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认为,对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转变过程,教师要摆正师生的位置,认清与学生平等相待的重要性,相信学生,关爱学生,善用班集体力量,影响学生; 多方面关爱帮助,感染学生;从心底产生与学生交友的愿望。
关键词: 思想建设 集体力量 关爱帮助
对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转变过程,教师要摆正师生的位置,认清与学生平等相待的重要性,相信学生,关爱学生,从心底产生与学生交友的愿望,能做到这些,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获得了尊重,因而就能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的用心,向老师敞开心扉。
提起莫同学,每一位教过他的老师脑海里都会想起那个从读小学到初二一共转了17次学的男孩:上课爱睡觉,经常迟到、旷课,性格孤僻,通过一年的帮教工作,莫某不仅坚持读完了初三,而且顺利进入了一所技术学校继续读书。在与他的交往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进行教育。
1.善用班集体力量,影响学生
中途转学来到我所带的班级后,莫某久久不能融入这个班集体:课间同学们在打闹时,他就一个人坐在窗边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所有的课外活动,他都是一个人待在一边,他不会主动与同学们交流,即使同学问话,他也是爱理不理的。这一切表现都让他与这个班显得格格不入,不和谐。为此我召开了班干会,让同学们说说他的一些表现,其中一位班干说的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他说:“老师,虽然他不喜欢跟我们一起玩,但是当我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我发现他有时也在看着我们。”过后我特别留意班级男生打篮球的时候,他总是坐在篮下看,精彩时他还拍手,这说明他对篮球感兴趣。篮球,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我让学生们平时打球的时候主动邀请他一起参加。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一天,有位班干气喘吁吁地跑来找我,“金老师,我们成功了,莫某终于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了,不信你到球场去看,他正和我们班的男同学在打球呢”。我喜出望外地向篮球场跑去,看到球场上身手矫健的他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后来,同学们在一起谈篮球时他偶尔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班还组织了篮球比赛,他也积极地参加;在学校举行的篮球比赛中,同学们都极力推荐他作为我们班的一名队员,在比赛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出色,与队员们努力拼搏,最后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为此我专门召开了一个以《最让你感动的是》为主题的班会,许多同学都提到了他,从此,我发现他渐渐地融入了班集体。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儿童如果在安全、爱、尊重、自主等基本心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心理不健康。班集体蕴涵着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巨大潜力和独特机制。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所具有的相互关爱、尊重的人际关系,是满足问题学生基本心理需要的营养;集体成员的评价有利于培养问题学生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与集体中同伴的交往可以促进他们社会性健康的发展;犯了错误能得到宽容和善意的批评帮助而学会自我教育。
2.多方面关爱帮助,感染学生
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莫某转学了12次,父母离异。多次转学带来的自卑感,亲情缺失导致行为的偏差,让莫某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师如果要真正走进他的心灵,首先就要理解他、尊重他,信任他,多从他的角度了解他的心理。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信任的眼神,这些看似细微、点滴的一举一动,都会长久地鼓舞和激励他;当仅仅给了他一个“支点”——担任班级体育委员,却能使他感到莫大的荣幸,因为这是来自于老师的信任。刚开始他不接受这份工作,他说:“老师,你不用抬举我,从我读书到现在,所有人都看不起我,就连我的父母都觉得我是个孬种,什么事都干不好,你还是换人吧。”我找他做了许多思想工作,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你说你没有优点只是你没有认真去发现,你喜欢篮球,是不是?”“是。”“你是班级的一名篮球队员。”“是。”“你和你的队员一起努力拼搏,在学校举行的篮球比赛中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是。”“这算不算优点?”他点了点头,“老师,你觉得我能胜任这份工作吗?”“能,所以我才让你担此任务呀。”“谢谢你,老师。”然后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便飞奔出办公室的大门。在工作中,他尽心尽职;班上一些同学不喜欢运动,他就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同学们进行一些小组间的比赛;当同学们长跑坚持不了的时候,他会在旁边加油鼓励……后来,同学们都亲热地叫他大哥。
从能坚持准时到校,尽可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些工作任务,他迈出了前进中的重要一步,许多坏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纠正了。但由于基础较差,尽管他很努力,但不少科目成绩仍很不理想,他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成了重中之重,分析他各科的学习情况,并和各科任老师一起帮他补落下的功课,同时指定一些学生对他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对他近期内认真听讲、准时到校等行为在班会上作了表扬,并要求他继续发扬。为了增强他的信心,平时我努力找到他身上的成功点、闪光点,有时甚至用放大镜看待他身上的长处。经过一段时间的情感沟通和交往,在经常的表扬和鼓励声中,日渐一日,他逐渐找回了信心。
没能高兴多久,他故态复萌:有一天,他整天不来学校上课,又没有办法联系到他家长,下午放学后,我到他家作了家访,知道我来了,他才从床上爬起来,但他跟我说了声对不起,我觉得他还有救,我叫他下楼,一起聊了很久,他觉得努力并不见效,有些彷徨,干脆不来学校上课了。我告诉他,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然后我给他讲了爱迪生为了灯丝的选材而经历了上千次失败的实验;张海迪承受身体上的痛苦刻苦学习等一些感人事例,后来我给他送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渐渐地,他又开始努力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不良行为,绝非一朝一夕间形成的,而是因长期的教育不当或受不良社会风气等原因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这种痼疾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并非易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他们的教育要持之以恒,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他们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垃圾放对了地方就会变成资源,资源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垃圾”。复旦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曾说:“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用对了方法,每个人都有可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因此,教师要用爱心教育学生。教师的信任与关爱是一份尊重,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温馨,一股幸福,一股能够浸润学生心灵的暖流,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其奋发向上。
通过一年的交往,我终于找到了那把开启他心灵的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