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课堂教学的根本是教学理念,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策略
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为出发点来决定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它要求教学设计者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和分析,明确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安排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更加吸引学生,教学内容清晰明了,教学过程更加合理,教学成果更加显著。
1.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分析
1.1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项目符合要求的前提是认真分析研究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需要。只有教师善于发现问题,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才能确定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了解学生兴趣,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与满足学生需求对教学策略的运用,才真正能够使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需要。
1.2分析学生情况。
为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这也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情分析时,要了解、分析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要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求教师充分进行教学结合,因材施教。只有在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策略、思路、方法,才能构建起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
1.3分析教材内容。
对数学教材内容的分析,必须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教材分析既关系到教,又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
2.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2.1激发学习动机设计策略。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所需要的内部驱动力。它起着引发、指引、维持和增强数学活动的作用,是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基础。数学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它来自于数学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及教学情境设置的生动性等。它将起到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个性发展的作用。因此,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2.2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设计策略。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观察世界的联系。“数学是现实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教学设计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例如:某公园的门票价格是: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一个旅游团有成人x人,学生y人,那么该旅游团应付多少门票费?问题源于现实,而在“想一想”中又提出:“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其意义和价值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开放性”外,它还赋予了对“代数式”的意义进行解释(现实中)与拓展的作用,较好地体现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对此,教学设计应该从中得到启发。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板率、课题学习”等领域中,都应注重“实践与探索”的设计,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设计策略。
学生是数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是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角度提出来的,但其前提是对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尊重。自主是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体现,合作是对个体有限性的弥补,而探究则是人的本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要考虑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此,要设计教师活动的内容,即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如何设置交流、讨论、合作等,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紧密联系的,独立学习如果没有合作,就不可能在思维活动中做出合理的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在互动、交流中做出判断和选择,才能发展智力,形成能力。为了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对小组学习活动要进行合理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对于如何分组,要根据学习内容、特点来设计,确定小组成员的人数,明确分工,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此来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设计中应明确提出合作目标与合作要求。
2.4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设计策略。
提倡算法多样化,思维的多样性是数学新课程有别于传统课程的特点之一,因此,对数学教学设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设计过程中,其重点应放在学生活动的层面上,教师活动主要是组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潜能。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学设计应该突出合作交流,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选择。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不仅是为学生传授数学技能、数学知识,更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得到了知识、技能和能力,还有获得成功后心情的愉悦。因此,数学教学设计要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现有条件和将来的发展为依据,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合理的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策略体系,使学生创新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顾继玲,章飞.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苏正南.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J].数学与科学,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