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性心理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2012-12-31 00:00:00陈智陈佳项雯
考试周刊 2012年46期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和资料查询等方式较全面地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现状,并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讨论,对如何促进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提出了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性教育,加强学校的引导,家庭的影响及进行自我教育等对策。对研究大学生的性心理乃至其全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心理 现状分析 教育对策
  一般而言,性心理是指人对性生理变化、性别特征和差别,以及两性交往关系的内心体验。当代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趋于成熟,但性心理发展正处于嬗变时期,他们的性心理发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形成与完善。为深入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现状并对此作出客观的分析,并给出合理建议。江苏省南京市河海大学“大学生性心理现状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4月至2012年6月在江苏省南京市8所部、省属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8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28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8.9%。问卷涉及性观念、性行为、性冲动等方面。调查对象的背景情况见表1,全部调查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性心理现状
  大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性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性心理发展还不完全成熟,容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对青春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紧张,甚至不正确的行为。而且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史,即使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涌入对传统的性道德、性观念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在实际生活中,性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境地,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双重影响,就往往会引起各种性心理问题。
  1.保守的性观念与开放的性态度间的矛盾。
  性观念是指对有关性问题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反映了人们的一个心理状态。作为特殊群体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性观念怎样呢?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性观念总体上是趋于保守的,如在回答个人性观念时,大部分人选择的是较传统和中间状态,大致成正态分布。
  表2中可看出,对于自己的性观念,约有一半人持中间状态,也有三成学生选择较传统,而像“很传统”、“很开放”这样较极端的选项很少有问津。总体来说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偏向保守状态的。但大学生对待性行为方面,则表现出更加宽容的态度。关于婚前性行为,大部分持一种认可的状态,半数(50%)的表示“双方自愿就行”,近半数(45%)的认为“慎重为好但不排斥”,只有约1%的觉得“不道德”或者“完全不能接受”。而对于西方流行的“性解放”的态度,大学生的回答情况见下图:
  图1显示,觉得“无所谓”的明显突出,由此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性解放”的态度是接受认可的。
  以上看出,一些大学生一方面持有偏保守的性观念,另一方面却对“婚前性行为”和“性解放”持认可态度,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性心理状态。
  2.性别、环境造成的性心理差异。
  (1)大学生的性心理因不同性别而有差异。在大学,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性生理的趋于成熟,性欲望和性冲动在这一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但在两性交往中,女生更看重的是爱情,而男生对性行为较为关注。如在回答爱情与性交的关系上,结果见下图:
  图2表明,占女生总数70%的女生认为“先有爱后有性”,而男生持这个想法的只有42%,认为“爱和性可同时存在”的男生有38%,而女生方面仅有10%,说明女生更看重爱情,男生则认为性交是必要存在的。因此,较女生而言,男生更关注各种性交的信息。如在回答是否看过直接描述性交的各种非科学的图像和文字材料时,整体情况显示,女生接触这些内容比较少。
