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化学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注入新鲜的活力,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化学教学体系中,信息技术将不仅是一种辅助工具,而且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化学课程 教学资源 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化学学科来说,怎样更有效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正是化学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所追求的。基于信息技术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多任务的特点,笔者试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建设网络化教材,创建包括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库、具有良好的协作交流功能的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方面尝试进行了实践探索。
1.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发明、创造一般是从化学实验中获得的,化学理论的建构也必须依靠实验为佐证,化学实验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教育价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课程整合不仅仅是利用计算机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它囊括的内容相当广泛,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越来越密不可分,要摒弃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用崭新的教育理念看待课程、教学,才能把握课程整合的实质与关键。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认识,实践到推广、普及的过程。
2.要重视化学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化学是一门信息量很大的学科,学科教学资源是学科课程整合的基础,没有资源,整合就无从谈起。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化学的探究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撑,仅有教材、参考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围绕化学课程,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资源。
3.要重视教学设计的“学教并重”。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规划蓝图,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学设计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学习情境。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同,创设不同学习情境。如:社会、文化、自然情境;问题情境;虚拟实验环境等。在学习情境中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操作,在这里,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2)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相互关系、规律等并进行思考,利用NetMeeting或BBS等进行协商或发表意见。
(3)学生实践、验证阶段。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对所获取的信息经过初步整理,加工后会得到一定的结论或提出某些假说,需要对这些结论或假说加以验证。在这里,可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演示功能,重新展示学习情境。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归纳总结。
(5)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测评价,以了解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应针对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进行比较详尽的设计和规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确定一个系统的学科探究目标。探究教学活动的数量应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切忌“一刀切”。
从每一节的教学来看,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上,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情境。
4.要重视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
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在实施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优点,使学生自己主动去完成学习的各个环节,达到学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粉笔和黑板的作用要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将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被重新定位,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局面将被改变;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不断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化学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化学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将不仅是一种辅助工具,而且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亮点,它的发展无疑将为新的教学理念的实现开辟出美好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