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锵锵三人行》主持风格的三个特征:聊给自己听、时间逻辑的错位、以不变应万变的谈话风格,引申出地方电视台必须借鉴其从社会因素考虑受众需求、从以主持人为中心考虑谈话节目怎么说以及说什么的问题,并探讨了地方谈话类节目如何转型的问题。
【关键词】谈话节目 风格转型 《锵锵三人行》
电视受众对谈话类节目的需求,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增长知识,二是娱乐消遣,三是寻求心理的认同。但是目前大多谈话类节目存活时间不长,一方面是因为忽视了观众的需求,存在着自娱自乐现象;另一方面注重人文价值观忽视了对观众的认同。本文试着从分析《锵锵三人行》本色而出色的主持风格的三个特征:聊给自己听、时间逻辑的错位、以不变应万变的谈话风格,从而引申出地方电视台必须借鉴其从社会因素考虑受众需求、从主持人为中心考虑节目、谈话节目怎么说以及说什么的问题,进而探讨地方谈话类节目如何转型的问题。
针对受众的研究,关于理论和方法层面上的反思。丹尼斯·麦奎尔的经典著作《受众分析》比较系统地研究受众问题,是一本综合性的理论专著。该书针对受众的概念及它的演变历史进行了论述,全面总结和分析了各种受众理论和受众研究的主要传统、方法和结果。①理查德·布茨著的《美国受众成长记》从历史的角度,发现了两个贯穿观众史的重要议题:“公共-私人”和“主动-被动”。②针对《锵锵三人行》的论述,《新周刊》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锵锵三人行》,内有《〈锵锵三人行〉十年发展史》、《〈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形式与技巧》,全面回顾《锵锵三人行》十年发展历程及外界对《锵锵三人行》的赞誉。
一、《锵锵三人行》的主持风格
1、聊给自己听的主持风格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提出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③《锵锵三人行》的主持风格,用窦文涛自己的话说:“那时候,习惯了经典谈话类节目的我,无法想象在这样的前提下,节目可以做出怎样的效果。在这个大难题面前,我犯愁了。当时的播音员说话字句清楚,抑扬顿挫,稳若泰山——好比西装,倜傥光滑。可是,我对这样的说话方式却不以为然。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个播音员或者主持人说话,为什么不可以保持最原始的自然放松的状态呢?这如同牛仔裤,舒适大方。这时的感觉,像漆黑的夜色里放进一道月光:放宽审美观吧。我们和朋友之间不也总就不同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吗?也许没有专家学者谈得那么深入,但是这份自然比他们的一本正经,正如牛仔裤比之西装。我的心“嘣”的一声,一条紧捆着的绳子解开了,阳光洒了进来。本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锵锵三人行》的长途跋涉”。④从其他两位参与者的论述来看,梁文道认为“两个人聊会很累,三个人就很轻松,不用抢着说话”。而另一个常客许子东则发现“其他脱口秀都是说给观众听,我们是聊给自己听”。⑤我们可以出现《锵锵三人行》整个的主持风格比较自由,这个自由度的把握全部在主持人窦文涛身上,同时许子东认为其他脱口秀都着眼于还原人和故事,而“锵锵”只需要复制一个谈话的氛围,“所有其他的节目都是准备好要说什么。我们的节目没有字幕,谈话之前并不知道要说什么。”他们追求是谈话者的原始状态,即最真实的本色。
2、时间逻辑的探讨
Rosenberg,H. & Feldman,C. S. 《没时间思考:媒体速度与24小时新闻循环的威胁》一书探讨速度对新闻的影响,书中指出,“速度”这一特征在当今新闻界的方方面面都已显而易见:24小时电视新闻台,让人们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都能最快地得知新闻消息;现场联机新闻,则将新闻现场直接以“实时”的速度传送到所有听众的眼前;网络新闻更是无远弗届,只要有网络,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得知、散布各种新闻事件。对于“速度渗透进新闻界”这一现象,Rosenberg认为其实并不一定是坏事,但记者们若始终因为太快而“没时间思考”,却会让新闻可能因为充满错误、冗赘的讯息而危险。⑥而《锵锵三人行》在选材上比较慢,一是录播等因素,二是因为外界新闻追求快。一则新闻出现,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转折点,而且整个事态的变化经常出现戏剧性的转折。这导致了有些谈话节目刚播完,事态呈现出不同进展,很是被动。《锵锵三人行》跟时事保持一定的间隔,在内在时间逻辑即故事时间结构与外在时间逻辑即讲述的时间结构经常错位,这反而提升节目的质量。
3、以不变应万变的谈话风格