  图3显示,看过的男生占男生总数的82%,而看过的女生占女生总数的35%。二者差异比较大,女生对这些非法出版物明显表现出排斥或者不感兴趣,而男生则比较欢迎这些,已经到了因为看得比较多所以看不看也无所谓的程度了。
  (2)成长环境的不同会造成大学生的性心理差异。一方面,在对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同学的性观念比较中发现,选择“很传统”的同学城镇明显少于农村,可见,农村同学的思想相对更保守些。另外,在进行面对面访谈时,大部分农村同学对性话题较为避讳,不愿多谈,在问及“如何看待性幻想、手淫等生理反应”时,来自农村的同学大都不愿正面面对,要么不回答,要么含糊带过,有的甚至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这种现象在城镇同学中出现得较少,相对而言,城镇同学认为性是很正常的生理需求,手淫等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并不可耻。另一方面,在走访的大学中,我们对五类大学的学生的性观念进行了对比,发现理工类院校的学生性观念趋于传统,而艺术、医科、师范类的学生性观念趋于开放。在进行各选项数据统计时发现,对正常的性生理反应,大多数理工类院校的学生会觉得紧张,不好意思,而艺术、医科、师范类的学生则看得比较淡。
  3.性的生物性需求与社会性要求间的冲突。
  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趋于成熟,使得在青春期就有的性冲动等更加强烈,这是身体发育中的正常生理和心理现象,表3是对学生是否看过黄色书刊或录像的调查。
  表3显示看过黄色书刊和录像的同学达到了总数的58%。在对大学生是否希望与异性交往的调查中表明,表示渴望交往的有18%,希望了解的有31%,希望有一段浪漫经历的有29%,有兴趣但无暇顾及的占18%,只有3%的同学表示对异性没兴趣。两项调查说明大学生性意识强烈,性的生物性需求希望得到最直接的满足,但毕竟人是社会的人,性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在当代,由于社会道德的制约,家长、学校对性教育的避讳等社会性因素使得大学生对性的渴望一直处于压抑之中。表4是目前大学开展性教育中存在的困难的调查:
  由表4可以看出,“学校不重视”是主要原因,“形式和内容不佳”和“老师本身缺乏性知识”,表明许多学校只是在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下,“扭捏作态”,在性教育这个问题上流于形式。可见,在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无法以社会认可的合法婚姻之外的形式获得性的满足,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寻求到帮助。大学生生物性需求强烈却又不得不向社会性要求低头,其性心理便在这样一种二者的冲突中压抑而曲折地发展。
  二、对大学生性心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栋梁,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储力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性心理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都呈现出前趋态势,性道德观念多元化,性心理发展尚不容乐观。造成大学生性心理现状的原因有哪些呢?
  1.封建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冲突。
  儒家思想是中国的核心思想,影响着千百年来国民的思想发展。儒家思想主张节欲,通过礼规范人的行为,由于公开讨论性有违礼,因而千百年来国人甚少讨论有关性的话题。封建思想的千百年影响,使得人们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传统保守的社会正统氛围,自然而然,大学生所持有的性观念也就偏向保守,尤其是女生。封建的思想认为女生要懂得矜持,把含蓄作为女生的一种美,对于同样的出格行为,女生容易招来异样眼光而男生则被宽容理解,这就使得在对待性问题上大多数女生能回避则回避,表现出不感兴趣甚至排斥的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国门的大开不仅使得中国走向了国际,还使得大量的西方思想和文化进入了中国。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现代中国的文化已不同于之前的传统文化,人们渐渐变得开放。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他们集中接受高等教育,对西方理念有着深入的了解,对西方推崇的“性自由”、“性解放”等新思想、新文化接受更快。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性心理发展还未成熟,判断力和控制力都不够,加上大学生比较喜欢标新立异,追求刺激,有些大学生不问好坏而一味地崇尚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
  然而中国毕竟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封建的力量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早已渗入每个国人的骨髓,西方文化的进入虽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冲击但仍不足以撼动其在中国的根本地位,整个社会对“性”的禁锢依然不遗余力地发挥着它的作用。社会环境便处在这样一个封建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断冲突的氛围中,使得大多数大学生表面上看性观念开放但骨子里偏保守,观念现代,而行动保守。因此性冲动、性苦闷仍常常困扰着他们。就像湖北武汉一家电台“性与健康”节目中的一位大夫说的一样:“这一代年轻人,既不像他们的先辈们那样单纯无知,也不可能完全像西方的20世纪60年代那样,毫无顾忌地追求性解放,他们只能在夹缝中苦苦煎熬。”
  2.社会生活条件、环境的影响.
