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民新闻的概念承袭20世纪90年代美国盛行一时的“公共新闻”理念,其理论思想来源于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家杜威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在本世纪初,“公民新闻”的思想被引入中国。但就社会机制和公民意识等方面,中国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公民新闻”这个泊来品在当下的中国并没有发育的土壤与氛围。
【关键词】公民新闻 公共领域 社会责任
一、西方公民新闻产生的背景
1、“公共新闻”运动兴起
按照夏恩·鲍曼与克里斯·威利斯在《We Media》一书的定义,“公民新闻(civic journalism)”就是“公民个体或群体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或信息的行为,在提供一个民主社会需要的独立可信准确广泛及其他相关信息”①。这里所谓的“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通俗地说,“公民新闻”就是指来自公民的非专业的新闻报道。
公民新闻是1988年美国国内“公共新闻”(public journalism)运动的承袭, “公共新闻”的报道模式是由媒体发动公众讨论、寻求公共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公众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与传统媒体进行互动,讨论公共事务,促进社会的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完善。
这场新闻运动以传统媒介为核心,以“重振社区精神”为口号,以“提高报纸的阅读率、增强读者的社区联系感、改善民主运运的品质”为宗旨,在实践中对美国新闻媒体乃至美国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展到今日,西方国家政治机构运作稳定,公民对于国家层面的大政治议题开始渐渐地不再关注,转而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本地议题进行持续地参与,由此公民新闻更多地转化为社区新闻这一模式。②总之,社区公民新闻在西方民主政治国家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其目的从政治上来讲是为了适应公民对国家政治高端事务日益淡漠的状况,从新闻操作上来讲则是新闻组织和公民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双赢。
2、自媒体传播技术的完善
在技术层面上,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发布终端也在不断变化,以web2.0为基础的新媒体,如推特、Facebook、微博等,使媒体由“我们的媒体”向“我的媒体”转变,我们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我们随时可以将自己经历的,或者是看到的事件以最快速度发布,并随时互动,这样,接受者与传播者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直接的信息发布及互动。 “读者和观众现在有更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新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