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传播的路径分析

2012-12-31 00:00:00李晓蔚
新闻世界 2012年8期


  【摘 要】谣言,即所谓广泛流传的、未经证实的事实或诠释,人们对此通常的理解是谣言“起于无知”并且“止于公开”,认为真相一出谣言就会崩溃,而本文称为“以假为真”的新式谣言与传统的“信以为真”的谣言有很大的差异,它是“起于智者”、“传于智者”的,并且不会随着真相的出现而失去其传播效力。
  【关键词】谣言 传播路径 超真实
  4月12日,当卡梅隆在一档著名的美国脱口秀节目《科尔伯特报告》中严肃地说,中国内地上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中裸戏被删的原因是“害怕中国男人会向着银幕,伸出手来摸”时,中国网民们哈哈大笑起来:我们恶搞的一个假新闻,竟然让卡梅隆大导演信以为真了。
  一、一个“世界级的玩笑”引发的传播奇观
  这个“世界级玩笑”源于网友“豆瓣逗你妹”4月8号在微博和人人相册上发布的一个恶搞的段子:“观众和媒体质疑《泰坦尼克号》中Rose裸身让Jack作画的情节1998年在大陆上映时没有被删除、2012年上映时却被删除,近日广电总局终于对此给出了解释:‘考虑到3D电影的特殊性,我们担心播放此片段时观众会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观众的头,造成纠纷。出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考虑,我们决定删除此片段。’”此段子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得网民们的疯传。据统计,仅4月9日一天新浪微博的转发就达3339次。①这次的“假新闻”的传播与传统假新闻的传播特征有很大不同,参与转发的人大都知道这是一个恶搞的段子,然而参与者们甚至根本不在乎这个新闻的真假,并且也没有倾向于求证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就对其进行疯狂的转发。由此看来,网民们似乎对真相并不关心,而是沉浸在这种全民恶搞带来的欢乐中,并向其他人继续传播这一显而易见的“谣言”。甚至从4月12日开始,包括英国卫报、每日邮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可信度很高的国外媒体把这条新闻挂在自己的网站上,②进而便有了《科尔伯特报告》中卡梅隆大导演的侃侃而谈。
  这个段子的始作俑者后来撰文称,他通过观察和梳理之后认为,这一“世界级玩笑”的发展脉络应该如下:我(网友“豆瓣逗你妹”)——段子——假新闻——网络——国内媒体——国外媒体——卡梅隆导演。一个中国大学生网民自娱自乐式的戏言竟然让远在另一半球的卡梅隆大导演信以为真了!这是何等的互联网“奇迹”。其实,要理解这样的奇迹并不难,借助互联网的“六度空间”传播理论,可以很好的诠释这个事件发展的轨迹。“六度空间”理论又叫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人们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世界级玩笑”的这一传播路径便完美的验证了互联网的“六度空间”传播理论,即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所间隔的距离不超过六个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互联网营造的“地球村”中第一次变得如此之近,同时这也印证了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所说的“我们身披全人类,人类就是我们的肌肤”——电子时代的“内爆”使得人们之间的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密。在“处处皆中心,无处是边缘”的网络时代,任何一条毫不起眼的信息都可能引发整个网络世界的“蝴蝶效应”,谣言传播的威力也由此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
  二、谣言止于智者?谣言传播的两种路径
  谣言,即所谓广泛流传的、未经证实的事实或诠释,人们对此通常的理解是认为“谣言止于智者”或“谣言止于公开”,也就是说真相一出现谣言就会崩溃。然而在这个“世界级玩笑”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谣言”却并没有随着真相的出现而失去其传播效力,反而在真相出现之后人们对这个“辟谣”帖视若无睹,继续哈哈大笑着在网络上向亲朋好友们转发。4月14日16点25分,网友“豆瓣逗你妹”在其人人网上发布了一篇日志,题为“一个世界级玩笑的诞生——《泰坦尼克》伸手摸假新闻的前世今生”,详细解说了这个广泛传播的段子的“制作”背景、传播路径以及它是如何在网络上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在谈及谣言的爆炸式传播以及与之相对的真相传播的无力时,他以这样的比喻来表明两者对比之下的强烈反差:“当一个炸弹已经炸开的时候,你站在炸弹中央拿着一盆清水泼过去是于事无补的。”③
  为何传统的“谣言止于公开”和“谣言止于智者”这一定律在此不起作用了?通过对这一反常的传播现象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类的“谣言”是新型谣言,它的传播路径与传统谣言的传播路径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如果我们将传统谣言的本质特征概括描述为“信以为真”的谣言,那么像“世界级玩笑”这样的谣言就是“以假为真”的新型谣言。
  1、“信以为真”的谣言
  传统“信以为真”的谣言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接触到的事实真相具有暧昧性,而接触到这一信息的人由于自身认识能力有限而无法辨别事实的真实性,进而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将假象当做是真相来认知,并进行的有意或者无意的传播,扩大了假象的传播范围,也从另一个方面助长了谣言的扩散。“信以为真”的谣言产生于真相的缺失,人们在猜测和将信将疑的迷雾中摸索;而当辟谣者或“智者”将真相向大家展示之后,这样的谣言就不攻自破了,清晰和真实的事实得以呈现,人们便停止对谣言的信任和传播,进而完成对“谣言止于智者”和“谣言止于公开”这一传统传播规律的证明,亦是“谣言粉碎机”的工作原理。这样的例子从来都不缺少,以2012年4月6日人民日报盘点的“十大网络谣言”为例,“军车进京”、“抢盐风波”均榜上有名,其他的还有“蛆橘事件”“47号公告”“山西地震谣言”等,这些谣言往往是真相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澄清和证实,而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加之符合了部分大众对于事件真相的好奇和期待心理,因而得到人们的信任后广泛传播,在事实真相出现之后,这些谣言被真相所“粉碎”。
  2、“以假为真”的谣言
  与“信以为真”的传统谣言相比,这种“以假为真”的谣言往往是“始于智者”并且“传于智者”的。在网友“豆瓣逗你妹”的段子中,“担心播放此片段时观众会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观众的头,造成纠纷”显然是对广电总局删减3D《泰坦尼克号》这一行为的恶搞和讽刺,作者预设的中国语境下是“大家都懂的”真相始作俑者处于同一语境下的中国网民对这个“谣言”的广泛传播。我们都知道它是假的,为什么还要传播?