2000年十大新锐人物之窦文涛的评语:最具平民意识的新锐人物。2004中国电视节目榜之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评语:“窦氏脱口秀”开启了中国电视的“三人谈”模式,到今天依然是中国知识分子客厅中的功夫茶。他这种独创的江湖话语,让F40心领神会,让F40们耳目一新。⑦《锵锵三人行》运用围炉式的谈话,除 2012年为庆祝该节目播出15周年,播放台湾行,在外面取景,其它都是一张桌子三个人。新闻叙事的六个元素为:摘要:主要说什么?取向:谁、时、地、什么?行动:发生何事?评价:新闻观点与新闻价值;那又怎样?解决:最后结果为何?结尾:电视新闻以特有叙事表达形式告知观众这则新闻结束了。在《锵锵三人行》中,常常颠覆这些元素,没有内容提要且经常跑题,没有取向,没有观点,以及没有结果,节目播完嘉宾还在谈话。这种围炉式的谈话方式,形成《锵锵三人行》最大的特点。形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让观众觉得好看。
二、内地电视台谈话节目风格转型
1、从社会因素考虑受众需求
学者麦奎尔反对那种将受众研究局限于传统的讯息传播线性过程模式,在实验室里研究受众的做法,他认为这一模式和行为主义偏见,往往扭曲了对受众研究。在这一类研究中,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被视为与彼此无关的个体选择的总和,受众是暴露在媒介影响下的由孤立个体组成的大众,讯息的“内容”和“影响”成为关注的重心,而几乎所有的社会因素,都被视为需要隔离或剔除的“噪音”或干扰。《锵锵三人行》节目避免这些情况,呈现出的是一种真诚,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地方性谈话尽量少用教育的思维方式。正如2004年“新锐200”窦文涛评语:他让中国电视开始说“人话”。
2、从主持人为中心考虑节目设置
电视受众在方法、理论和认识论层面肯定存在许多的争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世界上比较成功的谈话电视节目,大多是主持人为中心的。离开了这些主持人,节目就很难生存,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因此地方电视台必须注重主持人的培养与发掘。主持人的素质决定了谈话节目的收视率。2004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之“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和主持人”对窦文涛评语:在众声喧哗的中国电视界,他以清醒的入世精神和默契的谈话格调示范了主流之外的观点价值。2006中国电视节目榜之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对窦文涛评语:谈话节目的低成本引发群起效应,凸显了对主持人内在功力和话题控制力的要求。在这一点上,他与他的同行者没有被后起者淹没,反而因为对时事和世事的精到点评,继续赢得意见领袖们的青睐。根据《新周刊》的调查,35.0%是冲着窦文涛去的。同时必须注意到主持人的价值观必须能够与受众合拍,也必须考虑选择的嘉宾能与主持人互动。谈话类节目的关键是,一个话题抛出去,对方嘉宾能够互动,如果不做好场域的互动,再好的嘉宾也很难与观众互动。
3、谈话节目怎么说以及说什么
在研究地方电视台风格时,我们必须考虑“地方”这个概念,“每个社会各有其社会生活所界定出的时间感、空间感、以及因果关系的感受。在这个意义下,范畴的感知必定具有‘在地范畴’的基础。再一次借助社会人类学、人类学以及年鉴学派心态史研究”。因此,谈话节目必须注重本土化的经营。本土化当然不是指话题局限于本地,而是根据本土观众的需要进行解码。同时,倡导多元化声音的开放状态必然是谈话类节目的发展趋势。2004年中国年度新锐榜之优化生活特别贡献奖评语:他有效地令电视与生活中的知识分子们交换着谈资和学识,并使各种官方消息和民间话语找到了一个相得益彰的表达出口。
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指出使认知不和谐转向认知和谐的途径有二:一是自我辩解,这实际上是在维护自己的态度;二是态度改变,即如果实在无法辩解,就只好改变某种认知来达到平衡。为此,随着受众变化,地方谈话类节目风格转型也必须借鉴类似节目尤值得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参考文献
①丹尼斯·麦奎尔 著,刘燕南 等译:《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②理查德·布茨 著,王瀚东 译:《美国受众成长记》,华夏出版社,2007
③尼尔·波兹曼 著,章艳 译:《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④窦文涛,《解开身上的绳子》,《思维与智慧》,2008(4)
⑤胡尧熙,《〈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形式与技巧》,《新周刊》,2008(9)
⑥郑作彧,《慢下,多想一点吧:评介〈没时间思考:媒体速度与24 小时新闻循环的威胁〉》,《新闻学研究》,2010(7)
⑦新周刊编辑部,《说不清 窦文涛:一个话痨的十年》,《新周刊》,2008(9)
(作者单位:莆田广电中心仙游记者站)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