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抗战后,国民党为了控制新闻界,十分重视对沦陷区新闻事业的接收。曾屈服于日伪的上海《申报》难逃被接收的命运。面对这份觊觎已久的商业大报,国民党当局是怎样将其改组为外围党报,使其既能保持表面上的民营传统以赢得民心,又能成为政府的宣传机器?本文主要探讨上海《申报》的改组过程,认为国民党通过改组报业管理委员会、加入官股、改选董事会一系列手段,牢牢控制住《申报》,为其反动统治服务。
【关键词】《申报》 改组 抗战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就忙于沦陷区的接收工作,其中,新闻事业的接收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关于上海新闻界,国民党当局对历史悠久的《申报》极为重视,借口《申报》在战时“附逆”的罪名,迅速派中委、CC系头目潘公展为指导员兼任总主笔、立法委员陈训悆(蒋介石的心腹陈布雷的亲弟弟)为总经理兼总编辑,接管《申报》。其后,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控制《申报》,使之成为政府的在野党报,为其反动统治宣传呐喊。
一、上海《申报》改组前因
1945年9月16日,国民党接收人员一到上海,就命令《申报》停刊,静候政府派员处理。9月19日,中宣部长吴国桢、副部长许孝炎在让陈布雷转呈蒋介石的报告中写到:“盖上海沦陷后,新闻报继续出版,首先接受日军新闻检查所之检查,《申报》则一度停刊迁汉口、香港出版,惟自旧租界为敌伪侵占后,两报即同时附逆,新闻报稍知羞愧,不敢发表社论,而《申报》则变为敌海军机关报……”①蒋介石接到报告后,即派潘公展接管《申报》。国民党堂而皇之地接收《申报》的理由就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申报》变为日军海军机关的宣传工具。其实,处于战争的漩涡中,《申报》作为一份民营报纸,很多事情是不能自主的。
上海沦陷后,《申报》和《大公报》等一些正义性的报纸抗拒日方的新闻检查,同时宣布自动停刊。《申报》先后迁往汉口、香港等地复刊,但是由于地域限制,效果均不佳。虽然《申报》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纸,但上海毕竟是它苦心经营了近70年的大本营,其受众群体,人脉资源、发行渠道等均有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优势,离开了上海,《申报》“就像海水鱼一样,移到江湖就不易生长”,②为了生存,申报又回到上海复刊。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孤岛最后一点舆论堡垒被攻破,日军冲进租借,“接收”所有抗日的机关和团体。在日驻沪海军的支持下,陈彬龢任《申报》社长,利用《申报》的招牌,出卖“东亚共荣圈”的毒药。在陈彬龢主持期间,《申报》发表了一系列亲日反蒋的文章,大力吹嘘日海军实力。这就是那份呈递蒋介石的报告中所说的“《申报》变为敌海军机关报”的根据。在日军投降后,陈彬龢逃往日本,那些为敌伪政府仗言的编辑也纷纷出逃,可以说,《申报》自动退去汉奸面目,但这并不能摆脱被国民党控制的命运。
其实,国民党对《申报》觊觎已久,这次战后敌伪财产接收只是为其提供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申报》在史量才时期,启用黄炎培、陶行知等进步人士进行改革,进步倾向明显。因为刊登“剿匪和造匪”三篇时评和披露教育部长朱家骅侵吞水灾捐款,而遭到邮禁。后经疏通,蒋介石提出了三个条件,其中一个就是国民党中宣部派员指导,遭到史量才的断然拒绝。可见,早在30年代,蒋介石就想控制《申报》,只是一直没有得手,最后,竟采取了暗杀史量才的卑鄙手段。
二、上海《申报》改组过程
针对上海最大报纸《申报》、《新闻报》的接收,国民党当局高度重视,视为专案处理,先后拟定《管理申报、新闻报办法》和《改组申报新闻报办法》,成功接管《申报》控制权,使其成为外围党报,“这位中国报业的长老(指《申报》),再一次受到玷污”。③
《申报》在战时被迫蒙上汉奸报纸的色彩,国民党以“附逆”罪名处置,上海新闻界和工商界颇有议论,史咏赓和一些《申报》老报人也激烈相抗,经过杜月笙的斡旋,国民党也感到以“附逆”罪名劫持《申报》太过直接,不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便采取缓进的手段,一步步渗透,牢牢掌握这份大报,并充分利用其影响力为之服务。
1、以原名复刊,以利宣传
与沦陷区一般的敌伪报刊被直接接收不同,《申报》在战后得以保留报名复刊,这并不是国民党顾惜《申报》近百年基业,而是出于自身宣传的考虑。在《管理申报、新闻报办法》中第一项就提到:保留《申报》、《新闻报》两报名称,以利宣传。④可见,国民党想借用《申报》的老牌子,在名义上保留《申报》的民营色彩取信读者,成为国民党的宣传利器,发挥在野党报的作用。
2、改组报务管理委员会
《管理申报、新闻报办法》中第三项规定:由宣传部各派适当人员11至15人,分别组织《申报》、《新闻报》报务管理委员会,负责接管经营并筹划各报改组事宜。各会为两报管理期的最高权力机关,对宣传负责。⑤报务管理委员会重组后的成员是:主任委员潘公展、副主任委员李维果、委员有吴绍树、冯有真、陈景韩、钱永铭、张翼枢、潘公弼(如不在沪由赵君豪代理)、马星野、陈训悆、陈克成(兼报务委员会秘书),共11人。⑥从委员会成员来看,以《申报》老报人担任重要职务的只有陈景韩和赵君豪,其余皆是国民党人。1945年11月22日《申报》复刊时,陈景韩以《重与读者相见》之社论表明其民营立场,旨在泄民隐,申民情。其实,这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陈不再是报馆中的实力人物,《申报》的编辑权已经落入国民党手中。
3、收购股份,改选董事会
经济权是报社的命脉,国民党为了全面控制《申报》,1946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