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角,原名叶竹仁,上世纪70年代生。作品散见《诗江南》《西湖》《诗歌月刊》《上海诗人》《中国诗人》《诗参考》《上海现代诗歌选》《中外名家现代诗技法鉴赏》等刊物与选集,著有诗集三部,创办并主编《金三角》诗刊。闽东人,现居上海。
阿角的诗歌,关怀人性、家园、生存、灵魂,极具现代诗歌写作品质,对社会人文状况普遍焦虑与操心,他的文字艺术携带着被抛弃的价值信息,拖着浓重的口语语调,试图说服一场急躁而肤浅的宏大叙述必须慢下来。他对现代诗歌的语言艺术建设,是一个好手、慢手,他的语言策略是继承母语传统的软着陆,如此不须打破再重来,这更具专业挑战,更显其训练有素。他说"时节已到,蚯蚓把自己埋得更深的时候了",一个诗人能有如此自觉的心路历程准备而趋近真理,他的未来写作,我相信值得阅读等待。
——还 非
即 景
门窗紧闭
光线暗淡
我们压低声音
交头接耳
所谓獐头鼠脑
不过如此
打开门窗
阳光明亮
伸伸懒腰
清清嗓子
今天的天气好好哟
阳台上
我们高声打招呼
仿佛两只幸福的长颈鹿
傲慢地屹立在非洲大地上
江湖郎中
在镜中找人
在沙上写诗
在尘埃里找祖国
如同望闻问切,给自个儿看病
这还不够,还得自个儿
开辟药圃种植草药配制药方
我是我自个儿的病人
我天生暗疾,必须用自个儿的药
释出骨头里的毒
我有药可救,或者说
死了,也死在自己的手上
空 隙
该开的花都开了
该谢的花也谢了
天气忽冷忽热
云层忽高忽低
风向总让人捉摸不定
那么,好吧
明日,来一场暴风雪
后天,天空中
多出一轮太阳
这样,是否
可以填补
巨大而刺眼的空隙
通体透明
早晚往返,一个来回
我得穿过50个路口
同事老严说,他得穿过100多个
还有更多的,即使上高架
下隧道,也有200多个
这么多地上地下的路
这么多十字路口
我从没迷过路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双黄线,单黄线,实线,虚线,斑马线
直行,左转,右转,调头
红灯停,绿灯行
路牌和标志
指明我所处的位置
箭头和手势
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还有那么多摄像头
蹲在高处,不露声色
仿佛一盏盏探照灯
照得这个城市无比敞亮透明
照得我浑身上下,从里到外
没有丝毫阴影和黑暗
雪花飞舞
多年不见了
像他们一样,我也这么说
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
现在,雪花是故友,是旧地
是多年来那么多遗失的事和物
雪花飞舞,在空中
我们昂着头,几乎
忘记了雪花要落在地面上
冬 日
草木最先停下脚步
它们发现了这个秘密
这肯定是个秘密
昼短夜长,光少了
被上帝收回一部分
蛇和蟾蜍们把自己埋起来
这还不够,还有大雪
让它们埋得更深
而踩在它们身上的君王发怒了
它可以容忍它们的吵嚷和蹦跳
它忍受不了它们的缄默和沉寂
春又来
锦被柳绿花红
春天筋骨酥软
我想起工具
譬如,锄头、犁铧和瓦刀
这些肆无忌惮
深入春天的家伙
是一个个真汉子
世界还小的时候
世界还小的时候
我可以背出他们的名字
包括墓碑上的
世界还小的时候
刘海像玉米缨子
遮着双眼的女孩
因为一个眼神
把自己关在房里
三天足不出户
世界还小的时候
火车是绿色的
像邮递员身上的制服
和装满信件的大挎包
世界还小的时候
海是故事
天空是神话
人们躺在大树下
温汤镇
这个冒热气的小镇
他们说,水龙头,只要拧开
就是60℃以上的热水
他们这么说着
这些小镇上的居民
脸上荡着笑。像他们一致推荐的
黑米糕、野酸枣、茶油腐乳
以及小镇后山上的温泉浴
都成了他们每日丰盛的宴席
时值寒冬,在江西宜春的温汤镇
热气四处弥漫
我忽然想说几句
有关神性,或感恩的话
皮影戏
小影人在幕布上枪来剑往
很难相信,它们是牛皮的杰作
我爷爷喜欢看皮影戏
他不在前台看,锣鼓一响
他就转到后台的戏棚里
看从浙江平阳过来的老艺人
道白配唱,兼乐器伴奏
一个人耍着三五个影人
这时候,他就嘿嘿嘿地乐得合不拢嘴
如他所说,好戏全在后台哩
立 春
小区阳光灿烂
母亲心事重重
她对着自个儿说,立春太暖
低着头,不看阳台对面
一扇扇急着敞开的玻璃窗
她孤身一个,返回
皱纹里的黑暗——
她在搬运一场雪
她要把雪下在冬天的出口处
她要等犁耙翻开冻土的一刹那
才允许积雪融化
才允许风和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