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把教育活动看做是师生进行一种培养能力与情感体验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学习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呢?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思考和摸索,下面谈谈心得体会。
一、进行设计导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意识。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心理学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起他们的求知热情,使他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可以用神秘感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用故事开导引发兴趣;还可以启迪猜想增添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简便运算时,推导“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这个规律,我采用这样一个故事开导学生:国庆节期间,我家来了许多客人,准备买一些饮料,我来到商场,营业员热情地向我介绍各种饮料的价钱,最后我相中一种每盒12瓶,每瓶6元的饮料,根据来的人数我需买5盒,正当我算花多少钱时,营业员告诉我需付360元,我感到很惊讶:营业员怎么会算得这样快?你们想知道吗?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笔账该怎么算。于是学生就自主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奥秘中去。遇到困难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提供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知识不断出现,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更为重要。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钱伟长先生亦说:“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这是关键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数学要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运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科学与技术”知识竞赛的预选赛中共有20道题,对于每一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扣5分,总得分不少于80分者通过预选赛,实验中学25名学生通过了预选赛,他们分别可能答对了多少道题?试解决这个问题(不限定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有没有其他方法?与你的同伴讨论和交流一下。
如果你是利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的,在得到不等式的解集后,如何给出原问题的答案?应该如何表述?
通过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问题,对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看书、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允许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充分的思考来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暴露思维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困难,教师切不可以用直接灌输来代替引导启迪。
三、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自内心地“要学、想学、会学、坚持学”,是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方法教给学生,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凡是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解答,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读书时间、练习时间、思考时间、思考空间、想象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如在学习第七册“日历中的方程”时,观察某个月的日历,一个竖列相邻的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设最小的一个数为x,则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其他两个数表示为x+1,x+2。如果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如果设最大的一个数为x,则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你认为怎样设未知数比较好?再观察某个月的日历,一个横列相邻的3人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怎样表示这三个数?一条对角线相邻的3个数又有什么关系?你怎样表示这三个数?学生一般都能独立完成,教师无须花过多的时间去分析讲解。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教师必须有新的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建构环境并提供原动力;并按照数学发现的一般程序、规律和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鼓励、肯定、帮助、引导、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只有形成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并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可持续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