介绍了水资源的宝贵,水污染的严重危害,再结合实际,使学生意识到水的重要性,知道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已经迫在眉睫,增强了学生的节水意识。通过学习微量元素,知道汞、铅、镉等是有害元素,再通过介绍震惊世界的“水俣病”,知道了回收废旧电池的必要性,从而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通过介绍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的危害,使学生知道通过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等就可以减少白色污染,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通过化学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更好地生活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虽然化学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化学也是如此,它也有对我们人类不利的一面。例如:食品添加剂使食品的色泽更加鲜美,味道更加芳香,保存的时间更长久,但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如亚硝酸钠对食品有防腐保鲜的作用,但它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人体摄入过多就会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抗生药物可以帮助人们治疗很多疑难杂症,但抗生素的应用也增强了细菌的耐药能力,引发生命力更强的细菌产生。如此反复,最终将导致人们对那些耐药的细菌及微生物束手无策,那将是人类的悲哀。人体中所含的元素有些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有些含量虽然很小,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例如:钙,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导致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但是钙过量会造成血钙过高,同样对身体没有好处。因此,学生通过对化学的学习,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化学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实践证明,“教人先教心,育人先育德”,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化学教学中适时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具体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