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等到秋日了
我打发走了所有时间
留下归宿,并在归宿里流浪
我理解的苹果
比其他东西都更加持久
剖开它,成为你精神一部分
绿色的光芒,如咒语般鬼魅
在突然的黑暗到来前
散落地上
幻想总要高于孤独的灵魂
鸦鸣的声音,高于树枝
热望高于火焰
而爱情,她点燃所有的火焰
高于世纪初的诗篇
墓地,高于岁末多病的风
升温的空气里文字在敲击着风
风却刺伤了玫瑰
遇见你,很多人在哭
很多人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很多河床预留下一条条泪痕
很多苹果被理解与品尝
舌尖在辨别着方向
湖畔和草地,那些雾浴过的渡口
很多影子苏醒,树叶
和树叶,像亲人一样交谈
很多睡梦照耀过来
让我无限地接近你的伤口
发现自己喜欢和你在林光中散步
落叶在减缓心里的痛苦
腐朽的泥土,卑微的道路
孤独无声地闪出
像针叶树上逃窜的松鼠
里尔克,你诗句那泥泞深处
让我陷落的速度
已经明朗,你的玫瑰挂着泪珠
终究为了一根刺,停住流浪的脚步
留下一个凄美的误读
哈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现任《生活·创造》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是闽东诗群开拓者。创作发表诗作近千首,出版个人著述《阳光标志》、《寻美人生》、《诗歌哈雷》等十多部,主编海峡桂冠诗人丛书、“映像”诗集系列丛书。
莱 笙:哈雷总是喜欢从自己出发去叩访心灵风景中蕴含的永恒意义,因而,《跟着里尔克去流浪》体现出一种纯粹和唯美的情怀,高踞于世俗之上,从苹果到玫瑰,有如一架意绪的阶梯,使成串高贵且美好的诗句得以登临里尔克透彻明亮的灵魂。也许,哈雷要把里尔克没有游历到的精神天地继续游历下去,他似乎想通过纠正凄美的误读,达到比里尔克浪迹更美更远的心灵境地……
朱必圣:这首《跟着里尔克去流浪》透着一种对悲剧命运的关切,已经道出了怜悯的许多重要意义。诗人哈雷从心性上讲,应该是在食指、北岛、顾城等朦胧诗人跟之后的现代主义色彩浓重的诗人们之间有着承接关系的诗人,在这两代诗人之间,他的心性还会更接近于朦胧诗人。他跟朦胧诗人有着相似的激情以及激情燃烧之后的迷惘,但他的诗歌形式跨越并且深入到现代主义诗歌的体系,跟现代性有着密切的脉动关系,且融合了生命经验和文化的理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揉合入现代主义的诗意方式。因此,跟朦胧诗人比,他的诗歌带有生命体验的现代性色彩;而跟现代主义诗人比,他的诗歌又具有朦胧诗人的文化理性的倾向。
秋 水:哈雷的诗在许多人眼里是长于抒情的,然而我再读他近年来的诗作,却发现这首诗可以说是他创作风格上的一个小小的分水岭。这之后,他一直在抒情中触摸并捕捉着透明的哲思,并将这些如清晨散落在林间的碎阳光一般宝贵的哲思,巧妙地融于情感之中,如此,这哲思便如水晶的核被一颗颗情感的水分子包围着。在这样质感的诗句中,哲思被包裹得如此巧妙,以致于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和认识,只有当和他诗中的情绪产生共鸣时,它们才会从水中浮出呈现在你眼前,那时就是让你发出轻呼的时刻了!
刘锦华:《跟着里尔克去流浪》,或者便是充满虔诚与无悔地奉献自己在爱与美的生命的追求里。这种追求既抛开了尘世的喧嚣,又无需用过多的语句强调,只需以生命本身最为挚情与朴实SDD的情感作为生命最高的献礼,而这献礼的过程与路途便是一场向生命本身的“流浪”与“归宿”,是“严肃”与“真实”的“在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