  在对农村和城镇的性知识传播途径的比较中发现,信息传播相对较为通畅、前卫的城镇学生较农村学生更多的通过报刊、杂志获取性知识,而在相对较落后的农村,这些知识多停留于民间口头“文学”阶段,在同伴、朋友的影响下接受这些似是而非的知识。性知识可以说是人们接触性的一个根基,对以后性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没有良好的根基,何来健康的性心理?城镇和农村的学生对性知识了解程度的不同,使得他们的性心理在形成的起点上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异。而且封建观念对农村的影响更为突出,人们对性的认识,虽然已不至于认为性是婚姻的附带属性,但是伦理观念营造的氛围仍旧令人窒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们势必从小是一个集体瞩目的焦点,他们的行为是周围一群孩子的模范,这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接触“性”。来自农村的同学家庭背景条件略显单薄,肩负着立业持家的重担,对爱情和性观念的接触较少或从未想过,或根本不考虑。而来自城镇的学生有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受前卫思想的熏陶,这些又使得他们的性心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
  虽然大学生性生理发育趋于成熟,但性心理发展仍处于激烈时期,大学的教育对大学生的性心理发展影响较大。在对五类大学的大学生的性观念比较中显示,理工类院校的学生性观念趋于传统,而艺术、医科、师范类的学生性观念趋于开放。这是因为不同类别的学校整体氛围不一样,开设的课程类型也有很大的差别。理工类院校比较倾向搞学术研究,艺术、师范类院校看重搞好人际关系,因而接触社会比较早也比较多,医科类院校主攻生理学方面,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增加专业知识,其中不乏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可见,来自不同类别的学校,大学生的性心理的差异还是较大的。
  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周围环境的差别是影响大学生性心理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3.监督者对性教育的避讳。
  大多数大学生在家长的庇佑下长大,在学校的教育下完善自我,因而大学生的成长是受这些监督者们影响的。家长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老师更是最好的性教育老师。但这些长辈们往往受保守的传统思想的影响较为突出,性健康教育观念守旧。他们羞于谈性,避于谈性,个别家长甚至认为性可以“无师自通”,认为“孩子大了,男女间的事自然而然会知道”,不需要教育。更有一些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教唆犯罪。而且中国的家长普遍是“重智育轻德育”,怕孩子过早接触性教育后会引发“早恋”现象,影响学习,所以在孩子面前能不谈起性话题则不谈起。其实在孩子懵懂的时候没有及时引导,而任由孩子自己摸索,再加上当今社会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使孩子长大后走进性心理误区,引发性心理问题。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性教育老师,所以在承担性教育问题上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家长一样,学校也往往更重视智育,尤其是高中。可能是因为高考制度的存在,学校生源的问题使得很多中学只知道拼命抓学生学习,而闭口不谈性教育,就算讲,普遍也是流于形式的。到了大学,虽然没那么避讳,但在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下,传统的封建文化与思想影响下,学校还是“扭捏作态”的,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强烈的意识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引导来弥补之前可能存在的性教育方面的不足,更没意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大部分高校基本上未开设必修的性教育课程,开设的都是选修课,有的学校连选修课也没有,难道性教育不应该作为必修课来教吗?我们通过网络和自己的同学了解到一些南京高校的相关课程设置如下:
  从表5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校开设的课程是医科类的专业课程,也就是从专业的角度解析“性”,比较表面化。据了解,在河海大学,开设的课程中的确偶涉及性的相关知识,还教大家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但课程总共才4节,而且只是选修课,覆盖面并不是很广。
  实际上家长、学校对性教育越是避讳,藏物于筐,就越增加性的神秘感,反而激起大学生们的好奇心。好奇心容易驱使他们寻求一些非正规途径解答有关性方面的疑惑,产生性问题时,也很难及时寻求到帮助,解决问题。长期压抑下去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性心理问题,而且性心理的发展态势也会变得不易控制。
  三、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的性心理问题常常具有隐蔽性,个体的掩饰加上社会的忽视使其更不易被发现,而且大学生的性心理结构尚不确立,判断力不够,易受错误的性信息引导走入误区,导致发展为各种性心理障碍和疾病,造成了不良后果。为此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必要的措施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性心理朝着一个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1.转变旧观念、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性教育是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在传统的性观念中,封建色彩浓厚。孔孟的“严设男女之大防”、“男女授受不亲”等思想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其实传统的封建文化与思想并不全是糟粕。但是,当科学地东西因封建思想观念而被拒之门外的时候,它就是糟粕。所以我们要学会对传统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转变守旧的观念,正确看待性问题。
