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操和文化素养,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服务。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探究性阅读 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整体来看还存在一些弊端:学生被教师牵着走,一般都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到底,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表演,根本达不到互动的效果,这与新课标要求的自主探究教学相差甚远。所以,我在阅读教学中尝试构建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以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一、挖掘文本,开展语文审美性阅读。
中职语文教学,在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美、鉴赏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文本,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美的因素,让学生在作品的熏陶与感染中发展成长。与此同时,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与审美体验等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都是出自名家名篇,是开展审美阅读的最好素材,例如:从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中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句,可以看出词人的悲愤之心,苏轼在《赤壁赋》中有“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等,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产生审美的体验。中职生同样需要崇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为将来的就业服务。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感受文本中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让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焕发出活力。
二、结合专业,让语文素养与专业知识相长。
中职语文教学首先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其次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中职语文,应该体现文学与专业的和谐统一,从而发挥中职语文教学所应具备的双重功能。所以,把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拓展课外阅读时,不妨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为学生设计阅读内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可以给汽修专业的学生设计与汽车文化相关的阅读主题,如“汽车的发展历程”、“汽车名人”、“汽车的外形与色彩”、“汽车的名字与图标”等。因为这些主题涉及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学生就有阅读积极性,通过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他们了解了很多像福特、丰田喜一郎等一批汽车名人,汽车名字与图标的故事成为学生谈论的话题,甚至不同时期的汽车和汽车外形及色彩成为他们探讨的内容。这样把阅读与专业联系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丰富了他们的专业知识。
三、培养能力,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
美国心理学家比格说过,教学效率大半是依学生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质量而定,所以学习迁移是教学必须依托的基石。在阅读探究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迁移规律,教给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类推等方面的能力,化知识为技能,真正做到由此及彼,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实践再到运用,从而使学生自读其他类似的文章。可以提供一些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作为探究的“应用型”迁移,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迁移,带动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能力提升了,也就带动了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用这种方式来提高中职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实际上也是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循序渐进等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每学习完一篇课文,我们都会精选1—2篇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找出其选材、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结构形式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存在的异同,以此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点燃智慧的火花,激发阅读的兴趣。这样迁移并活用课文知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领略内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
诗词赏析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诗词鉴赏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对古代作家的人生经历、历史背景了解得不多,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作者,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那个时代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其结构意境雄伟,描写的内容变化惝恍莫测,呈现出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李白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直为后人传诵。其中有“海客谈瀛洲……云霓明灭或可睹”一句,诗的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之中,用了以虚衬实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天姥山的壮丽景色,暗蕴了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随着诗意教师继续把学生引导下去,在结尾处迸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需要老师明确的指点,学生就能从其内涵中深深地感受到诗人苦闷到极点后的心情,因而这句点亮了全诗的主旨:诗人写出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间接表明了诗人对封建权贵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含蓄地表达了李白对当时上流社会中污秽丑恶现象的鄙视,每当阅读到这里,读者的心中便充满了热烈奔放的激情,进而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赵建林.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刍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0).
[2]许俊芳.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2010(06).
[3]耿琼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之探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