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艺术

2012-12-31 00:00:00贾艳
新闻世界 2012年8期


  【摘 要】近些年随着谈话节目的发展,人们愈发重视节目中主持人的主持艺术,谈话节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它赋予主持人更多的机遇,也对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谈话节目的定义入手,梳理其发展历程,指出其发展的重要性,在结合崔永元和陈鲁豫在节目中的主持艺术的基础上,总结在主持节目中应该具备的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情感艺术、倾听艺术,给谈话节目提供更多的实践参考。
  【关键字】谈话节目 主持人 主持艺术
  一、谈话节目及发展历程
  “电视谈话节目”就是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它在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
  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播出了一个名为《东方直播室》的节目。该节目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邀请嘉宾和观众在演播室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它的播出意味着中国电视诞生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电视谈话节目。但是谈话节目真正引起观众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并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形成一股浪潮的还是《实话实说》。《实话实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1996年春季推出的一个新栏目,节目形式为群体现场交谈,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展开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经过叙述、讨论或辩论,各抒己见,达到增进参与者之间交流和理解的目的。
  二、谈话节目主持人主持艺术的重要性
  谈话节目本身独特的形态,决定了谈话节目的制作必须一次性完成,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要有对节目录制过程的控制力,因为事后编辑修改的空间很小。所以谈话节目比任何节目都依赖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而主持人及主持节目的成功则取决于主持人在节目中对主持艺术的运用。
  1、节目发展的需要
  时代在进步,各种形式的电视主持节目都应运而生。我们的受众要求看到更多精湛的、不同的节目形态和表现形式来满足自身的知识、娱乐等生活需要,这就导致观众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2、节目成败的关键
  纵观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谈话节目,可以说主持人是谈话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节目的“总代表”和“代言人”。一个成功的节目少不了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主持人。那么我们的节目主持人要学会主持的技巧,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形象等主持的艺术来取胜。
  3、主持人竞争的需要
  在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广受业界重视与观众欢迎。但是在目前庞大的主持人队伍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不少,优秀的却一直属于“稀缺商品”,能否成功地主持一档谈话节目已经成为衡量一位主持人“含金量”多少的重要指标,只有具备良好的主持艺术,创造性的运用主持技巧,才会脱颖而出,满足受众的要求,便于广大的受众接受。
  三、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主持艺术的运用
  1、幽默型
  (1)幽默风趣——语言艺术。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拥有幽默感不仅能让自己显得平易近人,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而且在主持节目时更能轻松地掌握现场。
  比如崔永元的特点是话到嘴边总要绕个弯,快速的用借代、反语、夸张等修辞加以趣味化改造。比如对“厕所抽烟”,崔永元本来可以说“臭上加臭”,但他却夸张地说道:“真是百花齐放”,就有了趣味。另外,针对养鸟能“催人早起”,他却说“我听着像养鸡”,这些就是他善于运用语言的魅力,信手拈来,却是妙语连珠,让人不禁捧腹大笑。很明显,崔永元的幽默不是一味的油嘴滑舌,更不是贫嘴、挖苦或轻浮,而是一种智慧,显出一种大雅若拙、大智若愚的直率和质朴。
  (2)即兴谈话,真诚交流——情感艺术。一个只会搞笑的主持人是不会成功的,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得有悲悯心、伤感心、责任心。崔永元的幽默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源于生活、源于积累、源于思考、源于善良的本性。作为“大妈的儿子”,崔永元以他的平凡的面貌吸引了很多观众,亲切的他容易让观众对他产生很强的信任感,有想诉说的欲望。同时,他的语言又是那么的真诚,都是一些口语化的谈话,很朴实,拉近了与嘉宾的距离。这样,相貌平平但语言幽默的崔永元无疑让观众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3)点睛式总结——归纳的艺术。在主持过程中,他善于引出话题,激发嘉宾的谈话欲望;他善于妙语连接,增强节目的轻松气氛;他善于点睛式总结,使电视观众对节目的主旨留下深刻印象。在轻松愉快的寥寥数语中传达着归纳的艺术。在每一场笑声的后面,都有一个很严肃的主题。他用节目里的个案做放大镜,善于点睛式总结,同时及时的做好点评,回归到节目的主题,提醒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也是节目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2、睿智型
