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方法,努力优化作文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指导学生写作技巧;鼓励学生认真上好阅读课,积极主动做好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等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写作能力
高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成绩高低。因此,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然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效率低下、效果不佳的尴尬局面。特别是在高考的误导下,作文教学住往带有功利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只顾向学生灌输如何安排作文结构,如何构思、立意等,而忽视了对学生探寻写作源头的引导和写作技巧的培养,结果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在每一次写作文时,不能迅速进入写作状态,不能认真进行审题和谋篇布局,而是模仿或摘抄各类作文书籍中的范文,学生没有写作兴趣,没有形成对写作本质的认识,这种现象不利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认真反思,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高中作文教学同样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他们有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挖掘出学生不竭的创作动力。在每一次作文中,尽管学生的作品不佳,但习作是学生苦心经营的结果,学生劳动的付出都渴望得到认可,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能讽刺、挖苦学生,防止学生产生自卑感,甚至对写作失去信心。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及时给予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树立创作佳绩的信念。一旦学生期待肯定和赞誉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作文的质量就会逐渐得到提高。
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篇作文的讲评,都要根据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从字写、词、句、篇及表达技巧、写作态度等方面,从一点微小的进步中找出闪光点,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巧妙地运用评语激励学生,点燃学生的写作愿望,激发学生努力写好每一篇作文动机。给予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消除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从而使学生乐写、善写,并逐步写出比较好作品。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赏识和鼓励,可挖掘出学生不竭的创作动力。
二、指导学生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的问题,二是“怎样写”的问题。怎么写是关键,是技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现阶段的高中作文教学,就作文本身论作文,是达不到作文教学目的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加强语言训练,提升作文的语言艺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范文的引导作用。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鉴赏、评析,使学生悟出写作的技巧。这样,既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汲取写作知识的精华,从范文中汲取写作成功的奥秘,从而悟出“怎样写”的真谛来,为了避免学生阅读中的盲目性,教师要有目的地点拨。比如在学习了《祝福》、《荷花淀》、《装在套子里的人》等文章后,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进行讨论:学习了这几篇课文后对写作技法有哪些新的认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会悟出写作技巧,从而写出精彩的文章。
三、鼓励学生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深入的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够从典型范文中学到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这样为学生写作文奠定了基础。鼓励学生阅读,仅落实在“读”上是不够的。读与写必须做到有机结合。在阅读中,能否从中汲取写作知识是阅读的关键05a8043135fce6f54c38bcfacb9238dd所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如果阅读课上忽视阅读与写作结合,就不能实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要切实做到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在指导学生阅读中,鼓励学生积累好的词句。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累素材,才能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二是学习课文中的典型句式进行仿写。例如,在阅读文章中出现的比喻句、排比句等,教师要重点地讲解,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仿写。三是创设语境练习改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与课文不同的情境,安排学生进行改写。
阅读教学(即课内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渠道,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一定帮助。因此,作文教学要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纳入其中,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要切实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只有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社会生活、天地自然蕴涵着无数可以描写的事物,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让学生用眼观察,观察五光十色的宇宙奇观,自然景象;用手感受,让学生亲身参加实践活动;用心探索,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事件,塑造光彩照人的英模形象,等等,从而在学生心里埋下创新的种子。创新就是要关注自我,从自身出发,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意识。而这一切都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地投入生活。例如,深秋季节可以安排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更是凉爽的季节……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佳作。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内的训练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课内传授给学生写作技巧,课外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事物的诸多方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例如组织竞(比)赛活动:演讲比赛,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写作奠定基础。作文竞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写作,有效地训练学生纪实作文的写作能力,为写作打下基础。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开展社会调查可以采取观察、访问、实践等形式。观察中首先引导学生定向观察,即有准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观察,故给学生观察方法,开拓学生思路。访问,可以是个别采访,也可以是现场采访,采访要明确目的,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对要获取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为写作准备有价值的材料。实践,即学生亲身体验,组织学生实践,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对象及环境之中,二是要注意情感的激发,三是要学生捕捉感受。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