  当今中国的文化正处于封建与现代的冲突之中,因此在中国开展的性教育要有中国的特色,要符合中国的国情,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对正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展有中国特色的性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要遵循“弘扬性文明,普及性教育,提高性素质,享有性健康”的四项“性认识”原则,向全社会推广正确的性学习方法。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引导和控制,宣传性知识,传播性文化。针对不同区域合理开展不同的性教育活动,具体说来有:第一,对地处较偏僻的边远农村地区而言,由于交通不够发达,使得消息的传播相对较慢,经济不够发达,使得在获得消息的途径上相对单一,因而传统的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显著,他们的思想也更为保守。可见在农村开展宣传活动较为困难,很多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更少有对性知识的了解,因而我们就不能单纯地依靠文字宣传单,针对农村的特殊性可以制成一本图画较多、文字较通俗浅显的有关性教育的宣传手册调动农民阅读的积极性。在农村娱乐活动较少,我们可以将性知识穿插在各种节目里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第二,对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而言,开展性教育宣传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对性的认识相对较多,虽然不全面,但人们可接受程度较大。我们可以发放宣传单、做横幅宣传,在学校或者小区开展性教育讲座等,将性教育上升到一个更为理性更深层次上。
  2.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联动是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加强性教育,促进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关键还要靠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形成系统的性健康教育联动机制加以解决。
  首先,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孩子性别认知和性心理成熟,主要场所在家庭,家长是孩子获取性知识的第一任老师,是性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家庭性教育的成败。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性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帮助家长摒弃传统性观念和性意识,改变滞后的性教育观念。
  其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和规定,为各级学校提供行政支持和协助,并重视对性教育师资的培训和培养,设置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专业教研室等,并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专门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
  最后,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性健康教育的认识。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利用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等大众传媒,通过开设专栏、座谈等形式,加大宣传,为在家庭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当然老师、家长、学者和社会工作者应该适应当今潮流,编写出更多真正适合少男少女阅读的性与生殖健康书籍,从尊重人性、构建健康人生出发,善待少男少女纯洁的感情,当好“护花使者”,正视他们的需求,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予他们直接、规范、系统、科学的性与生殖健康辅导。
  3.自觉地树立健康的性心理观念是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
  有了正规的性教育体系,家长、学校、社会的大力配合,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指的就是大学生本身,光有良好的外围条件,而作为事件主体的大学生却不积极面对,那么何来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呢?所以,大学生应正视性问题,自觉地树立起健康的性心理观念。
  (1)大学生要学会利用周围创造的环境积极主动地了解有关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在性认知和性意识上既不保守封闭又不主张完全的性自由和性放纵。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婚恋观、性道德观和价值观。
  (2)学会自我克服不健康的性心态及性行为,注重塑造完整统一的人格,尊重异性,相互理解,自尊自爱,打破对性的神秘感,对不健康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形成羞耻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端正恋爱态度,对异性间的交往形成良好的责任感。
  (3)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性欲望,勇于面对和战胜不道德的性动机,坚持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方式,自觉抵制黄色淫秽读物等对思想的诱惑和腐蚀。
  (4)学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不仅能够最直观地发现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摆脱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为今后更新自己的性知识,提升性道德,以及遇到新的情境与问题时自我解决奠定基础。选择一本好书,或者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筛检出对自己的有用的性知识内容,都是进行自我教育的不错选择。
  (5)尽快适应自己的性成熟,学会自我克制、自我调节,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学习、工作和体育文艺活动上,不能过度沉溺于性冲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6)勇于面对自己的性心理问题,一旦发现自己无法调节,被性冲动、性苦闷困扰着甚至有比较极端的性心理问题,就要及时通过心理咨询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能消极面对,任由其发展。存在性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专业人士指导,争取早日走出性心理误区,树立健康的性心理观念。
  参考文献:
  [1]尹红新.大学生性教育缺失的原因剖析及对策讨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9):127-129.
  [2]王泽和,漆隽祎,苗元江.论大学生的性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6,(9):35-36.
  [3]李淑兰,赵文阁.大学生性心理现状的分析及健康性心理的塑造[J].继续教育研究,2005,(6):153-155.
  [4]张事业.大学生性心理与大学的性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0,(10):32-3