  让我们再来看这个段子的最后一句:“出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考虑,我们决定删除此片段”。这段话借用了广电总局的惯常措辞和形式,显然是在利用这种外形的相似对广电总局的所作所为进行嘲笑和恶搞,以这种“形似”和“神似”来达到讽刺现实的目的。为了更好的说明新型谣言的传播特性,在这里我们引入了鲍德里亚“超真实”的概念:“超真实”是比真实还要真实的事实。
  3、“超真实”:比真实还真实
  “超真实”(Hyper-Reality)是鲍德里亚的提出的著名概念,用以与传统的真实概念相对。简而言之,“超真实”是对现实的“仿真”,所以它不是一种客观实在的“真”,而是一种虚假的真实,即“虚真”,是对实在之真的模仿和模拟。但鲍德里亚认为,这种对现实的“仿真”却比实在的“真”还要真实得多,是一种超真实的“真”。我们可以将“超真实”概括为“假作真时真亦假”,即对事实真相的模拟比事实本身还要接近真相。
  在“世界级玩笑”这个案例中,网友“豆瓣逗你妹”杜撰的段子就是一种“超真实”,它以严格的模拟广电总局的行文风格为“形”,以夸张的模仿其惯常做法为“神”,最终使其“仿真”达到了“神形兼备”的效果,同时亦使这个玩笑和我们对广电总局的认知上升到“超真实”的层次——我们都知道它是假的,但是它假的太真了。“广电总局解释为何删戏”这个事件并没有发生,但是以我们对它的经验了解和认知,它却完全有可能做这种解释,虽然广电总局没有无知到发表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公开解释,但是我们相信它会做这样的事,并且凭借这种“以假为真”来嘲笑广电总局。这种新式谣言它并不需要知道这个事实是否是真实存在的,而只需要事实在“超真实”的层面上反映真相,并且契合大众的认知和心理期待,这时人们就会“以假为真”,对进行疯狂的传播扩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这种新式谣言的产生与传统“信以为真”谣言的产生截然相反,传统谣言起于“无知”,而新式谣言却起于“大智”,即创造这一谣言的人对被模拟的现象是有着清楚而完全的认知,对其本质和特征亦有着深刻的理解,由此才能创造出“比真实还要真实”的“超真实”,使同一语境下的其他大众在接触到这个“超真实”时会理解它对现实的模拟甚至夸张,以此来产生创造者和传播者所预期的嘲笑和讽刺的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这两种谣言的传播路径简要的归纳为下表:
  结语
  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广电总局解释‘泰坦尼克’删戏因怕观众伸手摸”的段子,为我们研究谣言传播提供了新的案例,第一次近距离的将这种“超真实”式的谣言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为我们指出谣言传播的两种不同路径。这种“以假为真”的谣言不同于传统“信以为真”的谣言,它无法通过“谣言止于智者”或者“谣言止于公开”的方法来被击溃,而恰恰是符合了某种“超真实”,同时亦契合了人们对被“仿真”对象的心理期待。对于使我们“信以为真”、妨碍我们正确认知的谣言,渴望真相的人们会本能的产生厌恶和反感,并希望将其制止和粉碎;然而面对“超真实”的、让我们乐于“以假为真”的谣言,人们却会疯狂的传播,这种谣言是无法辟的。我们无能为力,并且也无需做任何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甚至是有利于我们认知世界的。
  参考文献
  ①②中国新闻网:《<泰坦尼克>删戏因怕观众伸手摸?卡梅隆信以为真》,
  http://www.chinanews.com/yl/2012/
  04-16/3822330.shtml
  ③刘浩睿,《一个世界级玩笑的诞生——<泰坦尼克>伸手摸假新闻的前世今生》http://blog.renren.com/blog
  /240149916/819939392
  (作者:四川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