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就要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老师不是一味地讲理论知识,学生也不是一味地合作、探究、讨论。而应该是老师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原有的经验等基础上,将教材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自学、整合、归纳。然后老师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实际问题对理论知识进行再认识。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课堂 构建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注意“导”的作用,应渗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技能和学科思想。学生是在老师“导”的思维方法和技巧下,对社会生活和实践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体会到了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愉悦,从而逐步形成了学科思想观念。因此,我认为老师“导”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认识理论,并从中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也就是老师要做好新课程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和联系,起到中间纽带作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必须有机结合起来。下面谈谈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策略。
一、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树立正确教学理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强弱与价值高低。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策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被新的形势淘汰。一是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摈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启发意识。课堂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适时适当地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学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民主意识。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切忌“画地为牢”、“以我为准”、“唯我独尊”,这样只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不能讲:我说是这样就是这样,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教学要让学生感到有味,学生才会有为,学生有为,老师才会觉得教得有味。这样的课堂才是一种和谐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努力提升专业素质
一是教师要加强学习,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等,可以向其他老师学习,可以向网络学习。网络是一本百科全书,只要是我们关心的知识,网络上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充实提高自己。二是教师应该做科研型教师,认真反思教学行为,有人说三年反思成名师,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一节课上完之后,要及时思考这节课成功之处在哪儿,失误在哪儿;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又没取得好的效果;学生的眼神发亮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埋下头去,只给你一个头顶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多问自己,多思考教学过程,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必然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通过反思不断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头戏。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思路,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同一堂课,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一点,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有深刻的感受。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离不开备课组的集体研究,集体智慧。我认为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备大纲。全面贯彻大纲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把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灵活使用大纲,一切有利于教育学生的教学行为都可算做正常的教学行为。二是备教材。教师吃透教材,掌握课文重点,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并且设计到教学过程中去。三是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知道学生该学什么,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他们的阅读心理和学习水平,激发兴趣,设计适合可行的方案。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搞好教法创新
教师要借助教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发现和创新。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法,永远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大脑,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二)培养良好习惯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能否成才至关重要。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长期坚持,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有效的。
(三)教给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提倡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这样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将是有效的。
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的能力、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听的能力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与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