  (1)语言的生活化——语言艺术。《鲁豫有约 说出你的故事》是一个分享的访问节目:分享回忆,分享故事,分享心境。节目采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充满人情味。鲁豫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和嘉宾聊天就像在和一位许久不见的朋友聊天,显得轻松、自然。但就是那些极其平常的话语和不规范的句式出现在荧幕上,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鲁豫,在自我真实的同时也带给别人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感受。
  (2)倾听式访谈——倾听的艺术。在《鲁豫有约》中,尊敬、气氛宽松、善于理解的访谈空间,达到了一种事实上的“倾听式”的访谈类节目的新风格。真诚的倾听是主持人工作的前提。因此,鲁豫总是在嘉宾讲述故事的时候认真的倾听,关注故事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并由此挖掘出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只有认真的倾听才会了解我们的嘉宾,才会集中注意力跟上嘉宾的步伐,然后针对性的提问。另外,真诚的倾听是对人的尊重。嘉宾只有感觉到主持人在倾听的时候,才会讲出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在遇到一些不得不提的焦点问题时,她就会用倾听的方式并用发自内心的真诚来感染对方,让嘉宾产生想倾诉的愿望,从而向观众展示名人光鲜的生涯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
  (3)感性的点评——情感艺术。鲁豫是个很感性的女人,在主持节目时,她不但能激发嘉宾那种渴望倾诉的欲望,同时还常常进行一些适时的点评。她的点评既感性又理性,不仅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很好的调节了谈话节目的氛围。同时,适时的做一些真诚的感性的点评,让嘉宾很感动,产生了很强的互动。还会更多的激发嘉宾的谈话欲望,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故事。这种感性的点评,经常都是一些很生活化的语言,除了富有感染力外,还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很真实。
  四、独特的主持艺术对节目的影响
  1、语言艺术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是节目的核心,而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水平体现了主持人综合素质的高低。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层次的文化品位,是高水平主持人语言的基本特征。所以,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越来越重视主持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并通过有声语言的传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风采;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也越来越重视自己对于语言艺术的培养和训练。
  2、形象艺术
  主持人的形象设计定位,并不是指主持人的相貌特征,而是指综合意义上的整体形象,是一个主持人在具体节目中的思想感情、言谈举止给观众留下的整体印象。主持人这种大众传媒角色,既代表特定的政治、经济利益,又要满足观众的需要;既要求主持人有较完美的人格境界,同时也要主持人具备一定的修养和涵养。最后,主持人应该维护自身的公众形象,做好把关工作,成为社会的表率。
  3、情感艺术
  亲切感是主持人被受众接受的前提,只有建立很好的情感交流,主持人才能更好的被嘉宾接受。同时可以消除嘉宾和现场观众的紧张情绪,排除交流上的阻碍因素。幽默感是进行对话的最佳“润滑剂”。适切时机、适切场合、适切对象的幽默确实可以让节目增色不少。甚至在很多时候,受众对一个谈话节目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目主持人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
  4、倾听的艺术
  倾听是一门艺术,同时还是一项技能。学会倾听是每个谈话节目主持人成功主持的法宝。主持人在现场认真地倾听,给自己思考的空间,为深入的追问做准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这种真诚的倾听属于一种“移情”现象。“移情”,在心理学中被解释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心理学大辞典》)。只有互通的、真诚的情感,才会被人们接受。
  谈话节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它赋予主持人更多的机遇,也对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要求主持人充分发挥主持艺术,探索出更多精彩的主持风格。随着谈话类节目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会有更多的优秀主持人涌现出来,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谈话节目。
  参考文献
  ①钱明 编著:《成功主持典范》[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②鲁豫有约节目组主编:《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③肖惊鸿 编著:《中国传媒大学的才子才女们》[M].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④陈雅丽主编:《实用播音教程——广播播音与主持》[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⑤张俊德、刘海贵 著:《新闻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⑥何梓华 主编:《新闻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⑦黄瑚 主编:《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⑧张静明 著:《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⑨魏江南:《优秀电视节目解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⑩任远:《名主持人成功之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安徽省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